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10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腹腔镜组)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开腹组手术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腹腔镜组次之,且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病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后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显著下降,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在该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6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86例,同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92例及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式组)89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最少,腹腔镜组次之,均少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最短,腹腔镜组次之,均短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与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3个月经B超复查,三组子宫肌层均无异常,随访1~12个月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较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通过改变术前阴道消毒方法可显著减少术后病率及盆腔感染率,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的微创术式。但三种术式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状况和术者技能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6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高,为95.2%,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低为80.9%,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为90.4%,腹腔镜和阴式组与开腹式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显著型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在手术术后的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得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腹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P〈0.05),而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复发率最低,显著低于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而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腹腔镜和经阴道剔除的创伤小,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来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阴式、腹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阴子宫肌瘤剔除术(TVM)32例(阴式组)、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45例(腹式组)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2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腹式组(P<0.05),与腹腔镜组相当(P>0.05);手术时间长于腹式组(P<0.05)而短于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和手术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1),与腹式组相当(P>0.05).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保留性器官和生育能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61例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感染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剔除肌瘤个数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最多随访6个月,腹腔镜组平均康复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两组随访B超均未发现明显肌瘤结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叶雪凤  苏明 《现代保健》2009,(18):26-27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在广西灵山县妇幼保健院采用经阴道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共162例,其中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87例(阴式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75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阴式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龙平九 《中国保健》2009,(17):720-7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观察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31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数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但由于有一定的手术适应证,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阴式组60例,腹式组60例,比较分析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及优缺点。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与腹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4.315、6.642,均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抗炎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腹式组(t值分别为10.955、2.739、3.464,均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便、精确稳妥,充分体现了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黄埔院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82例(阴式组),按肌瘤大小、数目、部位相匹配的原则1∶1收集同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病例(对照组),分析2组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肌瘤大小、数目、重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住院费用、月经量恢复正常时间及盆腔疼痛缓解率等均较对照组短或轻(P<0.05),但阴式组术后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子宫≥12孕周、肌瘤直径>8 cm或>5 cm近宫底部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适应证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术后病率高,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腹、阴式、腹腔镜下3种途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开腹组)、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26例(阴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5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组手术时间最短(84.2±29.8min),开腹组次之(102.7±30.8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最长(129.6±39.7min),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122.3±44.1ml),与开腹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最大直径开腹组最大(8.0±2.8cm),与腹腔镜组、阴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阴式组最短(21.0±4.8h),腹腔镜组次之(24.4±5.1h),开腹组时间最长(30.5±4.7h),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时间最长(7.5±1.1d),与阴式组、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范围更广,3种术式不能完全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观察组予以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两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经阴道手术操作快速精确,且较为经济,但阴道空间狭窄,易损伤邻近脏器,因而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以达到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宫颈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72例单发宫颈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5.1±4.6)岁。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经阴道组(n=36)与经腹腔镜组(n=36),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5.6±4.5)岁与(34.2±4.8)岁;宫颈肌瘤最大直径分别为(5.2±2.4)cm与(4.9±2.6)cm;对其分别采取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肌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 9,0.508 7;P〉0.05)。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邻近器官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经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5±45.5)min与(78.4±2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1±88.5)mL与(116.4±40.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 8,2.077 5;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3±5.3)h与(12.9±4.2)h,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3.4±2.5)d与(2.2±1.2)d,住院天数分别为(5.2±1.8)d与(4.4±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9 4,2.596 4,2.218 8;P〈0.05)。结论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对治疗宫颈肌瘤均安全可行。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较经腹腔镜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抗菌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于本院确诊并住院接受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止血方法,将其分别纳入子宫动脉阻断组(n=12,采取子宫动脉阻断术止血),垂体后叶素组(n=12,采取垂体后叶素止血)和双极电凝组(n=12,采取双极电凝术止血).3组患者年龄、肌瘤数量及直径、月经规律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后72 h体温、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动脉阻断术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止血效果最佳,亦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止血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方式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62例和应用腹腔镜技术40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症、并发症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0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3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选取同期2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肌瘤剔除个数、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复发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肌瘤剔除个数、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百克钳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百克钳组与超声刀组,各46例.结果:百克钳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超声刀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百克钳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超声刀组患者(P<0.05).结论:在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过程中,百克钳的运用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均较短,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机器人组18例、腹腔镜组27例。机器人组中包括2例阔韧带肌瘤和4例宫颈肌瘤,腹腔镜组中包括2例阔韧带肌瘤和5例宫颈肌瘤。分别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131.17±25.26)min vs. (104.30±24.43)min,P<0.05]。机器人组实际手术操作时间与腹腔镜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0±21.64)min vs.(104.30±24.43)min,P>0.05]。而机器人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腹腔镜组[(50.56±21.95)mL vs.(73.33±26.38)mL,(27.00±5.50)h vs.(33.33±5.14)h,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28±1.12)d vs.(5.00±1.24)d,P>0.05)]。对于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小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机器人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腔镜手术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特别是在特殊部位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84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6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及肌瘤剥除率。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其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剥除肌瘤数目占术前B超检测数目的94%,而开腹手术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两种微创术式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两种微创术式剥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瘤,有手术适应证,要求保留子宫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和配对选择方式,即入组条件相似的配对原则,将其分为阴式子宫肌瘤剥除组(n=50)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组(n=45),对两种术式进行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孕次、产次、肌瘤个数和子宫肌瘤直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率、术后病率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适应证下,阴式子宫肌瘤剥除术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肠功能恢复快,体表不留疤痕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