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第Ⅳ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加工高硫高酸-中间基原油,常压塔上部腐蚀严重,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循环和常一线系统出现了多处管线腐蚀穿孔。为提高装置电脱盐系统脱盐、脱水效果,减轻常压塔的腐蚀,增上了第三级电脱盐罐,采用某公司的双进油双电场电脱盐脱水设备。该双进油双电场电脱盐设备具有体积小,占地少,有效地提高了处理量的特点,针对原油性质的变化,调节手段灵活,对不同的原油性质双进油双电场电脱盐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通过对电脱盐罐参数的优化,有效地提高了原油脱盐、脱水效率,降低了电脱盐罐的电耗,脱后原油水的质量分数降至0.2%、盐的质量浓度降至3 mg/L,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某炼油厂已有φ3 200 mm×20 000 mm(T/T)交直流电脱盐设备,为了增加处理量和加工重质、劣质原油,采用双进油双电场技术进行改造,改造保留了现有罐体及绝大部分的附属设施,仅更换了双进油双电场的专有内件,增加了上部进油支管、上部反冲洗和流量调节回路。该改造方案投资小、周期短。改造后原油处理量提升至2.5 Mt/a,可处理玛瑞原油与M480燃料油混合油品。脱后油品NaCl质量浓度小于3 mg/L,水质量分数小于0.20%,脱后排水中油质量分数小于150μg/g。  相似文献   

3.
由于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原油开采力度的加大,国内外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日益加剧,加上炼制原油品种的频繁更换,给炼厂原油电脱盐脱水装置带来很大的冲击。原油电脱盐脱水作为最主要的原油预处理技术,其效果好坏将直接决定炼厂后续加工装置的安全、高效、长周期运转。综述了目前原油电脱盐脱水的主要设备,包括原油电脱盐罐、罐内主要电极形式、供电系统和其他辅助设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电脱盐脱水新技术,并对各钟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原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技术的工业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报道了采用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经过实验室开发确定的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专利技术--超声波-电场联合破乳脱盐组合技术采用顺逆流方式.该技术于2003年9月在齐鲁分公司完成工业应用试验后,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设备直接投入生产运行,在不加入化学破乳剂的情况下,可使胜利混输原油(平均盐浓度为50 mg/L,平均水质量分数为0.5%~1.0%)脱后盐浓度低于3 mg/L,水质量分数小于0.3%.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高速电脱盐的特点及Ⅲ常装置电脱盐的情况,重点阐述了Ⅲ常装置加工伊朗重油和重质油等劣质原油后,对高速电脱盐运行带来的影响,并针对性地采取了优化措施,提高了高速电脱盐在加工劣质原油时的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   

6.
赵茅 《宁夏石油化工》2014,(1):89-91,100
原油电脱盐超标原因分析与建议摘要:随着国内外原油重质化、劣质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传统的炼厂电脱盐装置频频出现脱后含盐量、含水率超标等现象。介绍了塔河重质原油的特性及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电脱盐装置加工塔河原油的现状,分别从塔河原油特性和炼厂电脱盐工艺操作参数两方面分析了重质塔河原油电脱盐脱水后含盐量(约10mg/L)和含水率(约0.50%)超标的原因。并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第二常减压装置加工的典型原油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超声波-电脱盐动态模拟评价装置上进行了进口混合原油掺炼胜利重污油的脱盐脱水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超声波作用时,掺炼重污油的混合原油脱后含盐量为4.9mg/L,采用超声波强化破乳后,脱后原油含盐量为2.8mg/L。说明超声波有较好强化破乳脱盐脱水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第Ⅲ套常减压蒸馏装置电脱盐加工原油性质、操作条件、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工原油的劣质化、脱盐罐结构、操作温度、混合强度等均对电脱盐运行效果产生影响,其中一级脱盐罐的结构设计是关键因素之一。对一级高速电脱盐罐内构件进行了改造,电极板由水平式改为竖挂式后减小了极板间距提高了电场强度,且竖挂式电极板采用实心钢板以稳定电场空间;进油方式由电极板间油相进油改为从水相进油,提高了脱盐罐对原油的适应性,优化操作参数后,电脱盐设备运行稳定。在93%以上加工负荷率下改造后的电脱盐装置运行工况良好,脱后盐的质量浓度小于3 mg/L,水的质量分数小于0.1%,排水中油的质量浓度小于150 mg/L,脱盐脱水效果好,脱盐合格率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酸化原油脱水困难的原因,通过回顾近几年开展的酸化原油脱水影响因素实验以及现有的酸化 原油脱水工艺,总结了pH值、温度、固体颗粒影响原油破乳的机理,归纳不同破乳脱水工艺的适用性。热化学沉 降法适合处理黏度、含水率不高的原油。超声波稠油破乳脱水的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作为热化学沉降工艺 的辅助破乳。水洗法可去除部分固体颗粒和酸化淤渣,适用于重力沉降前预处理。高频脉冲电脱水法对酸化 油、老化油脱水效果都较好,适用于精脱水处理。微波破乳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进一步研究破乳机理以及验证工 业实用效果。最后对未来原油破乳和脱水工艺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分公司5.0 Mt/a电脱盐装置原采用高速电脱盐技术和交直流电脱盐技术,投运之后脱后盐含量、水含量均不合格。采用双进油双电场技术进行改造后,脱后原油盐(NaCl)含量(质量浓度)小于3 mg/L、水质量分数小于0.2%,合格率为100%;脱后排水油含量(质量浓度)小于150 mg/L,合格率95%~100%;在脱钙剂注入量为25~35 μg/g时,脱后原油钙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 。  相似文献   

11.
常规电测井联合反演研究与实际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明  高杰  孙友国 《测井技术》2003,27(1):16-19
同时利用常规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资料进行电阻率反演求解属于典型的联合反演范畴,常规情况下1口井中同时进行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不多见,但在中国西部某油田部分地区的井中同时有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资料,满足电测井联合反演的基本要求。在旋转轴对称地层模型条件下,针对常规的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食品,正演分别采用有限元素法(FEM)和数值模式匹配法(NMM),采取联合反演方式,共用修正的Marquardt法作为快速反演方法,对地层电阻率、侵入半径和侵入带电阻率等3参数进行反演计算。从模型和油田实际资料处理看,效果较为理想,表明了这种联合反演方式有一定实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有关反演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柳杰  张中庆 《测井技术》2015,39(3):290-294
电流势法是地球物理测井稳态直流电场计算中的一种高效数值算法,相比于其他数值算法在直流电测井中的应用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电流势法不但能够给出直流测井仪器的测井响应,还能够绘制出其在地层中真实的电流线分布图。介绍电流势法原理,给出电流势法在标准双侧向测井仪器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探测深度、分辨率、不对称仪器结构以及不同地层模型下双侧向测井仪器的探测特性。该方法能够应用于任意侧向类测井仪器探测特性的考察和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永置式电泵井压力温度测试系统实现了电泵井压力温度的高精度测试,且用较简单的办法实现了压力数据的高精度传输,是目前国内仅有的既能测井下流压、又能做压力恢复测试的高精度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利用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wtem)水平电场分量对高阻薄层电阻率变化灵敏这一地球物理特征,开展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剩余油监测试验。对时移长偏移瞬变电磁法资料采用归一化残差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突出了高阻薄层电阻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时移Lowtem方法在试验区获取的电阻率残差图、剩余油预测平面分布图与已知的勘探和开发信息相吻合,初步表明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对剩余油边界的探测和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Warren-Root电导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电阻网络串并联思想,推导了基质-裂缝、基质-非连通孔洞、裂缝-非连通孔洞等双孔隙储层的电阻率理论模型和基质-裂缝-非连通孔洞三孔隙储层的电阻率理论模型,并与相关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裂缝和非连通孔洞对缝洞型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当总孔隙度大于1%时所建立的双孔隙和三孔隙电阻率理论模型可有效地计算100%饱和水的缝洞型储层电阻率;裂缝对缝洞型储层的电阻率起主要作用,微小裂缝的出现可以大大提升储层导通能力;非连通孔洞对电阻率的增大作用较小,地层电阻率因素的增加量小于10%。该电阻率理论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缝洞型储层电阻率与孔隙结构的关系,对于定性认识复杂孔隙结构储层导电过程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页岩气排采工艺是提高页岩气开发水平的关键技术,常用的泡沫排水采气、气举排水采气、电潜泵排水采气及有杆泵排水采气等技术都有一定的应用条件和缺陷。因此,优选合适的页岩气排采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通过分析我国页岩气排采井工艺选择的原则和排采工艺方式以及气举气源及气举方式的对比,重点论述、分析了目前国内已投产的5口页岩气井气举方式及排采效果,提出了对不同页岩气排采工艺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气举是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的首选排采工艺,气举气源主要有膜制氮气天然气,采用套管气举方式的排采效果优于油管气举方式;泡沫排采工艺适应于产液量低于10 m3的排采井;电潜泵排采工艺只适应于高液量页岩气井的排采。  相似文献   

17.
梁莹 《录井工程》2007,18(2):29-31
针对辽河油田红星地区缺乏系统的油气层判别标准,导致测井一次解释结果与试油、试采结论符合率相对较低,达不到实际开发要求的情况,对该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沙一段储集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统计分析了储集层测井响应的初步判别特征;结合测井、录井、试油及试采资料分析,分别给出了油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判别标准下限,即岩性下限为细砂岩,物性下限为Φ≥16%、K≥10×10^-3 μm^2,含油性下限为油浸,电性下限为R≥150Ω·m、Δt≥260μs/m;对于气层,利用声波时差与中子伽马比值交汇图识别效果较好,统计分析得出东营组气层判别标准下限Δt为300μs/m、qn/qn-s为1.20,沙河街组沙一段气层标准下限Δt为265μs/m、qn/qn-s为1.30。应用上述标准下限进行综合分析,在红星地区发现了一次解释未发现的新油气层,提高了该地区的油气储量。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NFR) contain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the world's proven reserves of conventional oil. However, their simu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nd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problems in reservoir engineering. Most commercial reservoir simulators use dual-continuum models to predict performance of an NFR where two overlapping continua for the fracture and matrix medium are considered. Then transfer of multiphase fluid between the two media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y a source-sink transfer function (Zhang and Sun, 2000 Zhang, D. and Sun, A. Y. 2000. Stochastic analysis of transient saturated flow through heterogeneous fractured porous media: A double-permeability approach. Water Resour. Res., 36: 865874. [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After review of different conceptual models to simulate an NFR, major pitfalls related to dual-porosity and dual-permeability models for simulation of such reservoirs will be discussed briefly with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线性反演算法在反演过程中易出现局部收敛等问题,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资料进行原状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和冲洗带半径等参数反演。利用多层层状高侵、低侵模型对算法进行验证,在无噪声和5%随机噪声下反演结果比较接近真实值,表明差分进化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噪性。实例资料应用表明,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相比,根据反演得到原状地层电阻率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更加接近于试油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