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动静结合的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动力固结路基处理工程实践中.对软土路基沉降进行了计算,通过将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计算结果显示,路基断面总沉降量计算值为669.6 mm,实测值为675 mm,两者比较相近,说明该沉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是一个重要的土工问题.采用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和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分析了实测数据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运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两个不同工程实例的6个不同断面探讨了3种计算方法对于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适应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比得出,程序对实际工程的应用是有效的,因此,基于实测数据分析预测路基的沉降方法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测数据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及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土地基沉降的预测是一个重要的土工问题.采用指数曲线法、双曲线法和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分析了实测数据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运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两个不同工程实例的6个不同断面探讨了3种计算方法对于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适应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比得出,程序对实际工程的应用是有效的,因此,基于实测数据分析预测路基的沉降方法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沉降是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个主要参数,目前理论计算结果在工程应用上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桩基沉降.结合高层建筑工程实例,通过对几种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分析,认为天津地区总结的桩基沉降计算经验公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经验公式的桩基沉降计算结果较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供沿海软土地区桩基础设计借鉴参考.为适应经济发达的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建设的需要,今后要加强沉降观测、分析工作和复合桩基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桩基沉降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层建筑沉降是地基基础设计的一个主要参数,目前理论计算结果在工程应用上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桩基沉降,结合高层建筑工程实例,通过对几种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的分析,认为天津地区总结的桩基沉降计算经验公式具有产好的适应性,其经验公式的桩基沉降计算结果较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供沿海软土地区桩基础设计借鉴参考。为适应经济发达的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建设的需要,今后加强沉降预测,分析工作和复合桩基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地表沉降的预测是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由于支护结构变位而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正态分布及抛物线函数拟合了地表沉降曲线,并推导出沉降的估算公式.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估算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估算方法具有计算精度较高、工程实用性较强等优点.实际应用中,可考虑加入修正系数来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解决沉降计算方法问题.方法从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入手,针对长短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垫层相互作用特点,在剪切位移法的基础上,引入Mylonakis & Gazetas的桩与桩、桩与土相互作用模型,同时考虑垫层作用影响,导出了长短桩复合地基计算时的桩-桩、桩-土以及土-土相互作用柔度系数.结果通过桩-土-垫层体系共同作用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及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某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结论新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表明此方法计算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是可行的,深入探讨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对于开发和推广其工程应用具有理论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行单桩沉降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的问题,基于虚土桩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层状地基中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土层处于弹性状态下,桩侧土采用双折线模型,桩端土采用虚土桩模型并考虑应力扩散效应,利用荷载传递法,推导出层状地基中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的单桩沉降计算公式.进一步讨论了该方法中弹性极限位移、弹性抗剪切刚度系数、桩端土厚度和应力扩散角等参数对单桩沉降的影响.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对比了该方法计算的荷载-沉降曲线、由规范方法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和实测曲线,结果表明:考虑桩端应力扩散效应时单桩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桩顶沉降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实际工程应用优于规范法.  相似文献   

9.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是保证沉降观测获取正确沉降信息的基础,工程中较多使用数理统计法检验沉降观测基准点的稳定性。应用Matlab进行拟稳平差计算,初步选出可靠的基准点,然后应用数理统计法对选出的基准点总体进行稳定性检验,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其相关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雷波  孙慧  邓敏 《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37(3):36-38,43
根据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桩顶沉降和桩身变形、桩端沉降的相互关系,介绍一种计算桩身变形和桩端沉降的方法。该方法有如下的优点:可以计算出任意一级荷载下桩身的变形和桩端的沉降量。将该方法计算的数据与实际工程中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践证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偏差较小,计算结果在工程上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控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基路堤的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采用能够综合考虑主、次固结沉降的Yin-Graham一维等效时间线模型和一维条件下软土“最终”沉降与应力路径无关的性质,获得在正弦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堤运行期间长期总沉降和工后沉降近似计算公式,建立路堤总沉降和工后沉降与回弹指数、压缩指数、蠕变系数、初始有效应力、路堤承受的静荷载幅值和动荷载幅值之间的关系,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工后沉降还与运行期开始时路堤下软基的总有效应力有关.利用沉降公式计算具体工程软基路堤运行期结束时的长期总沉降量,计算误差小于0.275%.  相似文献   

12.
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固结沉降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钱塘江隧道泥水盾构施工的分析,研究了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固结沉降的特点,提出划分地层损失沉降和固结沉降的实用方法,总结了盾构施工引起扰动土体固结沉降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表明:无论是地层损失沉降还是长期沉降,均可用Peck公式较好地拟合;横向地面固结沉降曲线不符合高斯曲线形式,一般隧道轴线或附近地面固结沉降最大,向两侧递减;扰动土体固结使得横向沉降槽不断拓宽;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可取地面沉降曲线或沉降速度曲线的转折点作为地层损失沉降和固结沉降的界限;通过优化泥水盾构掘进参数,可减少施工扰动,从而降低固结沉降量和固结沉降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了解风机基础在风机吊装过程与运行过程中的沉降量,采取传统的测量方法对风机基础进行了长期观测,得出了风机在施工过程与运行过程的基础沉降量,同时结合数学Logistic模型对风基基础沉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实践表明,采用Logistic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很好地反映了风机基础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该预测方法能为类似工程的沉降估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东营储油罐工程实例,在储罐加水试压期间,通过拓普康电子水准仪实测储罐环墙基础各点沉降,并按照国家规范计算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从平面倾斜和非平面倾斜两方面进行不均匀沉降控制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的储罐,竖向位移沉降量、平面倾斜、非平面倾斜、沉降速率各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对周围管道、建筑、道路的影响,2个狭长形地铁车站深基坑不同位置处土体的侧向位移、土体沉降、管道沉降、建筑沉降等资料的监测数据在开挖过程中被记录.通过分析现场监测资料发现,地表沉降与监测点基坑围护结构距离的关系呈三折线模型,管道沉降与土体沉降有一定的相关性,燃气管道、给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沉降平均值占地表沉降平均值的比例分别为943%、587%、653%.管道沉降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均呈一定的空间效应,随着L/He的增大,土体沉降及管道沉降的平面应变比(PSR)呈先增大后变化缓慢的趋势,刚度较小的燃气管道的三维效应与土体沉降的三维效应变化相似.距离基坑15 m处桥台的最大沉降差发生在距离开挖边缘-5 ~5 m处,差异沉降为088×10-3,桥台最大沉降值发生在靠近基坑中心位置处,最大达2432 mm.随着时间的增长,管道沉降和地表沉降均呈现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底板完成时,管道沉降和地表沉降占最终沉降的比例分别为85%和80%.  相似文献   

16.
变刚度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异沉降是群桩复合地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中国矿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完成了4组模型试验.试验表明等桩长群桩复合地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沉降,采用变刚度复合地基可以很好地减小差异沉降.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变刚度复合地基的力学性状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变刚度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经验公式.该公式与模型试验数据相比较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右江百色重力坝消力池结构缝键槽布置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键槽传剪传压不传拉的工作机理,通过对建于不均匀地基上的百色消力池开展三维整体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键槽布置方式对消力池底板应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基的不均匀性使消力池各板块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及错台现象,键槽的设置可以明显消除这种现象,但在基础弹模、重量和块度相差悬殊的板块之间不宜设置键槽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键槽剪应力。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预估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和复合地基,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工后沉降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能有效控制路基工后沉降;桩间距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桩间距小,则工后沉降量小,反之亦然;对CFG桩复合地基,采用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9.
应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的流固耦合功能和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基坑降水时影响周围地表及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表建筑物的存在与否、建筑物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基础特性(如基础面积、埋深、刚度和基础形式等)以及相邻建筑物的相互作用等.计算结果表明:建筑物的附加应力场及其基础形式对地表沉降预测有影响,不考虑建筑物的基础形式时,对于浅基础建筑物,预测结果偏小,对于桩基础建筑物,预测结果偏大;浅基础建筑物的最大沉降及最大差异沉降与基础的埋深和刚度有关,埋深增加时,最大沉降减小,但最大差异沉降会有所增加,刚度增大时,二者都会变小;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取决于建筑物与基坑的相对位置,在基坑轴线方向的影响要大于平行基坑边缘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非线性群桩影响因子将群桩的沉降与单桩的沉降紧密地联系起来,在Randolph和Worth及Lee等提出的计算线性弹性土体中单桩和群桩的桩顶沉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非线性土体中群桩中桩和桩之间的相互影响因子,及预测群桩整体沉降、桩顶刚度的计算方法。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根据人们公认的O’Neill(1982)和Briaud.(1989)等人的现场试验中的试验数据,用本文的方法对群桩的整体沉降和群桩中每个桩的承载能力进行了预测,同时与他们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按照本文的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的吻合。说明本文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分析桩-土系统的非线性力学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