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阙子文  谢燕芳  吕玉洁 《现代护理》2007,13(24):2257-2258
目的探讨两种导管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65例,按单双日随机分成中心静脉导管组(35例)和PICC导管组(30例),观察两种导管置管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种导管置管在操作时间、操作中渗血量、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方面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及平均置管天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组置管可用于肿瘤手术患者较长时间的补液和术后常规化疗的患者,而对于非手术、需长时间化疗、需大剂量使用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的患者,则应选用PICC导管置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患者的导管维护方法。方法将320例PICC置管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试验组以透明袜套套在PICC更换敷贴及肝素帽的手臂上;对照组PICC更换敷贴后不采用其他保护措施,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意外情况发生率及提前更换敷料率。结果两组均随访至穿刺后第21天,试验组发生皮疹2例(1.25%)、胶布松脱1例(0.6%);对照组发生皮疹2例(1.25%)、卷边13例(8%)、胶布松脱12例(7.5%)、导管滑出2例(1.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25%VS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情况发生率比较(0.6%VS1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6,P0.05);对照组有20例提前更换敷贴(12.5%),试验组仅1例提前更换敷贴(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袜套用于PICC导管及肝素帽的维护,保护了敷贴、胶布及肝素帽,使其不易被外界的牵拉力拉松、脱落,延长了敷贴粘贴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9月在我院实施置管的患者30例为干预组,实施认知、心理与行为护理干预,以2008年10月—2009年7月在我院实施置管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堵管和静脉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滑脱和导管破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避免或减少静脉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并分析B超引导下PICC置管与常规肉眼穿刺的效果,以选择更低风险的穿刺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进行资料收集,选取我科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乳腺癌术前及术后置PICC管进行化疗患者167例,按穿刺方法不同分为B超引导下置管组为实验组共58例,常规肉眼穿刺组为对照组共10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后并发症、腋下回折、穿刺次数、深静脉栓塞、穿刺操作用时、换药护理用时.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穿刺次数、穿刺操作用时、换药护理用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回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机械性静脉炎和深静脉栓塞发生.结论 应用B超引导进行PICC置管优于常规肉眼穿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2种置管方式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差别.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关于PICC与CVC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采用Jadad量表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运用统计学软件Stata对13项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6项研究,共4920例患者,其中PICC组2349例,CVC组2571例.PICC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CVC组.PICC组的血气胸发生率、误人动脉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VC组,但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组.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留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6.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83例次PICC异常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异常拔管的因素分别是肢体肿胀61例,导管堵塞11例,静脉炎3例,导管脱落3例,可疑导管相关血液感染2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穿刺处持续严重渗血1例。结论肢体肿胀和导管堵塞是导致异常拔管的主要原因,防护重点在于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64例老年患者经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PICC)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住院老年患者1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中,16例因死亡,留置时间为7—180d,另外148例留置时间为14—366d。置管后并发症:穿刺点渗血6例(3.66%),早期机械性静脉炎5例(3.05%),导管阻塞5例(3.05%),导管部分脱出4例(2.43%),导管破裂7例(4.27%),导管相关感染3例(1.83%)。结论加强PICC的规范化护理操作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直视下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经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直视下留置PICC,从操作手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护理中重点要求解剖位置明确、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更换敷料。23例患者中穿刺成功后送管失败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结论直视下留置PICC适合大肠癌化疗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失败后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总结2001年7月~2008年1月为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54例,观察和记录各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4.81%,其中静脉炎2例,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脱落1例。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加强护理,均顺利恢复并完成治疗。结论:熟练掌握PICC的操作技能,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可以降低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庄红  谈学灵  李春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63-1465
目的评价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使用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的对照试验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总样本量2943例次。PICC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堵管发生率、导管渗漏率、局部动静脉损伤率、导管漂移率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输入化疗药物时,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预防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160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患者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时采用偏头法;试验组送管前对导管进行塑形、当导管头端送至肩峰时再采用举臂贴头体位。置管后比较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时采用对导管塑形和举臂贴头法能明显降低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罗莉蓉  鲜攀  彭福仙 《临床医学》2012,32(5):120-12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C平均置管时间(127±68)d。结论 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解决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肿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PICC管固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伯艳  岳建伟 《现代护理》2007,13(15):1440-1441
目的探讨固定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方法对3例PICC置管患者穿刺早期90次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改进后的固定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妥善固定PICC能有效预防穿刺点出血,减少渗出及减轻患肢活动耐受的不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化疗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9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进针角度、置管后1h行握拳松拳动作、督促患者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率为2.1%,对照组静脉炎率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前认真评估进针角度和置管后进行正确的导管维护能降低感染率,PICC导管所致的静脉炎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以寻求恰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2年8月-2005年6月收住的30例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液淤滞、反复的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封管技术不正确使血液反流等因素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结论肺癌患者PICC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不容忽视,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以寻求恰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2年8月-2005年6月收住的30例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液淤滞、反复的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封管技术不正确使血液反流等因素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结论 肺癌患者PICC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不容忽视,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患者中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茂名市中医院接受化疗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甲组(应用PICC,60例)和乙组(应用IVAP,6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  相似文献   

18.
PICC留置治疗血液病中途拔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血液病中途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将我科应用PICC置管治疗的65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病例组25例和对照组40例,并对两组可能影响导管留置因素予以观察记录,其数据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作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遴选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置管后局部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6%和44%,分别比对照组相应率44%和15%均高(P0.05,OR1,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结论:置管后局部渗血和静脉炎为PICC留置治疗血液病中途拔管的危险因素,应强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PICC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尽管它为患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静脉通路,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PICC置管后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本文对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我国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并发症的认知与重视,预防并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研究导管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11例,感染率为10.00%;其中局部感染9例占8.18%、血行感染2例占1.82%;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导管类型、选择静脉、置入长度无显著关联,与导管留置时间有显著关联。结论对长时间留置PICC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护理导管,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