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些年来,我国农资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赊销等不良竞争手段也随之而来,在许多地方赊销成为农资零售商和种植业者的一种习惯,成为农资行业的一大顽疾。国内农资企业在赊销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时,国外农资企业却全是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形成鲜明对比。同在中国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方面,随着农资行业走入了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农资赊销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无可避免。自产生以来,经营者就一直没有走出过它的"阴影"。其实,赊销不可怕,重要的是经营者有没有一套很好的机制来规范约束农资赊销,因此合理地把控农资赊销很有必要。赊销对农资经营的影响赊销是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可避免的一种销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增加市场份额,还可以帮助经营者减少存货积压,盘活存量资产,特别是在新产品推广中,可以起  相似文献   

3.
正农资产品的"赊销"问题是目前农资销售的普遍现象,但是在"赊销"背后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何能杜绝"赊销"的不良习惯,做到现款销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这是目前农资经销商及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改变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各位经销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如果这些做好了,现款销售的时代也要到来了。1.理念关:经销商一定要破除"销量第一"的思想,树立"利润第一"的思想,提高风险意识,树立财务现金流观念,不要和别人比销量。在企业发展到一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压货模式已穷途末路农资行业的渠道结构是:厂家→经销商→零售商→种植户。这种库存驱动的销售模式导致厂家要想提升销量,首先要把货压给经销商,经销商接着把货压给零售商,零售商再想办法把货卖给种植户。最后导致经销商和零售商为了维持或提升市场份额,不得不让利或赊销。层层压货模式在行业发展阶段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进入饱和阶段则问题重重。近年来,随着农资行业由增量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农资行业的发展过程,结合笔者十多年来乡镇零售商的销售心得,现对农资零售商的困惑畅谈一二。一、农资零售商的现状一般来说,农资零售商普遍具有专业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下、惰性强、缺乏诚信、思想落后、不愿学习等一些通病;当然也有其不可否认的优点,如因为地域优势,零售商比较了解农业、熟悉农村、接近农民。在笔者看来,现在的农资市场并不是竞争激烈,而是混乱。农资零售商包括县级代理商,素质良莠不齐,真正能着眼于大局、有大思维、思路开阔的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6.
<正>农资赊销一直是个大难题。以赊销为主的老板,2016年日子肯定不好过,赊出去是钱,收上来是气和风险。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一年收成又受天灾、病虫害、市场等因素影响,很多农民基本处于微利状态。收成不好时,下乡收钱收不上来,只能生一肚子气,农业风险就会转移到农资店老板这里。农资赊销,一般要等到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卖掉才能回款。因此,农资欠款一赊就是一年半载。有些农户分批次还钱,每次还一点,严重增加农资店老  相似文献   

7.
农资经销商真的没有钱吗?不是,而是厂家的赊销一方面让农资经销商放松了对资金的掌控,对下线的零售商也开始赊欠,一旦厂家要求现款,农资经销商就会手足无措;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他们将资金投资到其它的行业,但拥有资金的农资经销商对农资企业依然是哭穷。  相似文献   

8.
<正>农资经销商真的没有钱吗?不是,而是厂家的赊销一方面让农资经销商放松了对资金的掌控,对下线的零售商也开始赊欠,一旦厂家要求现款,农资经销商就会手足无措;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他们将资金投资到其它的行业,拥有资金的农资经销商对农资行业来说依然是苦穷……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CommoditAg在美国推出,农民可以通过当地农资零售商的在线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产品。CommoditAg.com的特点是可以在线选购植保、作物营养和助剂产品。去年,伊利诺伊斯州的The Equity加入到了CommoditAg的网络销售平台。除了The Equity,俄亥俄州的Sunrise合作社及其他农产品零售商也加入到了该平台中。  相似文献   

10.
<正>虽然知道赊销一直是农资界的普遍现象,但是对于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宝泉岭农场农资零售商洪水猛兽般的赊销现象还是感到触目惊心!走访了这两个地方20多家零售店后,笔者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赊销就意味着下滑甚至关门。少的一年赊上百万,多的上千万,而且没有一个保证能百分之百要回来欠款,没有一家能保证没有"坏账",更没有一个人敢说坚决不赊。每个零售店对赊销都是深恶痛绝,可是陷入了这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又过去了,看着那些同行们为了要账东奔西跑,吃饭的心情都没有,内心突然涌出来一阵悲伤,笔者忍不住想问:做农资,到底是做的什么?写过一些关于不赊销的文章,很多农户看到后就不乐意了,说,你不赊别人赊,离了你难道还就用不上农资了?难道你种地依靠的就只是农资?你以为赊销给你农资的那些人都是慈善家?他们赊出去的钱是不要利息的?笔者不建议农民去喜欢赊销的门店买农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既然把农资赊销给你,一定会把利息计算进去,民间借贷的利息大家都知道,差不多是两分钱,所以到最  相似文献   

12.
<正>工作之余,我发现很多同行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尽管从事农资基层销售工作,但与农民打交道的机会却很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渠道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接触,即使经常在零售店处碰到前来购药的农民,交流也很少,或者都是几句老套的话,一年下来到田间地头的次数也寥寥可数。因此,尽管来自农村,出身农民家庭,从事农资销售工作,但对于农民的了解和需求变化,对于田地、作物和具体病虫害,对于农民的种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农资领域,零售商始终是令人起敬的一个群体。他们有着数以万计的庞大数量,深扎农资基层,是农资终端最柔软的触角;他们常被视为一群没有专业学历知识的人群,却在基层辛勤付出,做着最有价值的事情——服务终端农民。近两年,农资零售商逐渐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觑的"野蛮"力量。有人说,谁离农民最近,谁就掌握了农资的未来。毫无疑问,零售商就是这样的存在。在新零售浪潮袭来的当下,农资零售商的重要性凸显,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劲头更为猛烈,成为照亮整个农资经营未来的主力军。他们身上展现的不仅是农资土壤的多样性,更彰显着农资经营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4.
<正>"秋分"节气一过,就到了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收了玉米要种小麦,这是传统的小麦种、复合肥销售旺季。这季销量基本占到了全年农资销量的一半左右,对农资经销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这两年旺季不旺,货卖不出去,日子不太好过,很多零售商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从种地的农民立场来看,国家对玉米价格不再托底,行情一落再落;从气  相似文献   

15.
正经销农资如何避免风险?问题抛出去,笔者相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回答。下面笔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几位资深农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1在我们当地农资经销商中流传着一句话——哭着赊销,跪着讨账!农资经销大多都是赊销,存在赊账收不回来的风险,不赊销农资又销售不出去,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打折、送礼品、请吃饭、送试用新产品等手段几乎全用上了。开"联谊会""订货会"。每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各种种植大户和生产联合体的不断出现,使农资经销商争夺客户的竞争手段也变得更为激烈。诚然,很多持相似观点的人认为:为大户供应农资,数量大,时间相对集中,货款回收容易,免去了实行一家一户销售的麻烦。在上述环境下,目前不少人认为"大户时代"赊销或将退出农资界,"农资赊销"昔日辉煌难续,农资赊销店还能走多远,等等。这些看法的共同点就是针对农资需求,大户有足够的实力承担农资销售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一些网友大张旗鼓地抨击农资赊销的做法,而冲在最前沿的人多是深受其害的零售商。现款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相信人人都希望做现款而不是赊销,笔者也支持做现款。在零售商中也有人做到了不赊销。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技术过硬、为人正直、经商公道,再就是都比较倔强,看自己心情做生意,不该挣的钱或者使自己很累的钱情愿不去挣。人活得洒脱,生意做得漂亮,但一般都有一些个人的品行等积累在里面。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我国农资行业不太好干,主要是农资这个行业第一是靠天吃饭,第二是农作物的价格也影响着种子、肥料以及农药的销量。农资销售受很多因素影响,行业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尽管很多零售商都在说农资行业不好干,但笔者想说的是,不是农资行业不好干,是你的生意没干好。一、为什么说很多零售商生意没干好?一是零售商的创新思维、学习速度和能力提升太慢;二是零售商不能接受一些新的产品,不能接受一些新的营销模式,所以这些经销商与时代发展的脉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江西沃尔得农资连锁集团有限公司整合省内外知名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企业的产品,在江西余江县隆重启动第一批农资连锁直营店,当天18家直营门店同时在该县乡镇村开张迎客。将质优、价廉的各种农资产品直接面向农民朋友销售,取消全部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沃尔得农资集团董事长胡盛告诉记者,现在的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猖獗,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其次是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恶性价格竞争;此外,销售措施不合理,导致赊销严重。  相似文献   

20.
<正>从事农资的人都能体会到对赊销的爱与恨。也多有讨论关于赊销问题的文章,但是大多集中在厂家层面。近些年来厂家渐渐收紧了赊销的口子,而终端的零售商相对处于最有利位置(接你的产品已经是给了你天大的面子,还要钱,先一边凉快去,我那边还堆着一堆不要钱的货呢),所有的压力都指向了县域经销商。县域经销商不得不面对进退两难的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