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 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取胃窦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对所有消化性溃疡采用按检出部位、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有规律腹痛,另外还有食欲减退、腹胀、呕血黑便、反酸、恶心呕吐等.胃窦和胃角部位占胃溃疡患者的85%,球前壁和球大弯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83%.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59例阳性.结论 消化性溃疡好发部位是胃窦部、胃角、球前壁以及球大弯.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病因.对于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者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与幽门螺杆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1例消化性溃疡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内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胃溃疡高,且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结论对临床上凡有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性腹痛患儿均应作胃镜和幽门螺杆菌等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27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76例患儿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08例(75.36%),溃疡68例(24.64%)。全部病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查,232例为阳性(84.07%)。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小儿消化性溃疡也并不少见,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相似文献   

4.
袁岚  邓佳  向梅 《现代临床医学》2004,30(3):147-148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断.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110例1~14岁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检测幽门螺杆菌72例.结果:小儿消化性溃疡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十二指肠溃疡占71%,胃溃疡占24.6%,复合性溃疡占5%;幽门螺杆菌感染总阳性率80.5%;溃疡病有遗传倾向的占21.8%(24/110例),误、漏诊34例.结论:消化性溃疡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有一定作用.小儿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检出率高,误诊少;小儿消化性溃疡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158例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134例(84.8%)黏膜有炎症改变,其中慢性胃炎112例(83.58%)、食道炎12例(8.95%),十二指肠球炎6例(4.47%),消化性溃疡4例(2.98%)。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ylori感染为67例(50%),其中胃炎H.pylori感染为51例,感染率为45.53%。H.pylori阳性者黏膜均有炎症改变。结论小儿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ylori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的发病学特点.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十年(1996年6月~2006年5月)经胃镜检查出的10200例消化性溃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 DU)8228例;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1246例;复合性溃疡(Combined Ulcer CU)72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检出率高达89%,胃溃疡的H.pylori检出率达71%.结论 本组消化性溃疡检出率较高,其发病和胃镜诊断特点基本符合消化性溃疡的一般规律,但性别构成比、病种构成比、HP感染状况、发病季节性等方面存在某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小儿消化性溃疡11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66-167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在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疾病判断的基础上,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饮食疗法和药物治疗并行。结果:经纤维胃镜检查,患儿中十二指肠溃疡88例,胃溃疡23例,复合溃疡3例,HP检测阳性48例;接受治疗2周后,所有患儿中有110例临床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缓解,治疗有效率为96.5%,4例经过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及成人症状典型,多为十二指肠溃疡,且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若及早发现症状,确诊就医,对症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析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门诊检查为消化性溃疡的200例患者资料,所有的患者经过胃镜检查、Warthin-starry法和快速尿激酶检测法均确诊溃疡组织中有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患者为135例,阳性率为65.0%;男性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1.9%,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的年龄段患者中,30~50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胃溃疡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清除可以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140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从140例消化道出血中,出血导致中重度贫血59例,占42.14%。消化性溃疡15例,HP阳性12例,胃十二指肠炎39例,HP阳性12例。溃疡组由消化性溃疡病例组成,炎症组由胃十二指肠炎病例组成。溃疡组与炎症组HP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组病理改变比炎症组严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急性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较大,导致中重度贫血的发生率高。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脂肠炎多见,其病理改变以胃窦部炎症为主,HP感染率以消化性溃疡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胃镜检查,并行活体组织、快速尿素酶及Hp感染检查。结果 80例患者中,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48例,复合性溃疡7例;34例Hp呈阳性,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4例;46例Hp呈阴性,其中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复合性溃疡3例。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应尽早进行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