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SA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规律,结合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探讨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男性患者共108例进行血清PSA的测定,并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将诊断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伴炎症伴PIN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PSA值均显著高于非前列腺癌组,PSA浓度与前列腺癌发生率的关系表明,4-10ng/ml组和〉10ng/ml组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SA〈4ng/ml组结论血清PSA在前列腺癌人群筛查中很大价值.实施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组织活检术应作为确诊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价值,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符合前列腺穿刺活检指征的患者共201例,应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取标本行病理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前列腺癌不同分级与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结果 活检显示前列腺癌79例,前列腺增生91例,不典型增生21例,肉芽肿性炎症10例.共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以进行明确的定性诊断,创伤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3.
贾本忠  汪柏林  谷江 《贵州医药》2004,28(12):1111-1112
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有赖于病史、临床症状、直肠指诊(DRE)、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经直肠B超(TRUS)检查。尤其是前列腺结核、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最终取决于病理检查。DRE引导前列腺活检比较盲目,经直肠活检有感染可能,因此目前很多医院采用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对6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根据Halarism经验公式确定植入粒子的数量及粒子分布范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将放射性粒子植入预定部位,术后CT检查粒子分布情况及漏植情况,定期行超声及CT复查,按照WHO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18例患者29个病灶125I粒子植入分布理想,无漏植情况出现,植入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完全缓解18(62.1%),部分缓解7例(24.2%)稳定3例(10.3%),进展1例(3.4%)。结论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疗效确切,操作安全,为粒子植入的首选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提高良、恶性诊断率。方法对临床化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 ng/mL、指诊或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怀疑前列腺占位病变的102例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结果 102例活检结果显示前列腺癌38例,前列腺增生58例,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前列腺炎4例。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具有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STAT)-6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20例前列腺癌和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来自2005年1月-2008年5月的住院手术者,免疫组化法测定前列腺组织STAT-6和PSA蛋白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PSA(tPSA)及游离PSA(fPSA),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计算f/t比值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结果: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组织的STAT-6和PSA蛋白的表达水平(OD值分别为0.24±0.08和0.31±0.09)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OD值分别为0.12±0.06和0.20±0.07)(P〈0.01)。前列腺癌组血清tPSA及fPSA的含量和PSAD值[分别为(43±26)、(3.8±2.2)ng/mL和(0.88±0.66)ng·mL^-1·cm^-3]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分别为(6±4)、(1.2±0.8)ng/mL和0.12±0.09)ng·mL^-1·cm^-3]。两组之间f/t比值和PV值[分别为(0.14±0.10)、(61±35)cm3;(0.31±0.48)、(47±24)c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AT-6和PSA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形成过程,血清tP-SA、fPSA、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PCa)筛查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传统的手术方式是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放疗主要用于不适合手术的病例或拒绝手术者。我们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经会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前列腺癌,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经直肠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穿刺前列腺诊断前列腺癌。方法①直肠指诊阳性;②4ng/ml〈PSA〈10ng/ml,前列腺超声显示低回声结节;③PSA〉10ng/ml共102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6点穿刺活检。结果本组39例确诊为前列腺癌。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多点穿刺前列腺可为临床提供明确的前列腺癌组织学诊断,穿刺操作简便安全,取材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诺雷德对去势术后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去势术后前列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组,20例采用氟他胺加诺雷德治疗,20例单纯使用氟他胺治疗.两组定期进行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盆腔CT,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肝功能的检测,对治疗前后影像和血清P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诺雷德治疗去势手术后晚期前列腺癌,在降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缩小前列腺体积和肿瘤体积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诺雷德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直肠超声导向通过直肠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经验.方法 28 例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超声导向经直肠途径植入125I 粒子;围术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 28 例手术患者经过围术期精心护理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粒子植入术顺利,宣教效果良好,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加强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围术期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姑息性TURP对前列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08年6月TURP治疗前列腺癌BOO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PSA不同效应,将病例分为PAS下降组和上升组,并作多参数比较。结果18例前列腺癌共计做TURP 23次,其再手术率为21%。TURP时患者平均年龄为77.8岁(67~89岁),平均TURP距ADT开始时间为(31.1±34.5)月,术前PAS值为(65.89±57.77)ng/ml,B超测得前列腺大小为(69.3±68.3)g,TURP平均操作时间为(47.4±19.2)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为(22.3±17.0)g,TURP后平均随访(20.7±12.2)月,17例(94.4%)术后可自行排尿,1例(5.6%)仍需耻骨上膀胱造瘘。患者感到排尿症状显著改善者10例(55.6%),短期(〈3月)改善后又加重症状者4例(22.2%),症状未改善者4例(22.2%)。TURP后1月PSA值下降者10例(55.6%),下降达(36.64±40.14)ng/ml,并维持(19±14.5)月(PSA下降组);8例(44.4%)或手术前后PSA相同(2例手术前后均为150 ng/ml)或PSA上升(6例比术前PSA上升达[(34.43±24.85)ng/ml]。在2组之间,TURP距ADT开始时间(P〉0.2)、术前PSA值(P〉0.2)、前列腺大小(P〉0.1)、TURP操作时间(P〉0.5)、被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P〉0.5)均未达到统计学的差异。但PAS上升组证实有远处转移的T4期前列腺癌(75%)(转移达睾丸、盆腔淋巴结、多处骨骼),再手术率高(37.5%),前列腺癌特定死亡率高(75%)。结论TURP解除前列腺癌BOO是一种局部的姑息性减瘤手术,在较低分期患者中,既可以解除BOO,也可以协同ADT降低PSA,有利预后。但是,在较高分期有远处转移灶的患者中,由于癌细胞增殖增快,TURP只能短期改善排尿症状,甚至使PSA升高,不利预后,可以选择其它方法解除梗阻性排尿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间歇性内分泌药物治疗(IHT)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IHT晚期前列腺癌患者36例,其中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联合应用比卡鲁胺28例(A组);单纯睾丸切除术8例(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血清PSA值,生存率,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80.8%(18/28),B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70.6(3/8);A组PSA值由治疗前的143.3(18.7~996.8)ng/mL下降至15.8(0.02~28.9)ng/mL,B组由治疗前的142.3(27.1~988.0)ng/mL下降至27.6(6.0~62.1)ng/mL;A组生化复发率为34.6%(9/28),B组为58.3%(5~8)个月;A组生化复发时间为22(6~65个月A组为10(6~56)个月;A组病死率为25%(7/28),B组病死率为75%(6/8)。服用比卡鲁胺持续用药患者85.5%(22/28)服药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IHT应用比卡鲁胺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PSA、PAP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及雌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给予己烯雌酚3 mg,每日一次口服,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 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2个月.同时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时期体检健康者6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观察前列腺增生组、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治疗前、前列腺癌组治疗后血清PSA、PAP水平,以及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指标.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的血清PSA、PAP水平为(80.64±64.72)、(45.86±55.73) ng/ml,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5.82±5.96)、(1.35±0.92) ng/ml和正常对照组的(0.75±0.24)、(0.79±0.6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A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的灵敏性为78.33%,指标特异性达70.00%,而PAP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的灵敏性为53.33%,指标特异性达93.33%;PSA对前列腺癌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性均高于PAP,而特异性却不及P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AP水平为(9.71±10.38)、(7.82±11.77) ng/ml,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SA、PA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症状有所改善,IPSS评分为(7.68±1.12),与治疗前的(21.66±4.61)比较,IP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SA、PAP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雌激素能够降低其水平,改善前列腺癌症状,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55例直肠指诊阳性和(或)PSA〉4ng/ml患者全部行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在标准6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同时,增加前列腺中间部位及前列腺两侧旁正中线远侧的穿刺点数,总活检13点。将增加的7点活检部位的病理结果与标准6点活检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55例患者中确诊为前列腺癌者71例(28%),这71例前列腺癌患者若只接受6点穿刺方法,将有15例患者漏诊,约占21%。所有行13点穿刺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直肠超声引导下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可广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13+针穿刺病理结果与前列腺结节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关系。方法应用腔内彩超对69例前列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观察前列腺结节的血流特征。经直肠行前列腺13+针穿刺活检,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9例前列腺穿刺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36例,前列腺淋巴瘤1例,前列腺不典型增生1例,前列腺增生31例。评价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观察血清PSA浓度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PSA<4.0、4.110、10.110、10.120、20.120、20.130、30.130、30.150、50.150、50.1100、>100 ng/mL各个水平中阳性率分别为21.42%、33.33%、44.44%、44.44%、71.42%、100.00%、92.30%,各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针直肠彩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需结合直肠指检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近距离放疗联合比卡鲁胺150 mg单药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1例前列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单药组(34例)和联合药物组(37例).接受近距离放疗后,单药组采用比卡鲁胺150 mg单药内分泌治疗;联合药物组接受戈舍瑞林3.6 mg+比卡鲁胺50 mg内分泌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变化情况,第一阶段用药时间,严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单药组有2例、联合药物组有1例在治疗1年后血清PSA不能下降到术前的50%予以剔除.2组患者在接受近距离放疗联合药物治疗1个月后,PSA值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在随后的治疗中,联合药物组和单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15/36)比31.3%(10/32),P=0.37].PSA抑制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4)%比(98±24)%,P<0.01),但对于低危患者,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24)%比(100±25)%,P>0.05).联合药物组用药时间短于单药组[(8.1±2.0)个月比(9.5±2.5)个月,P<0.01],但对于低危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疗联合戈舍瑞林3.6 mg+比卡鲁胺50 mg双药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而对于低危患者,采用比卡鲁胺150 mg单药联合近距离放疗的方案,亦能达到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9例直肠指诊阳性或PSA>4ng/ml及前列腺B超有异常低回声结节病例,在行前列腺系统十点穿刺活检术同时对可疑回声区随机增加穿刺点.结果 共检出前列腺癌21例,占30.43%,前列腺良性增生并前列腺炎40例,占59.97%,前列腺炎5例,占5.80%,前列腺囊肿1例,占1.45%,前列腺不典型增生2例,占2.90%,随机增加穿刺活检检出7例,占10.15%,复检穿刺出前列腺癌3例,占4.35%.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经直肠超声引导定位准确,可随机增加穿刺点,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EPCA-2)、游离型/总PSA(F/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对前列腺癌组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血清进行检测EPCA-2值、F/TPSA值及PSA值,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1)前列腺癌组PSA水平显著高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前列腺癌组FPSA/TPSA水平比值显著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前列腺癌组EPCA-2水平为(63.45±23.49)ng/mL,而BPH组EPCA-2水平为(16.60±7.62)ng/mL,较前列腺癌组明显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诊断能力EPCA-2〉FPSA/TPSA〉PSA。(5)FPSA/TPSA水平与EPCA-2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6)若将EPCA-2与FPSA/TPSA比值联合应用预测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为90.00%,敏感性为95.00%。结论:EPCA-2、FPSA/TPSA、PSA三者相比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的能力排名为EPCA-2〉FPSA/TPSA〉PSA,并且EPCA-2与FPSA/TPSA比值之间无相关性。若将EPCA-2与FPSA/TPSA比值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方面可大大提高诊断率,降低活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肿瘤的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5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IGF-Ⅱ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并以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作对照。结果:PCA组血清IGF-Ⅱ(768.75±65.84)ng/ml高于BPH组(P〈O.01)。Ⅲ期+Ⅳ期PCA血清IGF-Ⅱ(879.73±58.25)ng/m]高于I期+Ⅱ期(P〈O.05)。G3-4级患者IGF-I水平(785.46±77.29)ng/ml高于G1+G2(P〈0.05)。结论:血清IGF-Ⅱ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其检测对术前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评价和筛选中晚期前列癌患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F—PSA/T-PSA比值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疾病患者190例。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中F-PSA、T-PSA的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F—PSA、T-PSA含量分别为(1.72±0.87)μg/L、(7.83±6.02)μg/L;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F-PSA、T-PSA含量分别为(3.19±1.24)μg/L、(26.34±10.56)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99、14.024,均P〈0.05)。当T-PSA介于4~10μg/L时,BPH、Pca患者血清T—PSA含量分别为(6.44±1.46)μg/L、(7.02±1.72)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18,P〉0.05),但其F.PSA/T-PSA分别为(0.33±0.11)、(0.0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3,P〈0.05)。结论PSA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联合检测F—PSA、T-PSA以及F/T比值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