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江苏省2012年地方性砷中毒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3个高砷项目县中选择9个项目乡,在每个乡抽1所小学和1个村,每所小学抽5年级学生30名,每个村抽家庭妇女15名,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饮水型砷中毒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与家庭主妇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3.46%、56.05%提高到93.70%、9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0.135、130.258,P值均0.01)。结论 2012年江苏省实施地方性砷中毒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较好,小学生及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2011年江苏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知识知晓率。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由65.16%上升为95.12%,家庭主妇由64.65%上升为9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9.061,383.553,P均<0.01)。地区间防治知识水平有差异,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也有不同。结论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开展健康教育,可能将提高在校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知识水平。应继续做好地氟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地氟病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目标人群对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15年,结合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实际,选择江苏省病情较重的12个县(区)36个乡(镇),在乡镇中心小学校4~6年级及所辖3个村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抽取学生、家庭主妇进行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比较教育效果。结果小学生与家庭主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干预前分别为64.17%、65.00%,健康教育干预后分别为95.28%、95.93%,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011年江苏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现况调查,比较在校小学生和家庭主妇掌握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2.4%和75.47%,干预后,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9%和93.7%,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江苏省在校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明显提高,防病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济南市农村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完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济南市地方性氟中毒的历史病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个县的12个乡的36个村,对小学生与育龄妇女开展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并通过比较知识知晓率变化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由57.22%上升为95.09%,家庭主妇由54.44%上升为9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51,237.84,P0.01)。地区间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也有不同。结论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开展健康教育,可能将提高在校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知识水平。应继续做好地氟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地氟病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泰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3个镇地氟病区小学生90名和家庭妇女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家庭主妇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干预前53.3%和71.9%的上升到干预后的100.0%和91.1%。结论实施项目干预后,目标人群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江苏省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16年,选择江苏省病情较重的10个县(区),每个县(区)选择3个乡(镇)中心小学校的4~6年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每个乡(镇)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抽取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为74.43%,家庭主妇为78.43%;干预后小学生为97.49%,家庭主妇为96.66%,干预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健康教育前,各地的小学生、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于家庭主妇(P<0.05);干预后,小学生知晓率和家庭主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健康教育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驻马店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2012-2016年,每年分层随机选择中心小学5年级学生和所在地3个村家庭主妇为调查对象,分别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于2016年开展实施健康教育项目5年后碘缺乏病知识调查。结果 2012-2016年,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基线调查显著提高(P值均<0.01),且基线调查时知晓率小学生(53.83%~72.78%)、家庭主妇(50.78%~72.00%),及干预后知晓率小学生(86.44%~94.56%)、家庭主妇(87.11%~95.44%)均逐年增高(P值均<0.05)。2016年碘缺乏病防治总知晓率,小学生为57.96%,家庭主妇为65.66%,农村均低于城区(P值均<0.01)。小学生获得知识最多的是健康教育课(61.47%),家庭主妇是电视和广播(83.90%)。结论驻马店市目标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总体效果较好,但持续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钟山县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并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于2011年对目标人群采用统一问卷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由61.37%上升到9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8,P〈0.01)。结论钟山县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效提高了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永春县开展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个病区乡镇作为调查点,对目标人群进行地氟病健康教育干预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小学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4.6%上升为99.2%,家庭主妇由75.6%上升为89.6%。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防治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应继续做好地氟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0年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小学生、家庭主妇等目标人群进行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全兵团122个团场做基线调查小学生4206人和家庭主妇2490人;效果评价小学生4195人和家庭主妇2430人。目标人群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86.61%提高到9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87,P〈0.001);家庭主妇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86.22%提高到9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60,P〈0.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区群众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今后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尤其要加强在学校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碘缺乏目标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分别于2010和2012年抽取平阴县部分小学4~6年级学生和家庭妇女作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碘营养知识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知晓率。结果 2010和2012年分别调查小学生180人和家庭妇女90人,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3.22%提高到99.33%(P〈0.01),家庭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63.61%提高到95.56%(P〈0.01)。结论 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信阳市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地方病知识的知晓率。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按照《河南省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方案》的要求,在开展健康教育项目活动前,对项目小学学生及项目村的家庭主妇进行地方病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在开展活动1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从干预前的66.44%提高到干预后的93.99%,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59.10%提高到干预后的92.03%;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从干预前的63.13%提高到干预后的93.27%,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59.62%提高到干预后的91.81%。“你向父母讲过碘缺乏病知识”小学生从干预前的2.06%提高到干预后的95.58%.能正确回答“做菜时,碘盐应该什么时候放”的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62-33%提高到干预后的90.02%;“愿意改饮低氟水”的小学生从干预前的43.12%提高到干预后的76.23%,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77.59%提高到干预后的89136%。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后,信阳市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县(区)在校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方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云南省2012—2014年重点地方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含有地方病核心知识的宣传材料,发放到项目县,分别对家庭主妇和小学生进行地方病防治的健康教育,采用统一问卷方式对项目县目标人群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调查,并对基线调查、效果评价的知晓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4~6年级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16558人,干预前知晓率74.34%,干预后效果评价16551人,知晓率提高到94.51%;家庭主妇地方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8350人,干预前知晓率75.08%,干预后效果评价8350人,知晓率提高到93.07%。结论随着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目标人群对地方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提高,人们对地方病的危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病区人群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我省已查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改水降砷防治措施落实和工程运转情况,为进一步落实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6月采用询问法对陕西省商洛市、汉中市和咸阳市每个病区村和高砷水区进行调查,调查改水降砷防治措施落实和工程运转情况,并记录调查人、被调查人的身份和联系方式以便核实;现场查看改水降砷工程水源地,采集水源水水样,采用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AFS-9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依据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在80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中,有61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已经改水,改水率为76.25%(61/80),未改水的有19个,占23.75%(19/80);检测17份水样,水砷含量在0.000 4~0.008mg/L之间.结论 我省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高砷水区基本实施改水降砷,已改水的自然村水砷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未改水自然村的防治措施,实施全面改水;对于居住分散,一时无法找到合适水源,而现有的供水网络无法纳入的农户,建议实施搬迁,使病区百姓早日脱离高砷危害.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宾县平坊镇农村部分家庭主妇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实施健康教育后,农村家庭主妇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总结、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普及农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宾县科研村和民庆村200名家庭主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同一问卷,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家庭主妇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及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变。结果卫生知识知晓率平均由教育前的35.6%提高到55.1%;卫生行为形成率平均由教育前的58.8%提高到73.6%;家庭环境卫生状况好转率平均由教育前的24.7%提高到61.8%,三者的改变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明显好于教育前。结论通过一定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于帮助农村家庭主妇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8-2011年保山市小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而在该人群中评估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成效。方法:按照年度《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任务安排,结合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年在各县开展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健康教育活动。选择3个项目乡,在各项目乡中心小学校随机抽取4-6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国家标准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学生进行知晓率调查。结果:2008-2011年间,各年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当年干预前有所提高,且通过干预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国家标准(>80%),累计四年来全市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由85.26%提高到97.37%,提高了12.11个百分点;知晓率趋势分析显示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保山市开展重点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项目以来小学生知识知晓率较2008年均有所上升,且通过健康干预后均超过90%,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8.
濮阳市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濮阳市各项目县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碘缺乏病和饮水型氟中毒知识的知晓率,评价健康教育项目效果。方法按照《河南省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方案》要求,对项目小学的学生和项目村的家庭主妇进行地方病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之后,在项目县、乡、小学和村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干预活动,2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实施后,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9.89%提高到干预后的95.27%,家庭主妇从55.2l%提高到92.72%;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7.22%提高到干预后的89.89%.家庭主妇从46.89%提高到87.67%;“向父母讲过碘缺乏病知识”的小学生从干预前的2.80%增加到干预后的97.79%,能正确回答“炒菜时,碘盐应该什么时间放?”的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59.01%增加到干预后的98.42%;“愿意饮低氟水”的小学生从干预前的39.20%增加到干预后的74.45%,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74.32%增加到干预后的88.89%。结论健康教育项目对提高目标人群地方病知识、改善相关行为有明显效果;在加强大众媒体宣传的同时.应建立“学生一家庭一社区”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