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机制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在实施机制和路径选择上,必须坚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逻辑起点,以发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功能为结合点,以实现道德精神与法律意识向现实真、善、美的转换为落脚点,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教育方式的改革为着力点,使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面对课程整合、课时减少的新情况,需要研究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新问题很多.我们认为,将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明确为法律素质教育,将大学生法制教育重点定位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促进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互动与融合的理论基础源于对道德和法律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其终极价值目标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无缝衔接,使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课程资源,实现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是"05方案"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理论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等文件,对二者结合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在教育实践中寻找二者的结合点是有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内在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有效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依据以及实现二者结合的可能性,提出了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面对课程整合、课时减少的新情况,需要研究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新问题很多。我们认为,将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明确为法律素质教育,将大学生法制教育重点定位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培育当代大学生独立且健全的人格意义重大,两者的有效整合,将有助于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互补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大学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共同基础,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从实践中探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人和自然、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德育的核心,也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的人本基础.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强化大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忧虑。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的当务之急是强化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途径有四条:主流传媒、大学课堂、校园环境、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良好守法品质的养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新时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配齐配足高素质师资队伍、突出实践性体验教学环节、始终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和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德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德育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文情景建设因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可以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在德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德育实践以高校人文情景建设为载体,为实现德育的目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灌输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宁娟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1):68-70,56
灌输作为一种方法,其本身无所谓好坏。将灌输等同于“强制灌输”、简单化为“知识传授”以及对灌输一词理解的“西方化”倾向等错误是拒斥一切灌输的原因。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为一种方法依然发挥着作用,这是德育对象提高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用的发挥必须是在理清灌输含义及正确实施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生存教育的概念内涵与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生存教育与德育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生存实践实然性与德育价值目标应然性、个体存在性价值与群体社会性价值、发展性和目标性以及个体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目标实现路径有给予"中国梦"背景下的生存理论与价值引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实践教育,加强校外生存训练教育,广泛开展创业就业教育,继续强化生命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实现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美育和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德育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和品质,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衔接是德育衔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研究生德育与本科生德育衔接的依据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性决定了法律基础课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必然性。法律基础课的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法律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将法与德相容并进的思想有机贯穿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要搞好高校德育的创新,就要树立"以人为本"和"四育人"的德育新理念,强化"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环境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新内容,实施"强化德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创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新领域、健全德育管理与评价的新体系"四位一体的德育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