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25例及健康查体者(Normal组)25例,M型超声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灰阶超声测量左房容积(LAV);血流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E峰、A峰、E峰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计算E/A; PW-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 ′),计算E′/A′、E/E′;斑点追踪测定左室心尖四腔、两腔、三腔、二尖瓣短轴、乳头肌短轴、心尖短轴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及舒张晚期应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RA组A峰升高,E/A降低,E ′下降,E′/A′降低(P<0.05);RA组各切面SRa均增大,乳头肌短轴SRe、心尖短轴SRe增大(P<0.05);相关分析显示,二尖瓣短轴SRa、心尖短轴SRa与病程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8、0.336,P<0.05).结论 RA舒张功能异常发生早于左室形态改变;SR是研究左室舒张功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110例发病 12小时内的AMI患者行急诊PCI ,分别于术后 7天、30天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获得左室最大早期舒张血流速度 (E) ,晚期最大舒张血流速度 (A) ,得出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 (E/A)和E峰减速时间(DT)。结果 E峰、E/A术后 30天较术后 7天明显增大 (P <0 .0 5 ) ,A峰、DT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AMI后尽早实施PCI可以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恢复梗死区域心肌血流灌注 ,从而挽救濒危缺血心肌 ,使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同步性及舒张功能变化,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CHF组患者44例,均于CRT术前1~3d、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测量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TDI测量参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左室12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左室12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dif);计算CRT术前后二尖瓣环平均E/e变化率(ΔE/e%)和Ts-SD变化率(ΔTs-SD%)。结果最终纳入研究41例,根据CRT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降低≥10%的标准将其分为CRT有反应组24例和CRT无反应组17例。与CRT术后比较,CRT有反应组患者CRT术后6个月LVEDd、LVEDV、LVESV显著减小,LVEF、E/A显著增加,E/e显著降低,Ts-SD、Ts-dif显著缩短;而CRT无反应组患者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T有反应组患者CRT术前后ΔE/e%与ΔTs-SD%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CRT术后有反应患者的左室同步性及舒张功能均得到改善,其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的机制可能与同步性改善后降低的左室充盈压有关。  相似文献   

4.
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是了解心功能不全程度的重要方法,心导管检查虽是测量LVEDP的标准方法,但因其有创性而限制了广泛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可直接测量心肌的速度,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比值(E/Em)是较好的评价舒张功能的指标,有研究表明其与LVEDP和肺楔压有良好的相关性[1],可成为评价LVEDP的无创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E/Em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51例行PCI手术的CAD患者为研究组,选择51例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斑点追踪技术检测左室收缩功能,其中研究组分别在PCI术前与术后3个月进行检测,对照组在体检时检测。比较2组左室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E和A的比值(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研究组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PRS)、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PLS)、整体环向应变峰值(GPCS)与LVEF检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2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曲线与纵向应变牛眼图。结果研究组PCI术前、术后的A高于对照组,E/A与LVEF低于对照组;研究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前;研究组PCI术前、术后GPRS低于对照组,GPLS、GPCS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CI术后GPRS高于术前,GPLS、GPCS低于术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GPRS、GPLS、GPCS与LVEF存在相关性(r=-0.722,-0.545,-0.667,P 0.05)。PCI术前,STI曲线各节段运动曲线形态幅度不一致,轮廓不规则,明显分离,PCI术后,STI曲线发现各节段运动曲线形态幅度基本一致,曲线已趋于正常;对照组17节段纵向应变牛眼图与运动曲线显示应变曲线轮廓规则,达峰时间统一,波峰波谷一致。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有效评价CAD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并具有可重复追踪、方便、无痛苦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与心室重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79例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入院第7天及发病6个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m)、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按6个月时LVEDVI较第7天增加20%为标准分为重构组(18例)与未重构组(61例).结果 重构组患者发病第7天及6个月时Em均显著低于未重构组,P值<0.05.6个月LVEDVI与第7天Em呈负相关,r=-0.426,P<0.001.第7天Em ≤3 cm/s的患者6个月时LVEF显著减低,心室重构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发病第7天Em降低与半年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CHF患者31例,以CRT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容积降低≥10%为标准分为CRT有反应组(16例)和CRT无反应组(13例).所有患者均于CRT术前1~3 d、术后6个月接受超声检查.彩色M型超声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播散速度(Vp),计算E/Vp;TDI测量二尖瓣环四个位点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计算E/e;测量左室12节段心肌收缩期达峰时间(Ts-SD)、12节段Ts最大差值(Ts-Dif).结果 与CRT术前比较,CRT有反应组12节段Ts-SD、Ts-Dif均显著缩短,Vp显著增高,二尖瓣环各位点及4个位点平均E/e、E/Vp显著降低,而CRT无反应组上述参数均无显著差异;CRT有反应组二尖瓣环4个位点平均E/e、E/Vp与左室12节段Ts-S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RT治疗有反应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也得到改善,其机制可能与左室充盈压降低及左室松弛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2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组,并收集同期在本院诊治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B组)和2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组),三组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左室舒张功能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参数[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EVβ)]和左室舒张功能[二尖瓣E峰/组织多普勒E峰(E/Em)、二尖瓣E峰/左室血流传导速度(E/Vp)、二尖瓣E峰/A峰(E/A)、肺静脉反流速度(PVAR).E峰线速时间(DT)]情况;分析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β、AC、EP、PEVβ.IMT、E/Em、E/A.DT、E/Vp.PVAR值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且B组上述参数值也显著高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水平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呈显著相关性,颈动脉超声各参数越高可能提示左室舒张功能越差。临床可依据颈动脉超各参数变化预判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5 mg,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测定或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下列左心室结构及舒张功能等指标参数: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血流传播速度(Vp)、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结构及舒张功能指标中LVMI、DT、LAV、PAS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A、Vp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优化房室间期对病窦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机制.方法:35例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7 d在超声心动图下调整个体化AV间期,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峰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m)、左房容积指数(LAVI).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E/A(P<0.05)、E/Em降低(P<0.017),术后6个月IVRT、DT延长(P<0.017),E/A降低(P<0.05),E/Em、Ard-Ad、LAVI降低(P<0.017).结论:病窦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进行优化AV间期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左心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左心室重构逆转参数是否可以成为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短期疗效的重要指标.方法 对26例心衰伴有室壁运动不协调患者进行CRT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左房内径(LADD)、左室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起搏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LADD、LVDD、LVEDV、LVESV均较术前显著减小,LVEF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这些参数的改善与患者活动度成正比,与夜间心率成反比,其中左房、左室内径及容积变化较LVEF提高与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 左室重构逆转参数可以成为评价CRT术后短期疗效的重要指标,其中部分患者左房、左室大小和容积指标较LVEF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收集32例拟接受急诊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5例血管开通后发生临床MIRI(MIRI组),17例未发生MIRI(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E,于术前8 h内及术后2 h内对左心结构、舒张及收缩功能和长轴应变(GLS)进行评价,对比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各超声指标。结果PCI术前、术后,2组左心内径及室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MIRI组E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32),E/A显著低于术前(P=0.021),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显著低于术前(P=0.018),E/e高于术前(P=0.047);对照组舒张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MIRI组术后射血分数(ET)无明显变化,GLS显著减低(P<0.05),对照组术后EF及GLS显著升高。结论PCI术后发生临床MIRI者舒张功能及GLS减低,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E可对PCI术后MIRI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容积,探讨三维测量的左心房参数与左室舒张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与E/E'的相关性.方法 全部390例,分为正常组(300例)及左室驰张功能异常组、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组(各30例),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和计算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I)、左心房排空率(LAEV),E/E'是多普勒超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峰与多普勒组织成像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频谱E'之比.结果 (1)正常人群组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参数LAV 15.1~47.6 ml,平均(27.1±7.3)ml;LAI 10.7~28.5 ml/m2,平均(16.3±4.2)ml/m2;LAVE 55%~74%,平均(66.1±4.0)%.(2)随左室舒张功能分级的增加,LAV、LAI数值增加,LAEV减小,LAI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分级呈现良好的相关性.(3)LAI与E/E'显示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三维超声测量的左心房参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意义较大,优于传统超声心动图的常规左房参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LAI与E/E'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导管消融术治疗对老年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患者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PVC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代表左室舒张功能,抽取静脉血测量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peptide,BNP)浓度.所有患者接受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重复检查心脏超声和BNP浓度,同时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明确PVC情况.结果共有89例接受导管消融的PVC特发性室性早博患者. 6个月时手术成功81例,成功率91.0%.手术成功组术后6个月复查E/e′值(10.2±3.2)较术前(15.3±5.2)明显降低(P<0.001),术后6个月BNP 浓度[(94.0±13.3)pg/L]较术前[(202.0±23.2)pg/L]明显降低(P<0.001).手术未成功组,E/e′值[(16.3±6.3)与(15.2±5.6),P>0.05]和BNP浓度无明显变化[(223.0±26.8)pg/L与(245.0±23.9)pg/L,P>0.05].结论 PVC次数与左室舒张功能相关,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术可改善老年PVC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国产D-Shant心房分流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组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植入国产D-Shant心房分流器的CHF患者24例。植入术前及术后即刻, 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房压(LAP)、右房压(RAP)、肺动脉压、跨房间隔梯度压差、心脏指数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 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舒张末面积指数(LAEDAI)、左房舒张末容积指数(LAED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舒张末横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心房分流器分流孔径、分流速度和分流压差;评估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程度;记录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6 min步行测试(6MWT)等, 行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植入术前、术后PCWP/LAP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与术后3个月患者NYHA分级的相关性, 二分类Log...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DOppler测量52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的血流频谱。结果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所致肺心病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特征为E峰减低,A峰增高,E/A<1.0,E峰减速时间(DT)正常,左室等容时间舒张(ⅣRT)延长。肺血管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原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为E峰A峰呈正常比例,DT正常,左室ⅣRT明显延长。所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结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STEMI并行PCI手术患者78例,根据其术后48 h MCE检查结果分为灌注充盈正常43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均匀且完全显影,A组)、灌注充盈稀疏20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不均匀或部分显影,B组),灌注充盈缺损15例(心肌节段造影剂充盈缺损且完全不显影,C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MCE检测各组术后48 h、1个月、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记录并比较各组术后6、12、24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术后同一时间LVEDV、LVESV、E/A均升高,Am、E、LVEF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l)技术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实施血运重建术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并用于临床术后随访检查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同时对超声的两种技术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78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88人术前、术后进行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血运重建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四点(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收缩期主峰S波速度的平均值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S与EF之间的相关性较好,且S比EF的敏感性更高。DTI二尖瓣环四点的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的平均值术后较术前增大;而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无显著差异。结论:血运重建后,冠心病患者整体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得到改善;DTI技术观测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和心肌声学造影技术在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室功能的早期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拟行PCI血运重建的CTO病变患者39例,分别于PCI血运重建术术前72小时内及术后72小时内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对各组术前术后数据进行比较。并按所开通冠状动脉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比较上述三支冠状动脉对应供血区域术前术后的局部心肌灌注及局部心肌纵向应变(RLS)有无差异。结果 术后的二尖瓣E峰速度、二尖瓣A峰速度、e′S、e′L、 e′、E/ e′比值、LVEDV、LVESV、LVEF、WMSI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PSI显著降低;术后GLS、A、β、A·β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LAD组、RCA组、LCX组三组患者中,CTO患者开通冠状动脉对应供血区域心肌的RLS、PSI、A、β、A·β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血运重建术可以改善CTO患者的心肌灌注和心肌运动功能,心肌声学造影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均可以早期、定量的评价这一改善,且可以同时评价左室整体和局部的心肌灌注水平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与左室舒张末压对比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探讨组织多普勒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选取2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超声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检查,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充盈速度(E)和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及E/A,组织多普勒模式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和Ve/Va,以及用猪尾导管直接测量左室舒张末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的Ve/Va显著减小(P<0.05),且左室肥厚组的Ve/Va比非左室肥厚组减小的更为明显(P<0.05)。室间隔厚度与Ve/Va、E/A呈负相关(r分别为-0.77和-0.70,P<0.05),Ve/Va与室间隔厚度的相关性明显高于E/A与室间隔厚度的相关性。结论:组织多普勒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