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物礁作为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隆,是石油和天然气良好的储存场所.为了揭示其地震波场响应特征,采用高精度相移加插值波场延拓算子,对根据某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储层的地质特征所设计的2个复杂生物礁储层模型进行正演和偏移成像处理.结果表明生物礁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了其在地震剖面上必然出现的异常响应,对响应特征的分析解释能够在油气勘探中发挥作用,所做地震数值模拟工作对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质方法识别生物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礁的油气勘探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其中地震—地质解释是该项工程的先导和基础。地震—地质解释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礁的地质评价及礁油藏勘探的成功率。准确识别生物礁需要认识造礁生物的生长特点、了解研究区的地质演化背景、明确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点与另外几种地质体反射特征的区别,要特别注意应用磁力及重力资料开展综合分析;在已有钻井地区,可进一步依据测井资料及岩心薄片分析资料,可更准确地识别出生物礁。  相似文献   

3.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南海西北巴拉望盆地在古新世控凹断层上盘古地形高处发育大量的生物礁和巨厚的泥岩,形成工区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通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发现27个生物礁油气田。从南海西北巴拉望盆地的演化以及生物礁的形成入手,对盆地内已发现的生物礁油气藏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为有效识别生物礁油气藏打下基础。同时,利用生物礁含油气后具有高波阻抗、低频率等特征,探索出运用稀疏脉冲反演以及地震属性设置门槛值过滤的方法,检测生物礁的含油气性,以提高生物礁油气藏的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桩海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高精度地震勘探在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技术方面形成了关键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1):1-18,188,192
针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这一论题,本文从几个特定角度展开了简要的讨论。首先给出了应用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然后围绕怎样得好一个三维数据体,研讨了应引起高度关注的八个在地震数据采集时及十个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问题;第三是论述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的技术系列,包括地震数据反演技术、属性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地质建模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最后讨论了地震数据的综合地质解释。文章并没有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方法与技术进行全面和系统的介绍,而是针对上述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相关方法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作者认为所述问题对应用地震方法勘查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大民屯凹陷构造复杂、薄互层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殊地质条件,应用精细地质分析、属性分析、地震相、测井相、沉积相分析、多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对大民屯凹陷西斜坡Es4段岩性油气藏进行了整体解剖,有效地识别了地下复杂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反射体,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了单层砂岩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川东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属碳酸盐岩岩性圈闭,礁岩和非礁地层物性差异小,非均质性强,地震识别预测难度大,多解性问题突出。在进一步研究生物礁气藏分布规律,深化对地震异常现象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寻找较大型的陆棚边缘礁气藏为主要目标,以沉积相—地震相精细解释为核心内容,以地质为基础,测井为桥梁,地震为主要拓展手段的生物礁多元信息综合预测方法。包括三个方面相互有机联系的工作:①通过大量钻井和测井资料对比研究,重塑上二叠统岩相古地理环境,建立了本区长兴组碳酸盐岩缓坡相沉积相模式;②精细对比解释地震相及其变化的地质含义,建立了与沉积相模式对应的地震相变响应模式,进而解释沉积微相展布,预测陆棚边缘礁发育的有利地区;③针对有利相带内的边缘礁目标,探索应用各种正反演精细处理手段,进一步落实有利的勘探目标。在实际勘探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高隐蔽油气藏勘探能力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广大地区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随着勘探对象的变化,地震技术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本文提出了针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新思路:在三维“三高”精细处理和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叠前和叠后(AVO和波阻抗)属性参数反演和谱分解技术,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解释技术,将物探和地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处理、解释一体化工作模式,实现地质、地震、测井信息的有机结合,完成储层描述与评价,提出有利圈闭和井位部署建议。文中还讨论了在处理、解释一体化模式下的数据处理与数据解释技术及其重要性。文中认为,把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模式应用于数据处理、构造解释、储层解释和油气预测的全过程,既可促进地震技术的自身发展,又能提高地震技术的勘探效益并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李庚忠先生与张进博士合作编著的《岩性油气田勘探——河道砂储集层的研究方法》一书,已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李院士以精湛的研究功力.用历史沉积学观点,精辟见地,图文并茂,阐述了陆相河道砂岩的沉积规律,并通过分析已有河道地震解释实例,应用地震模型深入探讨了河流相薄砂岩地震响应特征,提出了河道地震解释存在的偏向和改进方向。指出勘探开发好岩性油田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做好高精度三维地震,波阻抗反演.用好三维可视化研究砂岩分布。李庆忠院士与王建花博士合作编著的另一部力作《多波地震勘探的难点与展望》.也已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多波地震勘探增加了横波信息,提高了地震勘探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识别岩性和油气藏的能力,因此使地球物理界对其寄予愿望。然而对于薄油气层地质效果不尽人意。该书分析了国内外多波地震勘探实例。系统总结了5大难点,认为最大难点是纵、横波层位对比难,严重影响到岩石物理参数计算精度。在介绍近几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多波地震勘探的出路是发展叠前反演技术,直接用纵波数据反演多渡参数。建议大家研读这两部力作,会对发展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岩性油藏是现今最有潜力、最现实的油气勘探领域。但岩性油藏一般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勘探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以牛庄油区为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胜利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即在正确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多元地震标定技术、精细地震解释及地震相干技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全三维解释系列技术,实现使岩性油气藏按“区-层-点”的技术思路进行开发。通过胜利油田牛庄油区岩性油藏的开发,证实这套地震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多参数联合反演在火成岩储集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四灶地区勘探主要目的层阜宁组火成岩发育,已在阜宁组二段和三段玄武岩及辉绿岩中获得商业油流。但该区火成岩分布复杂,受火成岩影响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依据地震资料准确地识别火成岩有较大难度。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火成岩储层的地震剖面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应用伽马和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构建拟声波曲线,并以高分辨率波阻抗、伽马拟阻抗和深侧向电阻率拟阻抗反演为载体,进行了高分辨率参数反演。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多参数综合识别方法进行多参数信息融合,形成融合数据体,预测出火成岩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经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多参数融合技术可有效地利用波阻抗反演和参数反演的结果,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火成岩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陕231井区盒8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231井区三维地震勘探是鄂尔多斯盆地的第一块大面积三维地震区块,部署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描述盒8砂岩储层,提供水平井的钻探井位,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精细的构造解释技术及属性分析,地震相分析,地震反演等多种方法综合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的构造及储层做出精确的解释与预测,提出水平井的建议井位,为下一步天然气的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情字井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针对大情字井地区“三小多断”(小构造、小断块、小断鼻、多断层)复杂构造、“薄、窄、多变”复杂储层等特殊地质条件,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方法的研究工作。应用三维可视化、相干数据体、水平切片和图分析等手段进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勘探识别地下复杂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反射体的能力。应用精细地质预测、属性分析、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薄互层地质条件下的储层进行了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了单层砂岩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本套技术充分发挥了三维勘探的优势,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民屯凹陷西斜坡Es_4段岩性油气藏整体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大民屯凹陷构造复杂、薄互层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殊地质条件,应用精细地质分析、属性分析、地震相、测井相、沉积相分析、多井约束反演等技术对大民屯凹陷西斜坡Es4段岩性油气藏进行了整体解剖,有效地识别了地下复杂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反射体,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了单层砂岩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SWD地区隐蔽圈闭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SWD地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J1s2)呈南倾单斜形态,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勘探对象为地层隐蔽圈闭。主要勘探目的层砂体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砂体,具有河道顶部细粒成分保存好、粒度小、砂(砾)岩相对不发育、平面上岩性变化快的特点,容易形成“典型”的砂岩尖灭油气藏,识别和描述该类圈闭的难度较大。该区地震资料优势频率达45~55Hz,能分辨的地层最小厚度约为25m,可为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较为可靠的资料依据。本文从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出发,通过主要目的层层序地层划分、精细层位标定、地震正反演研究,建立了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规律,结合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有效地识别和描述了隐蔽圈闭。其中S4块J1s2岩性圈闭已为后期的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17.
前梨园洼陷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应用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东濮凹陷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及构追加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已成为近年来滚动增储、挖潜的主要目标。以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对前梨园洼陷储层发育及油气成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了钻探目标,确立了一套适合隐蔽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与流程.即以地震反演为核心,运用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相分析和地震属性分析等多种配套解释技术综合评价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东濮凹陷开发地震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濮凹陷码维地震覆汪面积约3600km^2,已实现了全凹陷含油气区的三维连片,三维地震、VSP技术和井间地震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根据东濮凹陷目的层地质特点,开展了井约束地震反演、深层开发地震、构造复杂区地震,井地联合勘探试验,井间地震技术试验等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及硬件的发展,在东濮凹陷油气田开发后期急需解决的小断块构造精细解释、储集层精细预测、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分布的监测,储集层裂缝识别、油气层识别等问题的应用前景方面,开发地震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图3参6  相似文献   

19.
张百涛  郝和伢  王允洪 《海洋石油》2009,29(4):53-55,98
迅速发展的地震技术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储层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提取技术、谱分解技术、AVO分析技术等综合解释技术在油气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JDZ2区块目标区地震综合解释应用效果分析,总结出适合本地区储层预测的关键有效的几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王威  李臻  田敏  周锦程  李凝 《岩性油气藏》2009,21(2):121-125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具有圈闭边界条件复杂、形态不规则、赋存状态隐蔽、成藏条件复杂、油气运聚机理多样等地质特征。当前,中国形成了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三相”联合解释技术等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研究方法以及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流体势分析技术、含油气检测技术等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今后宜加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地质研究,不断完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标准和规范,重视地质和物探研究的有机结合,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项目组,适时组织岩性油气藏勘探关键技术攻关,抓好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