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类来源于肝内小胆管(包括二级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1],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另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约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5%~ 30%[2].近年来的全球研究数据表明,IC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4].目前对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还不深入,已有的研究发现,ICC发病可能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纤维性多囊性肝病、肝内胆管结石、寄生虫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的接触、糖尿病、肥胖、吸烟等[5-13].本文将对ICC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患者诊断时往往错过最佳手术时机。ICC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发现血脂异常可能是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探讨血脂异常及其他危险因素与ICC发生风险的关联,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期对ICC高危人群实现早期预防并最终降低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通外科就诊的5 906例肝脏手术患者,其中ICC患者和非癌症患者分别设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将血脂指标和其余风险因素纳入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ICC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各因素影响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临床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351例ICC患者和2 145例非癌症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乙肝、胆管结石病史、血吸虫病史比例,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预后差的高度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而且近30年来其发病率持续上升。肿瘤大小作为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探讨肿瘤大小对单发I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从而指导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12月中国13家医院654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诊断为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I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大小患者之间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307例患者,其中肿瘤大小≤3 cm 40例(13.03%),肿瘤大小>5 cm 177例(57.65%),肿瘤大小>3~5 cm 90例(29.32%)。Cox回归分析显示,切缘状态、病理淋巴结状态、卫星灶、肿瘤大小>5 cm是单发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肿瘤大小≤3 cm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83.3%、73....  相似文献   

4.
肝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病。该病可引起胆道梗阻及胆汁淤积,继而增加结石的发生率,而机械梗阻及反复炎症刺激将加重胆道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肝萎缩、肝硬化等,甚至诱发胆管癌变。肝内胆管癌(ICC)是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有着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因此也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ICC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众多研究表明,肝胆管结石是ICC的高危因素之一,在结石长期的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下,胆管上皮沿着增生修复、不典型性增生、癌前病变的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演变成ICC。因此,根据致病因素与结石相关程度将ICC分为结石性肝内胆管癌(HICC)和非结石性肝内胆管癌(NHICC)。外科手术仍是ICC的主要治疗方式,早期根治性肝切除术可有效提高I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预后。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地区,近年来HICC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因而针对HICC的综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HICC为中心,归纳出HICC与NHICC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差异,以期为HICC患者在整个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诊断率、精准治疗、加速康复、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预后差。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ICC的唯一有效手段。淋巴结转移(LNM)作为影响ICC患者手术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已有多数指南建议在ICC根治性切除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LND)。然而,关于ICC根治性切除术中LND的范围及其对患者预后的价值,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故笔者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对ICC根治性切除术中LND所存在的争议及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ICC患者预后不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清扫在ICC淋巴结分期、预后指导及辅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ICC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清扫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国内外不同研究结果和共识对ICC淋巴结清扫尚存在不同的认识和推荐,同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清扫数量及清扫方法各不相同,相应研究结果也略有差异。本文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淋巴结清扫范围、清扫数量、清扫方式、临床价值、适宜人群和前瞻性临床研究等ICC淋巴结清扫相关问题作一概述,以期明确本领域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为提高ICC综合整治水平助力。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癌(ICC)是人类第二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上升。根治性手术切除是ICC患者首选的可能根治的治疗手段。但ICC起病隐匿, 侵袭性较高, 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另外, 近年来以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 有望为中晚期ICC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目前, 国内外各指南在ICC术前胆道引流、肝切除术范围、根治性切除的定义、切缘宽度、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辅助治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检索了2012—2022年国内外发布的12篇针对或涵盖ICC临床诊疗实践的指南或共识, 重点整理和比较了当前各指南在临床管理上的观点, 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以辅助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 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 患者预后极差。目前ICC的临床诊治面临检出率低、病死率高、治疗预后差的难题, 亟须深入研究以促进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 ICC诊治相关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我们应及时更新关于ICC临床诊治新进展的知识。本文回顾来了近几年的ICC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总结关于ICC分型、预防及诊断分期的新观点, 以及在外科治疗、系统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并探讨ICC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潜力及联合治疗导致罕见并发症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细胞,是恶性程度较高和预后较差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严重影响ICC患者预后的因素。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HBV相关ICC具有类似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表现。另外,新近研究表明HBV阳性ICC患者术后预后优于HBV阴性患者,且HBV阳性IC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因此,进一步探索HBV在ICC的发生和预后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肝内胆管癌(ICC)占胆管癌的8%~10%,占原发性肝脏肿瘤的10%~20%[1]。在上个世纪,全球ICC的发病率不断升高[2-3]。同时,其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国家ICC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4],这可能与寄生虫感染有关[5-6]。研究发现,与ICC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肝吸虫感染,HBV、HCV感染,肝硬化,胆道系统结石,先天性胆道畸形如Caroli病、先天性胆管囊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代谢综合征,化学致癌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原发性肝癌。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在国内外呈明显上升趋势。因发病隐匿,侵袭性强,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肝内胆管癌预后极差。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课题专家组基于国内外本领域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践,特制订《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该共识针对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疾病分期、外科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其他局部、区域性和系统性治疗进行系统阐述,旨在规范、普及和提高对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水平,改善该病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诱因尚不明确,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检查是其常用诊断方法,术后病理是诊断金标准。ICC总体治疗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性治疗方法,但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是该疾病的治疗难点。本文就ICC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影响着世界近1/4的人口。NAFLD病因复杂,个体异质性显著,因此,对于该术语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近期,国际脂肪肝专家小组就NAFLD正式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达成共识,并制订了新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既往MAFLD以内科治疗为主,外科医师对其关注度不够,但随着MAFLD发病...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高度恶性的肝脏肿瘤,侵袭性极强,预后极差。ICC起源于胆管,位于肝脏,既属于原发性肝癌,又可属于胆管癌,归类不明确,病理分型仍存在争议性。ICC高危因素众多,但诱导发生机制尚不明确。ICC早期症状常无特异性,也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增强CT和MRI是最主要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 B4在人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4例ICC患者癌组织(ICC组)、癌旁胆管组织(癌旁组)及1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管组织(结石组)中Erb B4的表达,并分析Erb B4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rb B4的强阳性表达率在ICC组中为75.0%,明显高于癌旁组(45.8%)和结石组(37.5%)(均P0.05);且ICC组胞核Erb B4阳性表达率高于另两组(均P0.05),而胞膜与胞质Erb B4阳性表达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b B4的高表达与IC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Erb B4的表达增高与核内移与ICC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or 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 (cHCC-CC) is considered to be contraindications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outcomes of LT in small incidental ICC/cHCC-CC tumor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HCC. Studies reporting the survival outcom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T and found to have incidental or misdiagnosed ICC and/or cHCC-CC in liver explants were reviewed. Our institutional data were also included in the review analysis. In this review, 21 studies reporting 19865 case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included. The incidence of misdiagnosed/incidental ICC/cHCC-CC in liver explants was found to be 0.7% (136/19636). Hepatitis B and C virus infection was reported in 19 and 47% of the cases, respectively. The recurrence rate after LT was 42%. The most common site for recurrence was extrahepatic (73%). The disease free survival rate at 3 years was reported to range 33–86%. The 3-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reported be 22–70%. The outcome of LT in patients with incidental/misdiagnosed ICC/cHCC-CC was found to be poorer than that of matched patients with HCC in five studies; however, the outcome becomes equivalent to those of HCC in cases of small (<2 cm), well-differentiated ICC/cHCC-CC tumors without vascular inva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