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6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病人478例,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78例病人出现术后并发症84例(17.6%),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级6例,Ⅱ级59例,Ⅲa级11例,Ⅲb级4例,Ⅳa级3例,Ⅴ级1例。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直径、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5岁(OR=2.251,P=0.002)、BMI≥28 kg/m2(OR=2.970,P=0.019)、手术时间>180分钟(OR=1.771,P=0.035)、术中出血量≥200 ml(OR=1.825,P=0.045)和围手术期输血(OR=1.990,P=0.045)是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相似文献   

2.
蔡培强  邵玉凯  蔡培素 《骨科》2017,8(3):200-202,206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行脊柱外科手术的79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史、残腔以及内固定物植入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93例脊柱手术病人中,切口感染病人18例(迟发2例),感染率为2.27%.与术后切口未感染病人相比,术后切口感染病人年龄明显偏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8、2.75、6.35;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5.31,P=0.02)、糖尿病病史(χ2=4.65,P=0.03)和内固定物植入(χ2=4.31,P=0.04)为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了以上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OR=2.875,P=0.021;OR=2.609,P=0.031;OR=2.625,P=0.038).结论 年龄、糖尿病病史和内固定物植入对脊柱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些病人应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为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5-06-2017-06于我院行脊柱手术的280例老年胸椎、颈椎、腰椎手术患者。将发生谵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以及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30例,发生率10.71%,谵妄出现平均时间(1.24±0.15)d;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苏醒时间、术前焦虑、手术部位、术中低血压、术前睡眠障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3.214,%95CI:1.121~7.675)、手术时间150 min(OR=2.612,%95CI:1.721~9.623)、术前焦虑(OR=2.334,%95CI:1.021~10.421、术中低氧血症(OR=2.113,%95CI:1.733~7.316)、苏醒时间60 min(OR=3.043,%95CI:1.421~11.232)是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年龄70岁、手术时间150 min、术前有焦虑、术中出现低氧血症、苏醒时间60 min均会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对髋部骨折老年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髋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469例,其中300例接受CSEA(CSEA组),169例接受GA(GA组),先对病人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合并症、卧床时间、手术和麻醉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48例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其中CSEA组13例,GA组3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卧床时间和麻醉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ASA分级和内科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EA可以降低髋部骨折老年病人的术后肺部并发症(OR=0.17,95%CI:0.08~0.31,P=0.000);80~84岁(OR=5.09,95%CI:1.74~14.86,P=0.003)、85岁以上(OR=5.27,95%CI:1.71~16.17,P=0.004)和术前卧床2 d以上(OR=2.41,95%CI:1.04~5.56,P=0.040)是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CSEA较GA可以降低髋部骨折老年病人的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93例,男257例,女436例,年龄65~103岁,BMI 16.5~33.1 kg/m2,ASAⅡ~Ⅳ级,分别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前合并症、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6例患者(6.64%)在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绞痛25例(3.61%)、心律失常19例(2.74%)、心力衰竭5例(0.72%)、心肌梗死4例(0.58%)和心源性猝死2例(0.2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全麻方式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95%CI 1.06~1.17,P0.001)、心脏疾病(OR=1.98,95%CI 1.02~3.85,P=0.045)、脑血管疾病(OR=2.14,95%CI 1.06~4.32,P=0.033)、高血压(OR=2.61,95%CI 1.23~5.51,P=0.012)、糖尿病(OR=2.06,95%CI 1.04~4.09,P=0.039)和肾功能不全(OR=17.42,95%CI 3.69~82.80,P0.001)是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共8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出现谵妄者92例,男58例,女44例,其中颈椎手术38例,腰椎手术54例,而其余745例患者术后无谵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术前主要内科合并症、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是否发生低氧血症以及术后是否使用止痛泵等,寻找谵妄相关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血红蛋白值、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手术时间及术后低氧血症在谵妄组和非谵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红蛋白低(OR=2.026,95%CI 1.229~3.338,P=0.006),高血压病史(OR=1.633,95%CI 1.008~2.646,P=0.046)、慢阻肺疾病史(OR=2.222,95%CI 1.147~4.302,P=0.018)、颈椎手术(OR=1.544,95%CI 1.298~1.994,P=0.048)、手术时间长(OR=1.010,95%CI 1.004~1.016,P=0.002)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红蛋白低、高血压病史、慢阻肺疾病史、颈椎手术、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1月~2014年12月57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内科合并症、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25例发生严重术后谵妄(25/572,发生率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麻醉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5%CI:1.05~1.19,P=0.001)和全身麻醉(OR=5.03,95%CI:2.10~12.04,P=0.000)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全身麻醉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如来  熊敏  周升 《骨科》2020,11(1):13-18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3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主要诊断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肿瘤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手术部位感染将病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选择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尿路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可能影响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先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9例术后发生了急性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76%(19/3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年龄、BMI、糖尿病、骨质疏松、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脑脊液漏、尿路感染以及切口长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429,95%CI(1.059,1.929),P=0.020]、合并糖尿病[OR=9.568,95%CI(2.183,41.935),P=0.003]、手术时间[OR=8.868,95%CI(1.992,39.482),P=0.004]、切口长度[OR=7.257,95%CI(2.937,16.719),P<0.001]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了降低腰椎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围术期应合理评估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胃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691例的临床资料,男563例,女128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BMI、ASA分级、吸烟及饮酒史、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用药情况、术中液体出入量、术中尿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16例(2.3%)患者发生术后AK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OR=5.587,95%CI 1.355~23.029,P=0.017)和术中尿量减少(OR=0.997,95%CI 0.995~1.000,P=0.023)是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合并冠心病及术中尿量减少是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并探讨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杭州地区6家医院经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85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705例,女1149例;年龄65 ~98岁,平均79.4岁.统计患者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术后1年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术后1年内共有29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6.0% (297/1854).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感染93例,心脏疾患38例,神经系统疾患53例,肿瘤63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5.053,95%CI(1.517,16.829),P=0.000]、性别[OR=0.376,95% CI (0.122,1.161),P=0.002]、术前内科合并症[OR =3.236,95%CI (1.553,6.746),P=0.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OR=6.057,95%CI (1.968,18.641),P=0.000]、受伤至手术时间[OR=1.928,95%CI(0.979,3.796),P=0.009]和住院时间[OR=3.875,95%CI(0.368,6.542),P=0.001]是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合并症、AS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后随访静息疼痛评分、术前住院时间、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根据术后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出院组(术后住院时间≤14 d)和延迟出院组(术后住院时间>14 d),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延迟出院的因素。结果共纳入908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正常出院组比较,延迟出院组的年龄明显偏高,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075,95%CI 1.287~3.346,P=0.003)、手术时间>3 h(OR=1.997,95%CI 1.181~3.375,P=0.010)、术中失血量≥800 ml(OR=2.898,95%CI 1.449~5.794,P=0.003)、PACU时间>60 min(OR=1.745,95%CI 1.064~2.859,P=0.027)、术前住院时间≥7 d(OR=1.805,95%CI 1.114~2.924,P=0.016)、术前有合并症≥2个(OR=2.912,95%CI 1.513~5.825,P=0.003)是导致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及术前合并症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OC)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困难LC诊断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C术,观察组采用胆道镜联合IOC的LC术。比较两组患者胆管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36.38±4.16)min vs(52.24±8.46)min]、术中出血量[(67.35±6.22)mL vs(86.64±7.69)mL]、住院时间[(5.72±0.36)d vs(8.45±1.42)d]、中转开腹率[0 vs 8.60%(8/93)]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4.30%(4/93)vs 15.05%(14/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 2.128,95%CI 1.395~2.902)、合并糖尿病(OR 2.526,95%CI 1.682~3.427)、手术时间≥40 min(OR 2.318,95%CI 1.879~2.836)、术中出血量≥70 mL(OR 2.418,95%CI 1.389~3.523)、术中无胆道造影(OR 3.967,95%CI 2.184~4.853)是L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胆道镜联合IOC在困难LC治疗中可降低患者胆管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中转开腹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困难LC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胆道造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接受腹膜后入路LR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既往腹部手术史、肿瘤大小、T分期、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术后住院时间的第75百分位数为分界点,术后住院时间>10 d定义为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3例肾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2级16例(15.5%);住院时间延长(>10 d)17例(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40 min (OR: 5.17, P=0.024)和术中出血量>300 ml(OR: 22.89, P=0.001)与术后并发症独立相关;术中输血(OR: 9.94, P=0.023)是术后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腹膜后入路LRN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延长与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中是否输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及输血、术中结石清除率)及术后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最终结石清除及结石复发率)。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969例患者,其中453例行LH(LH组)、516例行OH(OH组)。结果显示,与OH组相比,LH组术中出血量减少(WMD:-26.18 ml,P=0.02),患者输血需求低(OR:0.38,P=0.005),术后并发症风险低(OR:0.57,P=0.0007),术后住院时间短(WMD:-3.29 d,P=0.0001)。但LH组手术时间长于OH组(WMD:23.70 min,P=0.04)。术中结石清除率(OR:1.22,P=0.43)、最终结石清除率(OR:2.09,P=0.21)、结石复发率(OR:0.63,P=0.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能减少术中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低气腹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对100例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51例低气腹压(6~8 mm Hg),49例常规气腹压(15 mm Hg)。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00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无中转开腹。低压组手术时间(46.6±20.7)min与常规压组(42.7±22.3)min差异无显著性(t=0.907,P=0.367);低压组术中出血量(52.5±25.3)ml与常规压组(42.1±30.3)ml差异无显著性(t=1.867,P=0.065);低压组住院时间(4.9±2.6)d与常规压组(4.5±2.3)d差异无显著性(t=0.765,P=0.446);低压组术后并发症9例,与常规压组8例差异无显著性(χ2=0.031,P=0.860)。结论选择低压气腹对非高危病人是可行的,对高危病人是必要的,进行低气腹压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拟行肠癌切除术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根据患者术后第7天是否发生POCD,将其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受教育程度、肿瘤部位、TNM分期、合并疾病、术前中医证型、术前ld、术后l、3、7d的MMSE评分、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现低血压次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5例患者发生POCD,发生率为29.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肿瘤部位及术中出现低血压次数为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受教育程度、肿瘤部位和术中出现低血压次数是老年患者肠癌切除术后早期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235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新发、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为半髋关节置换术。排除标准:合并全身其他骨折;术前输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饮酒、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血小板(PLT)、术前白蛋白、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抗凝药使用、骨折Gard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假体类型、术后是否引流、术后血钙浓度、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5例研究对象,输血组60例,输血率为25.5%。两组患者在术前Hb(χ2=62.831)、麻醉方式(χ2=6.539)、手术时间(χ2=79.392)、术中出血量(χ2=74.515)、假体类型(χ2=5.631)方面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Hb水平(Hb<100 g/L)、手术时间延长(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增多(出血量≥200 ml)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5,校准曲线的斜率接近1,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结论基于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这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望为临床上早期甄别术后高风险输血患者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危险因素,探究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水平与老年患者PO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全身麻醉下接受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531例,年龄≥65岁。使用混淆评估法(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每天2次评估术后3 d内POD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D分为术后谵妄组和非术后谵妄组。主要观察POD的发生率,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OD的危险因素。同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进一步分析PO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25例(23.5%)患者发生POD。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44,95%CI 1.006~1.048,P=0.025]、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OR=1.189,95%CI 1.031~1.370,P=0.017)、Hb(OR=0.988,95%CI 0.977~0.999,P=0.039)、手术时间(OR=1.003,95%CI 1.000~1.005,P=0.043)、拔管时间(OR=1.028,95%CI 1.012~1.044,P=0.001)、术后入ICU(OR=2.222,95%CI 1.308~3.775,P=0.003)、术后NLR(OR=1.027,95%CI 1.000~1.054,P=0.048)是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P=0.061)、出血量(P=0.16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P=0.3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NLR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得出POD风险增加的术后NLR拐点值为11.85,将术后NLR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并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校正影响因素后,结果显示术后NLR拐点值>11.85者POD的风险明显增加[OR=2.019,95%CI 1.292~3.155,P=0.002],同时将混杂因素进行PSM后显示,术后NLR水平升高使POD的发生风险增高(OR=1.033,95%CI 1.007~1.060,P=0.012)。结论对于非心脏手术后的老年患者,术后NLR水平升高增加PO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性评价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L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术中、术后指标,并发症及其病理学结果,分析TaTME术式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筛选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间发表的关于TaTME与L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相关文献。文献质量标准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异质性结果。 结果共13篇文献1 09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包括TaTME组515例,LaTME组581例。与LaTME组相比,TaTME组具有高质量的CRM距离(MD=0.95,95%CI=0.61~1.29,P<0.001),低CRM阳性率(OR=0.35,95%CI=0.16~0.78,P=0.010),高质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OR=2.41,95%CI=1.29~4.51,P=0.006),低中转开腹率(OR=0.20,95%CI=0.07~0.58,P=0.003),Clavien-Dindo分级3级及以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4,95%CI=0.32~0.92,P=0.020)、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低(OR=0.54,95%CI=0.31~0.94,P=0.030)及低非计划性二次入院率(OR=0.44,95%CI=0.27~0.73,P=0.001)。两组在DRM阳性率及切除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总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相较于LaTME术式,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标本,术后危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式可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加长的中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绵阳市骨科医院94例75~95岁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各47例,纳入标准为患者外力创伤后经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无手术绝对禁忌证。骨水泥组给予骨水泥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生物组给予加长生物型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用SPSS 23.0软件包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初次下地煅炼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6月、12月Harris评分,用χ2检验2组优良率。 结果生物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骨水泥组(手术时间:t =3.733,术中出血量:t =2.207,均为P<0.05),2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初次下地煅炼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组和骨水泥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组深静脉血栓和心肺事件发生率与骨水泥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χ2 =4.642,心肺事件:χ2 =6.409,均为P<0.05)。2组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月、6月、12个月手术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长的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与骨水泥型假体一样的临床效果,且可减少创伤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