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器止血法和传统手指压迫止血法压迫股动脉穿刺点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经皮穿刺股动脉术干预的2 03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31例共2 068个穿刺点,其中1 055个穿刺点采用压迫器压迫止血(压迫器组),1 013个穿刺点采用传统手指压迫止血(指压组)。压迫器组1055个穿刺点中,5个(0.5%)穿刺点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2个(0.2%)穿刺点出现动静脉瘘,11个(1.0%)穿刺点出现渗血、血肿形成。指压组1 013个穿刺点中,12个(1.2%)穿刺点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6个(0.6%)穿刺点出现动静脉瘘,38个(3.8%)穿刺点出现渗血、血肿形成。压迫器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明显低于指压组(5.4%;P<0.05)。结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采用压迫器压迫穿刺点止血优于传统手指压迫穿刺点止血。  相似文献   

2.
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造影是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通过插入的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人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地插至颅内动脉或椎动脉,注射造影剂后拍片,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我科自2002-03~2004-04行脑血管造影术58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行DSA住院患者,其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桡动脉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0±8.0)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股动脉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5±6.5)。比较2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优力舒、沙袋压迫及绷带加压包扎对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为股动脉穿刺点止血选择最好的局部压迫方法。方法 将207例行股动脉穿刺术患者分为3组:优力舒组(105例)、沙袋组(62例)及绷带组(40例)。三种不同方法对血管内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局部压迫,分别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优力舒组仅1例发生穿刺点渗血;而沙袋组及绷带组分别有4例及7例发生穿刺点渗血。3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相比,沙袋组明显低于绷带组(P<0.01),而优力舒组则明显低于另两组(P<0.01),且优力舒粘贴部位皮肤无过敏现象。结论 使用优力舒压迫股动脉穿刺点具有止血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项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是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此项检查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此方法是一项有创检查,如何对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全面的预见性护理,是此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环节.2007-07~2009-09我科共为48例患者在局麻下经皮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造影检查,给予预见性护理,无因护理不当而产生并发症,脑血管造影成功率达10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7-01/2008-01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病支架置入患者100例,按支架置入后是否应用止血器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按压沙袋加压的方法止血。比较2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的差异,并观察2组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提示脑血管病支架置入后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明显缩短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也缓解了患者的身心不适。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造影是一项有创伤性的检查,因此造影前后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医院自2005年8月到现在成功开展脑血管造影2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15例。年龄12~68岁,平均40岁,发病72h内做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一次治疗成功,未发生并发症。21例均因脑血管病进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均需长时间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个月)+阿司匹林肠溶片(1年)。随访3个月,假性动脉瘤均未复发,治愈率为100%,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手法压迫联合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效果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给药,术后做好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全部采用经股动脉插管途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除1例因机器故障中途终止外,其余5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做好全脑血管的护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56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给药,术后做好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全部采用经股动脉插管途径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除1例因机器故障中途终止外,其余5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做好全脑血管的护理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科2008—06~2009—07行全脑血管造影术35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的告知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脑血管造影术,又称DSA术,是近几年来,神经科用于诊断和治疗脑部血管疾病常用的一种介入手术方法。该方法创伤小,效用大,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作为一个"手术"来讲,部分患者还是有或多或少的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至2012年1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50例患者中,48例恢复良好,没有发生皮下出血和脑动脉堵塞的现象,只有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有1例出现癫痫,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做好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正>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因其能准确的显示血管影像,已经成为诊断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DSA围手术期护理也成为脑血管病患者日常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窝外压迫止血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术后除按泌尿外科手术护理外,保持气囊导尿管的牵引力,持续膀胱冲洗,膀胱训练预防并发症等方面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结果 25例患者采用此法压迫止血达到止血的目的,效果满意.结论 加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窝外压迫止血术后护理,Foloy氏导尿管牵引、膀胱...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进一步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目前已在广大基层医院逐渐开展起来,但此项检查属于有创性,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此项检查病例60例,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同时也是进一步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1],目前已在广大基层医院逐渐开展起来,但此项检查属于有创性,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我科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此项检查病例60例,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造影剂脑病(CIE)是一种在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罕见疾病,通常有自限性,不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本文报道1例CIE,51岁女性,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使用碘克沙醇造影剂行DSA后出现高位截瘫的严重并发症,病人四肢肌力进行性下降至0级,感觉丧失,但病人意识清楚,经过积极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这是极其罕见的CIE,提示临床医生应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血管造影虽具有相对的安全性,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配合医生做好造影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提高检查的安全性,确保造影成功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3年2月至2003年4月对54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脑血管造影,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4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9~72岁,平均45岁。均采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由于禁食时间过长,1例术前发生低血糖反应,3例术中出现恶心、头昏,2例在术中排尿,1例术中烦躁不安,造成术区可能污染。…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造影术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病最准确的方法。它是采用介入的方法,应用在X线显影的造影剂,对脑部血管进行检查。适用于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1〕。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