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功能,旨在探讨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数,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白血病患者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例下降甚至倒置,NK(CD+56)细胞减少,活性降低,且以上改变与肿瘤负荷有关。结论初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完全缓解期次之,而长生存患者与正常人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毫米波对健康人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25例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同时对不同病期、不同伴随症状及L多巴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D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降低,NK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病情重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NK水平升高(P<0.01);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较非抑郁和痴呆患者下降(P<0.05);L多巴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PD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NK细胞免疫平衡失调,病情重,伴有抑郁和痴呆的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更低。这对于进一步研究PD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辟新的防治途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病毒性脑炎是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已有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精神压力、应激状态、长期慢性疲劳可导致神经体液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给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会;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脑炎是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已有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精神压力、应激状态、长期慢性疲劳可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给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会;另一方面,因感染而活化的T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细胞(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共同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IL-6、TNF-2等,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但是,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产生的临床表现是否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存在一致性,报道不多。本研究拟通过对25例成人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变化,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8.
本研究评价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骨髓(BM)或外周血(PB)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B-CLL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收集67例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7例B—C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CD3、CD4、cD8和NK细胞各项指标均极度减低,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CD4/CD8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这些患者中CD19阳性率最高(91.04%),其他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5(80.60%),CD20(76.12).cyCD79a(74.63%),CD38(43.28%),CD11c(42.86%),CD7(41.94%),ZAP-70(39.29%),CD25(0.00%),CD5和CD19双阳性者占72.73%,CD38与ZAP-70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测定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对于B—CLL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 6例乙脑极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结果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极期体液免疫反应亢进 ,而细胞免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8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 ,用Coulter-JT型血细胞计数仪作血细胞计数。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CDCDT细胞及CDCD细胞比例增高 ,CDCD/CDCD比值降低 ,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1,p<0.05,p<0.05) ,CDCDT细胞比例无差异。NK细胞比例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CDCDT细胞及NK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5、p<0.001) ,CD、CDCDT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增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CDCD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及比例失衡 ,对指导乙肝的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吗啡和电针对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共分4组:正常对照组10例(A组);将18例A.S.AⅠ ̄Ⅱ级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秫后病人随机分为手术组(B组),吗啡组(C组)和吗啡伍用电针组(D组)。分别于术后第1、3、7d观察吗啡和电针对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能力的变化。结果:B组在手术后第1d,CD3^+和CD4^+的表达能力有显著抑制(P〈0.05);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1mg后,C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皮肤/肌肉切口和牵拉(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SMIR)术后持续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n=24):假手术组、术后持续性痛组、吗啡组、加巴喷丁组和吗啡联合加巴喷丁组。按Flatters法制作大鼠SMIR术后持续性痛模型;应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评定大鼠的疼痛行为学;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持续性痛组的MWT在术后第3 d、7 d、12 d、22 d明显下降(P<0.05),脊髓背角Iba-1表达在术后第3 d、7 d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持续性痛组比较,吗啡组和加巴喷丁组的MWT和脊髓背角Iba-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与术后持续性痛,吗啡组和加巴喷丁组比较,吗啡联合加巴喷丁组的MWT在术后第3 d、7 d、12 d、22 d明显增加(P<0.05),脊髓背角Iba-1表达在术后第3 d、7 d明显减少(P<0.05)。结论:吗啡联合加巴喷丁对大鼠SMIR术后持续性痛有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持续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T细胞增殖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 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用手术方法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疼痛模型,观察大鼠缩腿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同时分别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刀豆蛋白A(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法测定NK细胞活性和T细胞的增殖。结果:实验组大鼠出现PWL增高、T淋巴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抑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治疗能够对CCI大鼠痛敏反应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但大剂量应用会抑制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鞘内单次注射吗啡对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背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270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n=5),假手术组(S组,n=5),生理盐水组(N组,n=5),吗啡组(M组,n=5).C组不做任何处理,其它3组均根据改良Yaksh法进行鞘内置管;N组和M组制备神经病理痛模型(SNI模型),制模2 d后,N组和M组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吗啡10μg,容量为20μl.每组均在SNI术前1d(基础值)到术后2d内每天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缩足潜伏期,并全部在注药后2h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L5节段水平脊髓背角CGRP的表达.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N组机械痛阈降低,CGRP表达上调(P<0.05),热缩足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M组机械痛阈升高,热缩足潜伏期延长,CGRP表达下调(P<0.05).结论:鞘内单次注射吗啡对神经病理痛大鼠在产生镇痛效应时引起脊髓背角CGRP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5.
乌拉地尔对吗啡戒断大鼠的高血压和心加速有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皮下递增注射吗啡5天后,经纳络酮催瘾建立吗啡戒断模型,观察中枢5-HT-A受体激动剂乌拉地尔(urapidil)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的平均动脉压(mABP)和心率(H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侧脑室微量注射乌拉地尔具有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后血压升高的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乌拉地尔对吗啡戒断后心率加速虽也有抑制作用,但不呈量效关系,用另一种特异性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兴奋中枢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钠钾氯联合转运蛋白1抑制剂布美他尼在足底切口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布美他尼组,在切开足底前经鞘内注入人工脑脊液20μl或布美他尼100μg/20μl。在切开前1 d至切开后6 d分别进行疼痛累积评分、热痛阈及机械痛阈测定。结果:鞘内注射布美他尼降低大鼠切开后2 h至3 d的疼痛累积评分,增加伤口旁切开后2 h至6 d的热痛阈及切开后2 h至5 d的机械痛阈。结论:鞘内注射布美他尼可缓解足底切口痛模型大鼠的静息痛、热及机械性刺激的诱发痛,有希望成为新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神经痛大鼠的作用及对血浆 β 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慢性坐骨神经松弛结扎模型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 4组 ,另 8只健康大鼠做空白对照 (B组 ) ,体重 2 2 0~ 2 6 0 g。C组 (对照组 ) ,鞘内应用 0 .9%生理盐水 10 μl ;K组 (氯胺酮组 ) ,鞘内应用氯胺酮 5 0 μg ;M组 (吗啡组 ) ,鞘内应用吗啡 2 0 μg ;KM组 (吗啡加氯胺酮组 ) ,鞘内应用吗啡 10 μg加氯胺酮 2 5 μg。每日给药一次 ,连续七天。用药后 30min测定热痛阈的变化。用药 7天后取血 2ml,放免法测定血浆 β 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1)M组和KM组用药前后热痛阈之差均明显高于C组和K组 (P <0 .0 1) ,但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 ,M组的镇痛效果逐渐下降 ,在用药后第 6、7天与K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K组和C组比较在任何时点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2 )C组和M组血浆 β 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B组 (P <0 .0 1)和KM组 (P <0 .0 5 ) ,其它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鞘内应用吗啡加氯胺酮可对抗神经痛大鼠对辐射热的痛觉过敏反应 ,其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吗啡和氯胺酮 ,血浆 β 内啡肽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氯胺酮在吗啡急性耐受大鼠的外周镇痛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产证明氯胺酮引起的外周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的激活有关。本实验旨在建立吗啡外周镇痛耐受的大鼠模型,进一步观察氯胺酮的外周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的关系。外周感受野局部皮下注射5μl吗啡(10μg/μl)明显的抑制伤害性肌电反应。随吗啡注射次数的增加,伤害性反应的抑制逐渐减弱,一般于第五次注射,吗啡不再产生抑制,出现外周镇痛的急性耐受。但是,在耐受动物的同一部位注射0μl氯胺酮(50μg/μl),仍产生很  相似文献   

19.
中枢cAMP水平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给吗啡依赖大鼠侧脑室注射环磷酸腺苷(cAMP)及其衍生物二丁酰环磷酸腺苷(dbcAMP),以提高大脑外源性cAMP,此时可加重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侧脑室注射裂解cAMP的磷酸二酸酶(PDE)抑制剂茶碱,以提高大脑内源性cAMP时,也可加重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相反,侧脑室注射PDE激动剂咪唑,使大脑内源性cAMP减少,则可使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减轻。上述结果可能有助于发展治疗吗啡戒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GABA_A受体激活电流的影响。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组)、右美托咪定+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组)。S组和CC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0μl/次,D组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2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μl,每日1次,持续至术后14 d。各组于术前1 d (T0),术后3、5、7、10、14 d(T1-5)时测试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于术后T5时测试完TWL后处死大鼠,在急性分离的DRG细胞上,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各组背根神经节细胞GABA_A受体激活电流的变化。结果 :(1)与S组比较,CCI组和D组T1-5时TWL均缩短(P <0.05);与D组比较,CCI组T1-5时TWL均缩短(P <0.05)。(2)GABA (0.1~1000.0μmol/L)可以使85.7%(102/119)的DRG神经元产生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而且这种内向电流能被GABA_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100μmol/L)所阻断。(3)CCI组在不同浓度(0.1~1000.0μmol/L) GABA激活电流幅值均小于S组和D组(P <0.05);D组在不同浓度(0.1~1000.0μmol/L) GABA激活电流幅度小于S组(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增强GABA_A受体介导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可能是其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