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垚  马艳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341-343,346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胆管癌患者及10例胆管炎患的临床资料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法(SP)测定胆管炎患者正常胆管组织、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癌旁组织中的骨桥蛋白mRNA(OPN-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种组织中及不同临床病理之间的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应用靶向RNA干扰骨桥蛋白基因的技术构建骨桥蛋白低表达细胞模型,并检测5-氟尿嘧啶与顺铂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对正常胆管组织、胆管癌组织、胆管癌癌旁组织中的OPN-mRNA进行测定,3种胆管组织中OPN-mRNA表达比较及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的胆管癌患者的OPN-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具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OPN mRNA表达水平越高.沉默的OPN基因的胆管癌细胞OPN-mRNA表达明显低于未经沉默处理的胆管癌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顺铂抑制沉默的OPN基因的胆管癌细胞OPN-mRNA表达明显低于未经沉默处理的胆管癌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 mRNA在胆管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抗药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人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布以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RRM2基因和蛋白在40例胆管癌标本、40例癌旁胆管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了RRM2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以及人正常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中的表达。结果:RRM2基因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2.5%,而在癌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未能检测到RRM2表达。在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RRM2的mRNA及蛋白均特异性表达,而在正常人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中未见RRM2的表达。结论:RRM2在人类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系中选择性高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TRAIL受体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的受体在人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和胆管癌细胞株 (QBC93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TRAIL受体mRNA在人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和胆管癌细胞株 (QBC939)中的表达。 结果 :DR4mRNA、DR5mRNA在人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和胆管癌细胞株 (QBC939)均呈阳性表达。只有 3例DcR1(3/5 2 )和 7例DcR2 (7/5 2 )在人胆管癌组织呈弱阳性表达。DcR1、DcR2 mRNA在癌旁胆管组织呈阳性表达 ,而在胆管癌细胞株 (QBC939)均不表达。 结论 :TRAIL死亡受体和诱捕受体在人胆管癌、癌旁胆管组织和胆管癌细胞株 (QBC939)的表达不同 ,这些受体表达的变化可能在调控人胆管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Survivin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胆管癌和癌旁胆管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胆管癌和其中30例癌旁胆管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这些组织标本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9.2%(38/48),在癌旁胆管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6.7%(2/3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8例胆管癌组织中,有30例Survivin mRNA的表达高于配对正常组织,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2.18±1.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1.01±1.03)(P<0.05)。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布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论Survivin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可能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Survivin表达可能有助于阐明胆管癌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K-ras基因与c-myc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k-ras基因与c-mye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5例正常大肠黏膜中k-ras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k-ras阳性表达率65.0%(52/80),c-myc阳性表达率52.50%(42/80).k-ras基因与c-myc基因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k-ras基因与c-my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增高(P<0.05);k-ras突变与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c-mye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ras基因与c-myc基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k-ras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而k-ras基因与c-myc基凼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k-ras基凼与c-myc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止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胆管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胆管癌细胞胞浆,偶有胞膜、胞核着色.47例胆管癌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36例(76.6%),较癌旁正常胆管组织高(P<0.001).TGF-β1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肝转移有关(P<0.01,0.05,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随着胆管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TGF-β1表达增高,其基因缺失可能是胆管癌细胞侵袭性生长转移的重要分子机制,检测TGF-β1表达有助于判断胆管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αVβ3在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人胆管癌组织及正常癌旁胆管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αVβ3表达于人胆管癌细胞及胆管癌组织中的新生血管细胞,47例标本均呈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与是否伴有肿瘤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整合素αVβ3可能在胆管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可以作为胆管癌预后判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erbB-2产物在肝外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erbB-2原癌基因与肝外胆管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检测了75例肝外胆管癌组织,48例癌旁胆管组织和9例正常胆管组织中原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水平.结果:c-erbB-2基因在肝外胆管癌组织高达80%(60/75),而癌旁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27/48),正常胆管组织中为阴性表达(0/9),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和远程转移正性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erbB-2在有周围神经浸润的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周围神经浸润的肿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erbB-2在高组织学分级肿瘤(Ⅲ、Ⅳ)中的表达率显著性高于低分级肿瘤(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erbB-2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性别、年龄及有无血管浸润等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erbB-2基因的活化与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c-erbB-2表达水平与肝外胆管癌恶性程度,神经浸润,淋巴结及远程转移密切相关,为一种肿瘤生物标志,c-erbB-2的表达分析在该类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p53和c-myc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在口腔鳞癌(OSCC)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0例口腔鳞癌和5例正常口腔粘膜中p53和c-myc的基因扩增和mRNA表达状况进行了定性、定位、定量研究。结果:OSCC中p53和c-myc的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0%和63.3%,其mRNA表达率分别是80%和83.3%。p53和c-myc基因扩增量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这两种基因的扩增和mRNA表达在OSCC发生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OSCC中导致p53和c-myc扩增的某些因素可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乳腺癌P62^c-myc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107例乳腺癌标本进行P62^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3.55%,对生存时间≤5年、〉5年-〈10年和≥10年者。其P62^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3.55%,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c-myc、bcat1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80例宫颈癌组织(40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腺癌)中c-myc及bcat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c-myc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30)、43.3%(13/30)、73.8%(59/80);bca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30)、23.3%(7/30)、52.5%(42/80);c-myc与bcat1在宫颈鳞癌及腺癌组织中的秩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73(P=0.000)、0.369(P=0.019);c-myc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病理类型(腺癌/鳞癌)、癌组织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有无脉管浸润有关(P<0.05);bcat1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及Ki67指数有关(P<0.05)。结论 c-myc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宫颈癌的侵袭及转移,bcat1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增殖、侵袭与转移,两者可能在宫颈癌致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C-erbB-2、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癌因子(C-erbB-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0例正常内膜、30例不典型增生、76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标记。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出现了过度表达,子宫内膜癌表达率为76.3%,且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C-erbB-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结论: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心肌中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c myc基因的表达定位情况及意义。方法:用人Ⅰ、Ⅲ型前胶原cDNA探针和c myc基因探针,对32例风湿性二尖瓣乳头肌进行分子原位杂交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①病变心肌间质中Ⅰ、Ⅲ型前胶原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Ⅰ型较正常成年心肌中增高167倍,Ⅲ型增高436倍;②病变心肌细胞核内出现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c myc基因阳性表达,胎儿心肌亦有类似表达;③Ⅰ、Ⅲ型前胶原mRNA阳性表达量与c myc基因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①发现在病理情况下心肌细胞参与了胶原的生成与代谢,对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具有重要作用。②c myc基因对风湿性病变心肌的胶原代谢过程起调控作用。③风心病心肌胶原增生和调控发生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心肌细胞重现了胎儿期合成胶原的表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TTG,c-myc和p53的表达及其与NSCLC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60例NSCLC标本及27例正常肺组织中PTTG,c-myc和p53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细胞中PTTG,c-myc和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G和c-myc在不同分化程度肺癌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是否转移PTTG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G与c-myc,PTTG与p53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c-myc与p53阳性表达率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TTG,c-myc和p53在NSCLC中有较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评估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ax、bcl-2和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胃癌、22例异型增生和15例炎性病变中的bax、bcl-2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异型增生bax、bcl-2和c—myc表达明显强于炎性病变(P〈0.01),且bcl-2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结论从基因表达水平提示bax、bcl-2和c—myc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喉鳞癌中c-myc和nm23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喉鳞癌中c myc和nm2 3表达与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64例喉鳞癌、10例喉乳头状瘤、6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c myc和nm2 3的表达。 结果  ( 1)c myc在上述 3种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70 %、3 0 %、0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2 )nm2 3在上述 3种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61%、2 0 %、0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3 )c myc表达与喉鳞癌TNM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 4)nm2 3表达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 5 )在c myc和nm2 3联合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中 ,c myc阳性而nm2 3阴性表达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结论 c myc和nm2 3在喉上皮中的表达与其恶变程度相关 ;c myc表达可作为喉鳞癌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客观指标 ;检测喉鳞癌中c myc和nm2 3表达可为预测颈淋巴结转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上皮癌变过程中c-myc及c-neu的表达及二者与外耳道和中耳鳞癌发生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该类肿瘤的病因和发生机理。方法:收集患者外耳道和中耳黏膜上皮,包括正常上皮(N)7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IF)5例,癌旁正常组织(EAC)8例,鳞状细胞癌(SCC)30例(外耳癌12例,中耳癌18例)。一抗分别为抗c-myc及抗c-neu单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及c-neu基因蛋白。结果:(1)SCC组阳性率与其它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两种癌基因在高分化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结论:c-myc和c-neu与SCC关系密切,二者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myc、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在肾上腺良性及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2 9例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 7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c -myc、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c -mycmRNA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2 7.5 % (8 2 9) ,71.4% (5 7) (P <0 .0 5 ) ;bcl-2mRNA在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表达率分别为 48.2 % (14 2 9,71.4%(5 7) ,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c -myc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c -myc基因不起主要作用 ,可能对该肿瘤的恶性变起重要作用 ,c -myc基因产物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意义。 2、bcl-2基因的凋亡抑制作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但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上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53在舌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舌粘膜,单纯性上皮增生,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舌鳞疾进行了抑癌基因P53表达相关分析。结果:正常舌粘膜基底细胞中偶见阳性细胞(2/5);单纯性上皮增生中基底层细胞阳性率增加(3/5);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P53阳性细胞逐渐增多(阳性率分别为6O%,80%,80%);舌鳞癌阳性率为80%(20/25)。结论:P53过度表达与舌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