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优化转杯纺针织纱生产工艺,优选设计捻系数、纺杯转速、假捻盘规格和分梳辊转速等工艺参数,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纺制转杯纺22.4tex针织纱时的最优工艺参数,证实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优化转杯纺纺纱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不锈钢丝转杯包芯纱生产工艺,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优化了阻捻盘和预加张力组合,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转杯速度、转杯直径及设计捻系数进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36.4 tex不锈钢丝转杯包芯纱的较优工艺参数为:采用R4型陶瓷光滑假捻盘、预加张力9.8 cN、转杯直径42 mm、转杯速度45 000 r/min以及设计捻系数510。  相似文献   

3.
亚麻Lyocell混纺纱转杯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亚麻Lyocell混纺转杯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对亚麻原料预处理、选择合理的原料混和工艺、前纺各工序优选工艺参数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对分梳辊速度、纺杯直径与转速、捻系数、阻捻盘形式及纺纱张力等转杯纺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质量得到提高。亚麻/Lyocell 70/30 24 tex混纺转杯针织纱的较优转杯纺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5 000 r/mim,分梳辊速度7 300 r/min,捻系数370。  相似文献   

4.
针对毛纺下脚料精梳落毛采用传统环锭纺成纱难的问题,采用RFRS30转杯纺纱机进行精梳落毛转杯纱纱,经过多次试纺,最终确定纺纱工艺参数为:引纱速度54 m/min,喂纱速度123 cm/min,转杯速度44 500 r/min,左右分梳辊速度5 000 r/min,牵伸倍数43.90。为提高精梳落毛转杯纱质量,对转杯纺纱元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和聚类分析方法优选纺纱元件,得出最优纺纱元件组合为OK40分梳辊和4槽假捻盘。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聚酰亚胺纤维的可纺性,扩大转杯纺纱产品种类,用DHU Z01型转杯纺纱试验机纺棉型聚酰亚胺纤维,在对分梳辊和假捻盘组合进行优选的基础上,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转杯纺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转杯纺纺制棉型聚酰亚胺纤维纯纺纱工艺可行,OK40型分梳辊和陶瓷螺旋假捻盘组合试纺的纱线性能优良;转杯纺工艺中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顺序及其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70)、分梳辊转速(6 kr/min)、转杯转速(45 kr/min);除此之外,假捻盘、分梳辊等器材专件的类型也是影响转杯纺纱线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优化乌拉草棉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针对乌拉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乌拉草纤维预处理、采用称重原料混和工艺、优选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并对转杯纺工艺中分梳辊速度、转杯工艺及纺纱张力等参数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棉/乌拉草75/25 36tex混纺转杯纱采用较优工艺参数为转杯速度47 000r/min,分梳辊速度7 300r/min,成纱捻系数420时,乌拉草混纺转杯纱可顺利生产,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优化转杯纺针织纱生产工艺,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分别对设计捻系数和纺杯转速、假捻盘规格和分梳辊转速进行优选,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确定选用65000rpm的纺杯转速、380的设计捻系数、盘香式陶瓷假捻盘和7500rpm的分梳辊转速。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纺27.8tex纯棉纱时纺纱工艺参数及转杯纺纱机关键部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捻度、转杯转速、分梳辊转速的最佳工艺组合,得出了关键部件类型对成纱质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假捻盘类型、转杯直径、引纱管类型、凝聚槽类型、分梳辊类型,其最优组合为转杯直径38mm、分梳辊类型OS21、假捻盘类型为光滑、...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1120型转杯纺纱机纺制人棉针织纱的工艺试验情况。通过纺纱试验,对分梳辊型号和速度、转杯型号和速度、阻捻盘与引纱管型号、捻系数及温湿度等工艺进行了优选配置。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我国中细特转杯纱的生产现状,对中细特转杯纱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元件转杯、分梳辊、假捻盘进行优选,对分梳辊、捻系数、纺纱负压3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介绍了18.2 tex转杯纱的纺纱试验,利用数学工具进行了分析,选择了最佳的转杯纺工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R20型转杯纺纱机纺制C 27.8 tex纱的工艺试验情况.介绍了原棉指标、纺纱工艺流程,通过纺纱试验,对并条道数、分梳辊速度、纺杯型号与速度、阻捻盘型号及车间温湿度等工艺进行了优选配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毛30/腈70混纺纱为研究对象,应用模糊决策和模糊聚类方法对不同型号和组合的纺纱元器件(分梳辊、假捻盘)进行优选,选出适用的纺纱元器件,在此基础上应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有关工艺参数(转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和捻系数)与成纱质量(条干、细节、粗节、毛羽、毛粒、断裂强度、强度不匀、断裂伸长、伸长不匀和最小捻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在现有条件下,纺制出了综合质量较好的毛/腈转杯混纺纱.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的设计方法,对转杯纺的转杯转速、分梳辊转速和设计捻系数3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组合,以纱线条干均匀度、单纱断裂强力、1 g纱线棉结数和毛羽等质量指标为考察指标,建立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的有效回归方程,分析工艺参数与各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纺纱最优工艺参数:纺杯转速50 023 r/min,分梳辊转速5 935 r/min,设计捻系数343。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R20型转杯纺纱机纺制纯棉针织纱的工艺试验情况。通过纺纱试验,对分梳辊速度、转杯型号与速度、阻捻盘与引纱管型号、捻系数及温湿度等工艺进行了优选配置。比较了对转杯纯棉针织纱与环锭纯棉针织纱在生产、质量及织物性能、用途等方面,为用不同的纺纱方法纺制针织纱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赐来福Autocoro312型转杯纺纱机纺制纯粘针织纱的生产实践情况.通过纺纱试验,对分梳辊的转速、转杯的型号和速度、阻捻器和假捻盘的型号、捻系数以及外界温湿度条件等工艺参数进行优选配置,并对转杯纺和环锭纺所得的纯粘针织纱在强力、条干、纱疵及织物性能等方面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纱的合理工艺,对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纺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纺制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纱的合理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60,纺杯转速38 000 r/min,分梳辊转速7 800 r/min,所纺制大豆蛋白纤维转杯纱条干均匀,纱线弹性好.  相似文献   

17.
探讨竹原纤维摩擦纺包芯纱纺制方法及工艺优化。分析阐述了竹原纤维的特性,通过原料预处理,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在摩擦纺纱机上开发出竹原纤维涤纶包芯纱,并利用正交试验优选了摩擦纺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竹原纤维涤纶48.6(68 dtex)tex摩擦纺包芯纱较优的纺纱工艺参数为:分梳辊速度5000 r/min,纺纱速度150m/min,摩擦辊速度5500 r/min。  相似文献   

18.
探讨在BD480型转杯纺纱机上纺制C 18.2 tex的最佳工艺。在做好原料选配和工艺路线选择的基础上,对熟条定量、转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排杂负压等工艺参数进行优选,采用Burmaster MB2+电子接头技术,利用BD480型转杯纺纱机的一系列优势,成功纺制出满足用户要求的C 18.2 tex转杯纱。认为:纺制的C 18.2 tex转杯纱最优工艺为熟条定量24 g/5 m,转杯速度90 000 r/min,分梳辊速度8 000 r/min,工艺负压5 000 Pa,排杂负压1 100 Pa。  相似文献   

19.
采用转杯纺纱机纺制Lyocell 36.9 tex纱,介绍了前纺工序采取的工艺原则,对转杯纺纺杯直径、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及捻系数等工艺参数的配置进行了纺纱试验,通过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和转杯纺纱元件,保证了Lyocell转杯纱的顺利纺制及成纱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TQF268型转杯纺纱机纺制涤棉混纺纱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转杯纺纱机上顺利纺制涤棉起绒纱,提高成纱质量,通过纺纱试验,对纺纱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通过在转杯纺工序优选纺杯型号、分梳辊型号以及合理配置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负压等参数,使T/C 65/35 59.2 tex转杯纱成纱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