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爱民 《治淮》2010,(1):42-44
一、工程基本情况 淮河人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水利工程。工程西起洪泽湖东侧二河闸,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与总渠呈两河三堤,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  相似文献   

2.
1工程概况 淮河人海水道淮安枢纽下游南堤防冲护坡工程位于淮安枢纽东侧,淮扬公路西侧,《淮河人海水道淮安枢纽下游南堤防冲护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05019)表明该场地土层较复杂,强度低,均匀性差,其上有较厚素填土和杂填土,土坡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刘新标 《治淮》2009,(5):15-16
一、工程概况 淮河人海水道海口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滨海县东北48km,是人海水道近期工程五大枢纽之一,也是淮河人海水道的末级枢纽,具有泄洪、排涝、挡潮、冲淤、连接南北交通的功能。本期工程设计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新建了海口南闸和海口北闸,总设计行洪流量2270m^3/s,南偏泓设计排涝流量214m^3/s,北偏泓设计排涝流量243m^3/s。其中海口北闸共11孔,  相似文献   

4.
刘玲  余生 《治淮》2008,(1):30-31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中游防御大洪水的控制性枢纽工程,临淮岗枢纽调度运用是整个淮河洪水调度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启用条件由下游防洪要求决定,临淮岗枢纽的下泄洪流量是根据临淮岗至正阳关区间支流洪水来量实行倒控制,使设计标准内洪水,正阳关水位不超过26.40m,流量不超过10000m^3/s,以保护淮北大堤及重要工矿城市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5.
淮河入海水道是解决淮河流域洪水出路不足、提高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全长163.5km,近期工程设计行洪流量2270m^3/s,堤防等级:南堤1级,北堤2级。沿线有14座穿堤涵、闸位于软土地基上,其等级与所处堤防等级一致,涵、闸本身及其与两侧堤身之间的连接段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堤防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6.
滨海枢纽是淮河人海水道四大枢纽之一。由立交地涵、204国道桥及上、下游引河组成。立交地涵工程为一等一级水工建筑物,204国道桥工程为一级公路桥,上、下游引河南堤为一级堤防,北堤为二级堤防,其中立交地涵工程是滨海枢纽的主体建筑物。  相似文献   

7.
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段全长31km.两岸防洪圩堤115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由入江水道经高邮湖、邵伯湖下泄入长江。该行洪道以束堤漫滩行洪为主。保持设计行洪能力,对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保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7年8月15~23日,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在淮阴市召开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项目建议书评估会议.专家组认为淮河入海水道项目建议书基本达到了规定的深度,项目经济上合理,近期工程设计行洪流量为2270m3/s,规模适宜,可以使洪泽湖防洪能力超过百年一遇的标准.项目建议书提出的各枢纽布置基本合理,确定的各建筑物等级合适,技术上可行.专家组还提出要按照先通后畅,过流能力先小后大,启用水位先高后低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工程实施顺序.专家组认为淮河入海水道是解决淮河中下游洪水出路的骨干工程,应抓紧工程立项和动工兴建.淮河入海水道…  相似文献   

9.
正2月22日,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调研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重点了解淮河人海水道二期工程结合通航情况。省政府副秘书长杨根平、省水利厅厅长李亚平、总工程师叶健,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领导陪同调研。徐鸣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淮河人海水道一期工程滨海枢纽、海口枢纽,详细了解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0.
嘉陵江下游河段防洪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卿  冯忠强 《人民长江》2002,33(12):34-35,43
嘉陵江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与长江交汇于重庆市市区,是影响重庆市的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重庆市市区与嘉陵江下游河段防洪工程措施,除两岸和城区护岸工程及局部地段的防洪堤(墙)的建设外,还需在上游结合河段的梯级开发兴建水库。合川(草街坝址)枢纽水库控制了嘉陵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并具有一定的调节性能,防洪结合兴利开发,是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拟定合理的防洪调度方式,进行水库防洪调度运行,是合川枢纽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合川枢纽的建设条件,通过水库的调度运行,对嘉陵江下游河段和重庆市市区的防洪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1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末级枢纽工程,东临黄海,海水中Cl-对钢结构的腐蚀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海水道海口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滨海县东北48km,是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五大枢纽之一,也是淮河人海水道的末级枢纽,具有泄洪、排涝、挡潮、冲淤、连接南北交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江苏人民盼望了40多年的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终于开工建设了。该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防洪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对于这项流经淮阴、盐城2个市、163.5公里长,投资40亿元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人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期望,人们最关心也最担心的是这项关系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防洪工程  相似文献   

14.
淮河入海水道:现代水利工程理念的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江苏省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工程全长163.5km.贯穿江苏省淮安、盐城两市的清浦、楚州、阜宁、滨海、射阳5县(区).并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200万hm^2耕地防洪安全的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  相似文献   

15.
戴健  马树齐 《治淮》2009,(1):15-16
淮安枢纽下游南堤防洪护坡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南郊、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东侧、淮扬路西侧。由于该段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南坡土质较差且不稳定,为保护淮河入海水道南堤和总渠河道断面、防止水土流失,水利部淮委批复建设该项工程。工程主要由预制块护坡、码头平台等组成。  相似文献   

16.
浅谈防洪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历来是淮河流域重点防洪城市,外围行洪河道有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淮沭新河等,城区有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等河道穿城而过,域内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但淮安又是"因水而兴"的城市,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17.
陈艳  王晓莉 《治淮》2007,(8):6-8
一、概述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与淮河入江水道、分淮入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简述淮河下游地区面临的洪水威胁及下游防洪骨干工程的现状、治理目标,分析大堤、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分淮入沂、淮河人海水道五项防洪骨干工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息县枢纽工程是即将建设的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中控制性工程。文章采用水面线法推求过闸落差引起的闸上壅水,分析工程对闸址上游的防洪影响。采用MIKE建立淮河干流息县至三河尖段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并利用2007年实测洪水进行验证,分析枢纽工程的调度对闸址下游的防洪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江苏水利》2006,(10):12-12
我省规模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总投资为41.17亿元,全长163.5公里,近期工程主要实施了河道工程、五大枢纽及渠北影响工程等,使淮河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口、200多万km2耕地的防洪安全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是江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战略性防洪工程。我省建设速度和整体发挥效益最快的大型水利工程。2000年4月朱镕基总理视察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时,提出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尽快发挥效益的要求。80多km河道同时施工,2001年一年就完成投资11.5亿元,创我省单项水利工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