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内陆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的不确定性。因此,发展和构建适合于内陆干旱区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影响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框架,包括"自然—社会"水循环模式和水资源综合模拟技术、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和分配体系、地面监测优化结合3S的"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及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和利用考核评价体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张维德 《河北水利》2013,(2):11-12,14
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刻不容缓。2012年石家庄市水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全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取得了相当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石家庄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举措及部分县(市)的典型经验刊发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章深刻阐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分析了安徽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做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准备,保障安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打好基础,谋划长远","把握重点,主攻难点,狠抓关键"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效率低、污染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以和谐论理念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进行系统解读的基础上,运用和谐论五要素剖析了"三条红线",将三条红线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转化为和谐问题来解决,最后运用和谐度方程分析"三条红线"的实施过程,并提出有效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途径,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2010年为现状年,阐述了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综合措施,并对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了德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类似地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旨在促进水资源管理由部门推动向政府全面推动转型,促进水资源条件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作用转型。结合国家层面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情况,总结分析"十二五"期间云南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情况和主要做法。系统整理了云南省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并梳理了目前仍存在和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最后根据云南省实际,提出了云南省下阶段全面高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云南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分析近年来我省水资源工作情况和面临的形势,提出在我省率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水利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方案(2010~2015年)》的总体要求,确定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内容是:量化"3条红线"、建立"4个体系"、实施"5个步骤"。明确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会城市之一。分析了全市水资源状况,提出了太原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背景,介绍了实施过程及其主要做法,对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为破解我国水问题而提出的治水方略,是当代治水思路的集中总结。解决新乡市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和保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新乡市从"四项制度"入手,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三条红线"目标控制方面成效初显。文章立足于新乡市水资源现状,从措施落实上分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运用,可以为今后更好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惠州市"十三五"期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并对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惠州市水资源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将有效促进惠州市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新高度,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1.
孙婷  李昊 《中国水利》2014,(3):23-25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在考核,有必要探索并逐步建立水资源管理考核的公众参与机制。重点分析了构建该机制的必要性、国内外相关制度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公众参与机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布和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我国核电发展布局逐步由沿海 向内陆延伸。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是我国核电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 段。在总结内陆核电水资源论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制 定内陆核电论证技术标准、强化内陆核电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推进内陆核电退水污染问题论证、 深化内陆核电项目取水退水影响缓解及补偿研究、完善内陆核电项目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建议,以供有 关技术及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衡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将正态云模型引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建立最优觅食算法-投影寻踪-正态云评价模型,以云南省16个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为例进行研究。选取当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万元GDP用水量等6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利用最优觅食算法-投影寻踪方法给出各指标权重,并与传统粒子群算法、人工蜂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优化结果进行比较。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给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分级的确定度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觅食算法寻优精度高于传统粒子群等3种算法。昆明市、曲靖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为优秀,保山市、红河州、德宏州评价为合格,其余11个州市评价为良好。最优觅食算法-投影寻踪-正态云评价模型兼具模糊性和随机性,既能反映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分级的定性概念,又可反映隶属程度的不确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发展新理念和治水新思路的贯彻落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责任考核、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将更为严格,构建基础性的集约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监测体系也更加迫切。以云南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应用"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建立了指标定量评价计算模型,对云南省的水资源监测体系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水资源管理监测体系以及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型,可以作为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监测体系评价评估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探讨了在我国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的必要性;从制度设计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讨论了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构建的主要内容;结合目前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情况,探讨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的原则、依据、方法和技术流程;针对目前我国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设与控制指标分配工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资源管理及其关键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水问题叠加和累积影响日渐严重,而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在管理体系、政策法规、规划与计划、管理制度和关键技术方面并不能综合应对各种水问题。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概述了水资源管理历程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剖析存在问题,深入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演变机制的系统识别、面向极值过程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基于总量控制与“三条红线”的水生态环境调控、全面推进水务管理和水利工程综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促进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工业用水效率的高低。研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影响,对推动各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支撑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浙江省为典型案例,通过MK-P检验法分析2005—201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定量化地描述各指标的重要性,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模型进行多目标决策评价。结果表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后,指标下降明显,建立的评价体系合理,相关工作的影响权重达到了71%,工业用水效率提高,成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结合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特点,提出在项目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实现水资源的全过程管理,使之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保障项目节水增粮增效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戴昌军 《人民长江》2018,49(18):10-14
汉江流域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利部于2012年批复了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的方案,以探索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以下简称汉江试点)的背景条件(流域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水生态环境问题趋于严重以及水资源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以及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汉江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以及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不同区域用水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西、湖北,山东、江苏,以及贵州、西藏等6省(自治区)为例,采用信息熵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水文气象、农业及用水4方面选取了13个因子,揭示了我国中、东、西部地区1999-2014年间用水结构变化特征及各主导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于用水结构产生的效果。结果表明:(1)近16年来,东部地区的山东省总用水量持续下降,用水结构信息熵值上升降趋势明显,处于较高水平;西部地区的西藏自治区总用水量增加显著,用水结构信息熵值处于较低水平,其余地区总用水量总体保持平稳,生产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平均比重为91%;(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各省生产用水量逐渐减少,用水结构的信息熵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3)影响各地区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依次为各产业产值和人口、地区水资源禀赋和总耗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