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常规勘探难以可靠预测含气层。三分量地震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可更准确地确定地下储集层和流体特性。在得到高品质的三分量地震勘探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转换波静校正、转换点计算、转换波速度分析与动校正等一系列处理技术,获得了波场信息丰富、波组特征明显的转换波剖面。通过纵波波阻抗反演与转换波弹性阻抗反演联合解释,有效地预测出该区有利储集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魏修成 《天然气工业》2006,26(12):72-74
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三分量地震勘探,因在岩性、裂隙和流体识别等方面获得成功,而备受关注。在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对于反射纵波资料可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而对于反射转换波资料,由于其传播路径的非对称性,转换波共中心道集不再是共反射点道集,转换波时距方程也不是双曲方程,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纵波处理方法来处理转换波资料。基于三维转换波传播特点,对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水平分量旋转、三维转换点计算、三维转换波双曲速度分析与动校正、三维转换波非双曲速度比分析与动校正等。三维转换波非双曲动校正和常规双曲动校正结果对比表明,非双曲方法优于双曲方法。应用所建立的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对某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较高质量的三维转换波速度比谱,转换波非双曲动校正和叠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海上多波地震勘探中 ,P SV转换波静校正问题严重影响了转换波资料的处理质量。文中针对中国南海地震地质条件 ,在借鉴前人研究静校正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在CRP叠加剖面 (X分量 )上人工拾取同相轴 ,并用相应的纵波资料作为判别准则的P SV转换波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在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种经济高效的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研究地下介质中地震转换波的传播规律出发,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三维三分量观测时,P波和转换波的接收窗口不一致,但在中等炮检距上两者均为最佳接收窗口,而为保护浅层资料,有利于AVO分析,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大、小炮检距资料。为此,设计观测系统的有效窗口要使P波和转换波获取率均能达到85%,即三维三分量采集设计的双85%准则,实现了P波及PS转换波用一个排列片进行采集的设计方法,保证PS转换波的覆盖次数基本不出现周期振荡。此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试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家营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工区的地面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干扰波严重 ,增加了资料处理的难度。本文所述的处理使用了自行编制的模块 ,包括抽CCP道集、转换波速度分析及动校正和转换波静校正。在整个转换波资料处理中 ,特别注重振幅保真处理 ,不采用破坏振幅特征较强的去噪手段 ;检波点静校正考虑到射线传播的非对称路径 ;动校正采用的叠加速度谱密度为 10 0m× 10 0m ,空间速度场进行了平滑 ;偏移采用全波方程实现 ,所用速度是纵波与转换波偏移速度的最佳耦合速度。处理结果表明 ,剖面整体质量可满足解释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纵、横波资料、测井资料,根据纵波、转换波传播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转换波勘探观测系统设计,得到较高质量的多分量地震勘探数据;通过对转换波资料进行水平分量负炮检距反转,转换波去噪、静校正、共转换点道集抽取、速度分析、时间偏移等处理,得到信噪比较高、反射信息丰富、波组特征明显的多分量处理数据;通过纵横波标定、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转换波波型识别与层位对比、转换波剖面压缩与速度比求取、属性剖面计算、地震岩石物理分析、纵横波联合反演的解释思路,获得了与钻探结果相吻合的解释成果。  相似文献   

7.
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综合利用纵波和横波信号进行勘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依据资料处理流程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类:①基于标量波波场理论的波场分离多分量处理技术,该技术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处理流程并进入实用阶段,其中主要包括波场分离、横波静校正、转换横波速度分析及转换横波偏移成像等核心技术.②基于矢量波波场理论的多波联合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保持地震数据的原始信息,但目前尚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与其相配套的相关技术仍不完善,对于多分量地震实际资料的处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处理流程.多波多分量技术是解决目前复杂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手段,是地震勘探发展的必然趋势.参67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LMD地区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如坐标旋转、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等,并给出了纵波、转换波联合处理流程;同时指出了Z分量、R分量联合处理与R、T分量联合处理在流程上的差异。通过实际应用,提高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为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南海某构造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主开发的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南海某构造采集的二维多分量地震勘探资料中的一条测线进行了试验处理。处理中,针对该构造资料转换波静校正难度大、气云区转换波不易成像等难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手段和措施。通过对各种参数效果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处理流程和参数。结果表明,在“气烟囱”模糊带处得到了较好的转换波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庆油田喇嘛甸区块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依据静校正量由大到小分层次解决的思路,首先采用模型法解决了与基准面有关的长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然后在共检波点叠加剖面上利用纵波和转换波的反射信息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最终应用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解决短波长静校正分量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喇嘛甸区块三维转换波成像剖面与纵波剖面在构造、断层上的形态一致,而且波组保持了纵、横波各自的特点,为后续利用纵、横波联合进行储集层物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渤海海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气层地震成像模糊的问题,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分64个线束进行滚动施工,每个线束采集2条平行于电缆方向的二维测线和19条垂直于电缆方向的三维测线,在现场处理得到的二维测线上,模糊带内转换波的成像很好。室内资料处理时先处理纵波资料,再在此基础上处理转换波资料。由于转换波与纵波勘探的原理不同,转换波资料的处理有一些特点:共转换点的概念、水平分量的极化、Inline分量和Crossline分量的旋转、动静校正、转换波的三维DMO。分析了造成转换波三维叠加后频率下降的原因,并对转换波资料的解释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在新场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分量全数字地震仪的迅速发展和采集方法的改进, 三维转换波地震勘探在全球的油气勘探中呈现上升趋势, 但大多数实际勘探效果尚未取得理论上的期望成果, 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三维转换波本身的特殊性, 不能采用常规的纵波处理技术来实现, 而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尚待完善。依据新场地区的宽方位三维三分量资料, 进行了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包括, 从采集坐标到处理坐标的坐标旋转技术、根据信号和噪音不相关性去噪的矢量滤波技术、基于构造时间控制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四参数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以及转换波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经这些技术处理后的新场地区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叠加剖面, 成像清晰, 归位准确, 地质形态好, 与纵波剖面具有一致的构造特征和良好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3.
转换波数据处理较常规纵波数据处理更为复杂,在复杂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补偿及成像难度大,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难以实现转换波的正确成像。本文利用配套的静校正技术逐步解决静校正问题,对于各种噪声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压制,经过振幅补偿和叠前反褶积等处理,形成一套转换波迭代的静校正、叠前去噪、偏移速度分析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处理流程。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运用这套处理流程,获得了较好的三维转换波成像数据体,为纵波、转换波数据联合解释、提高油气识别精度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陆上转换波质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影响我国陆上三分量地震勘探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采集得到的转换波的能量和信噪比较低。但通过对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工区所采集的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共检波点道集上转换波同相轴清楚,连续性较好,这表明采集得到的转换波的能量和信噪比均比较高。因此,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转换波静校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横波静校正量的计算。基于对部分现有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不能仅用共炮点道集来评价转换波资料的品质,还应采用共检波点道集来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井中激发的地震资料而言,共检波点道集上纵波同相轴的连续性优于共炮点道集上纵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长期存在着用纵波地震勘探难以解决的地震模糊带和岩性假亮点等问题。近几年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我国近海相继进行了 3次较大规模的二维、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 ,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商业化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OMS ,并对南海两次采集的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 ,其结果表明 :这套自主研发的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比较成熟 ,转换波处理效果很好。此后 ,在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基础上 ,又自主开发了部分三维转换波处理功能 ,并对渤海采集的部分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试验性处理。目前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比较多 ,三维转换波处理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为此 ,提出了下一步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