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阻抗式含水率计响应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雷  刘兴斌  胡金海  王延军 《石油仪器》2007,21(3):45-46,49
文章介绍了经典的含水率测量模型Maxwell和Begovich&Watson,分析两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室内静态试验和模拟井动态试验,静态实验近于模拟环状流,动态实验接近泡状流。动、静态实验结果表明:阻抗式含水率计在测量含水率时不受矿化度和流型的影响或受其影响很小。实验结果同时证明了所采用的阻抗传感器的含水率相对响应与持水率存在线性关系,并且较为接近Begovich&Watson测量模型。动态实验结果还表明,在低流量下阻抗传感器能够体现滑脱速度的影响,因此实际应用中对于阻抗式含水率计应通过动态实验来建立仪器的含水率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改进型阻抗式含水率计标定结果受动态实验随机性影响问题,开展了重复标定实验。将5次实验对应流量及含水率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平均计算,得到5次实验的平均图版,将平均图版作为仪器的标准标定图版进行含水率测量误差的计算。结果表明除低流量时的个别点外,含水率测量误差均在±3%以内。用多次标定得到的平均图版计算模拟井含水率,能有效减小随机误差,得到理想的含水率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现彬 《石油仪器》2010,24(3):20-22
文章介绍了阻抗含水率计全水值自动增益电路的设计及室内实验。硬件系统设计在原来阻抗含水率计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切换判断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电路。软件系统设计通过单片机的工作程序来控制激励源电阻的自动切换,实现电路的自动增益功能。通过室内自动增益实验验证了阻抗含水率计全水值自动增益电路的可靠性。通过室内含水率实验验证了激励源电阻的自动切换对阻抗含水率计的含水率测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阻抗式含水率计测量原理及其激励源自适应模块的设计.硬件系统设计在原阻抗式含水率计电路基础上增加了切换判断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电路.软件系统设计通过单片机程序来控制激励源电阻自动切换,实现电路的自动增益.通过判断测量到的全水值大小决定是否进行激励源电阻自动切换,以使井下仪器工作在最佳测量状态.实验样机的室内自动增益实验验证了阻抗式含水率计激励源白适应电路的可靠性,室内含水率实验验证了激励源电阻自动切换对含水率测量没有影响.在现场试验应用中,克服了因井下流体矿化度差异而需要人工更换激励源电阻的问题,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和现场测井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阻抗式含水率计三相漂流模型校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相流理论中经常采用的有均流模型、分流模型及漂流模型.漂流模型考虑了相间的滑脱影响及管道截面中混合物浓度分布和速度分布的影响,在油水两相含水率校正中获得广泛应用.通过对两相漂流模型的改进,将其应用于油气水三相流时阻抗式含水率的含水率校正,并在模拟井上进行了动态实验验证.将改进的漂流模型应用于阻抗式含水率计的油气水三相流测量校正,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确定相分布系数和油气泡绝对浮升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取得较高的校正精度,但是该模型适用于低含水、高产气情况,对于高含水、低产气情况,阻抗式含水率计的测量结果在不经校正的条件下可以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阻抗式含水率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胡金海 ,刘兴斌 ,张玉辉 ,周家强等 .阻抗式含水率计及其应用 .测井技术 ,1999,2 3(增刊 ) :5 11~ 5 14阻抗式含水率计是通过测量流体的电导率间接测量井下油水两相流的含水率。该仪器采用集流的测量方式 ,可以进行定点随时间连续测量。仪器在模拟井的标定精度为 3%。介绍了该仪器的测量原理 ,并对该仪器在模拟井及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该仪器的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表明 ,仪器具有较好的工作稳定性、重复性及一致性 ,测量结果可靠 ,能为油水两相油井的动态监测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气水三相流条件下产液剖面测井问题,在大庆油田多相流模拟实验装置上进行三相流条件下阻抗式含水率计的响应规律实验,考察气相介入对伞集流涡轮流量计及阻抗式含水率计流量和含水率测量的影响,得到油气水三相流情况下涡流流量计及阻抗含水率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相介入对伞集流涡轮流量计及阻抗含水率计测量液相流量和含水率有较大影响,使流量测量值偏高,含水率测量值偏低;液相流量越低,二者测量值误差越大。给出了2口井现场测井实例,为现场测井工程师在生产测井中产气井的测试提供借鉴。为进一步提高油气水三相流条件下的产出剖面测井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进后的阻抗式含水率计现场应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描述了阻抗现有仪器的现状和不足,介绍了改进型阻抗仪器的结构。针对阻抗式含水率计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对其现场实验效果予以分析和评价。目前已取得的阶段性实验效果表明,改进后的阻抗式含水率计测量结果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阻抗传感器存在的分流特性,室内静态实验主要模拟环状流,对分流对全水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采用静态刻度装置进行实验,表明分流并不影响实验结果;对动态实验分析,在含水率50%~100%时分流不影响刻度结果,通过动、静态实验研究对比得出阻抗传感器的分流不影响全水值大小,不影响含水率标定与测量。  相似文献   

10.
低流量井电容含水率计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低产液井电容含水率计测量原理;系统分析了在不同流型下.集流型流体电容含水率计的响应特点;在模拟井中,通过不同型号仪器的大量实验数据得出了统一的归一化刻度图版。经过实际应用结果检验,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机构学的杆组理论,针对游梁式抽油机的共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动特性仿真子程序。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平衡原理对游梁式抽油机的动平衡系统进行了优化平衡,其优化程序与仿真程序组合,程序采用ActiveX自动化技术控制Excel出图。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解法的通用性,大大缩短了建模和编程时间。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特征及气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质量分析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以Ⅲ型为主,烃源岩现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是良好的气源岩,生气潜力较大。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彩南及陆东—五彩湾石炭系天然气与盆地其它地区不同,其甲、乙烷具有较重的碳同位素值特征(δ13C1>-33‰,δ13C2>-28‰),表现出明显的偏腐殖—腐殖型母质来源,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资源计算证实,石炭系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很大,陆东—五彩湾、莫索湾及其北部是今后石炭系勘探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一种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检波器不同,MEMS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所获得的是地震信号变化引起的电容的变化量.为了将这个电容的变化量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而且使该传感器能有效接收到深层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我们设计了一种电容式传感器的调理电路.本文对组成该调理电路的接口电路、放大电路、低通滤波电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对调理电路的性能进行了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4.
沙三段是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主要的烃源岩层之一,认清沙三段的烃源岩特征对于南堡凹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对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进行综合研究可知:林雀次凹有机碳含量最高;热解S1+S2含量主要分布在0.01~75.69 mg/g之间;氯仿沥青"A"含量约为0.149%,总烃含量均值为1 100×10-6;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25%~1.75%范围内;生烃高峰深度在4 000 m左右。对南堡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特征的落实,为南堡凹陷油气成因的认识、油气的预测和下一步的勘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动态物源”控砂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油气勘探的进程对物源的供给和分配研究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动态物源是指物源的供给与分配是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层序位置、湖平面变化不同阶段,物源区的大小均是变化的,影响沉积作用的发生;不同古地貌位置,物源供给与分配是有差异的,影响沉积砂体的非均质分布。物源区的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后期被覆盖的低凸起区在沉积的早期都有可能是物源区,这样就重新认识了凹陷中许多远离大物源区的继承性凹中隆,认为它们在沉积早期都可能成为物源区并在周边形成一定规模的沉积砂体,而不是传统观点的"找砂禁区"。忽视物源的动态变化性,导致埕北低凸起中部的储集层预测失利;重视动态物源的分析,使JZ25-1井区储集层预测取得成功,突破了传统的勘探"禁区"。图8参15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其传热数学模型入手,接着开展其数值计算,最后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17.
18.
青南洼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为优质烃源岩,其形成于快速沉降和欠补偿沉积条件、咸水—半咸水过渡到淡水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高,63.2%的样品有机碳含量大于2%,50%的样品氯仿沥青“A”含量大于0.2%,84%的样品生烃潜量大于9;有机质类型好,干酪根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下鉴定Ⅰ型占50%,Ⅱ1型占43%。多种指标对烃源岩演化研究表明,沙四段上亚段下部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高峰期,沙四段上亚段上部大部分已成熟,沙三段下亚段成熟度较低。盆地模拟资源量估算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资源潜力为102.76×106t。  相似文献   

19.
扎哈泉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哈泉凹陷周缘已发现昆北、乌南等大量油气藏,但其油源层位和凹陷源岩生烃能力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研究,指出扎哈泉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从E1+2到N12具有东移或北移的特征。E13和E23烃源岩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较高,按照青海油田分类标准,达到好-较好烃源岩标准;N1和N12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低,生烃能力较差。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达90%以上,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通过一维数值模拟,认为目前E13和E23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N1和N12烃源岩处于未-低成熟阶段;E13和E23烃源岩生烃能力较强,可为周缘构造提供丰富的油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