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能随时随地针对各种事件利用网络发表评论与意见便可能出现网络舆情。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特殊性关系到人们健康甚至生命安危,受到公众高度关注。再者网络媒体中言语评论的高度自由,网民组成整体的相对年轻化、知识层次的差异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还不够成熟,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评估还不够全面,极易出现极端扇动群体性事件的负面言论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监测体系、应对机制的建立,对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等新电子信息技术而兴起的新媒体,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上,越来越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非典"、禽流感,HINI流感、手足口病,三聚氰胺奶粉、核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往成为信息传播的焦点,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性与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相契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爆发后网络舆情中往往产生若干热点,一些重要问题被大众忽视而形成舆情盲点。针对网络舆情热点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文章构建了突发事件情境下舆情盲点探测的方法,识别舆情发展中没有或较少得到关注的舆情盲点,从而使舆情向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切实解决突发事件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基于4R理论构建事件处置各阶段中应受到重视的关注点体系,获取石家庄疫情的舆情数据进行主题提取,通过比较关注点体系与舆情主题的差异来探测舆情盲点。研究发现在舆情的形成期建立预警系统、编制应急预案、定期培训属于舆情盲点。高潮期舆情盲点包括院内感染控制、物资监管、信息上报、防范境外输入、行政监督等。消散期舆情盲点包括完善法制、责任与奖惩、善后处置等。文章所提出的舆情盲点探测方法为网络舆情主题分布的科学性判断与干预策略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与方法,为事件处置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安宁  安璐 《情报学报》2022,41(1):96-106
本研究提出一种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信息中提取群体智慧的方法,揭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群体智慧涌现的模式与规律。以群体免疫相关话题为例,利用依存分析的关系抽取(relation extraction with dependency parsing,REDP)方法提取微博、评论含有的三元组,以结构化表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公众的知识条目,基于舆情知识三元组、网络拓扑结构挖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环境下的群体智慧涌现模式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中提取群体智慧,同时发现,随着突发事件的演变,舆情的热度和群体智慧并不是线性平稳增加的,涌现存在临界现象和跳跃式前进的特征。舆情知识网络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网络结构,群体智慧主要集中于微博信息中,具有动态属性。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演变愈来愈受到关注。对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以新冠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为视角,分析该事件的舆情变化规律,探讨义乌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明晰舆情处置的举措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对策,建立长效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燕新华 《东南传播》2020,(8):108-112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由于一些疾病的传播特性,疫情有时会影响多个国家,引发国际关注,许多民众、媒体会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形成多样的网络舆情。能否合理、妥善引导处置这类网络舆情关乎到国家的利益形象、社会秩序以及公安机关的警察公信力,考验着公安工作在特殊背景下能否满足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类网络媒介成为社会公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经报道,有关信息就会在网络平台上迅速传播,并在汇集了公众对事件的情感、认知与态度之后演变为网络舆情.在此过程中,新闻媒体要在全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对事件的实时关注与正确反应,在事件处置的关键节点上对网...  相似文献   

8.
从2019年12月开始,中国出现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疫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典型事件。我国各级政府、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乃至关心疫情传播的普通公众都在该事件发生后发挥其独特优势,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健康传播,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健康传播的传播主体的地位及舆论引导力、传播内容的特点、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的选择,以及所产生的传播效果,探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更强的暴发性和扩散性,对直接部署民众衣食住行的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黑龙江省政府从初期的风险沟通失范,到中后期有效的风险沟通修复,形象诠释了风险沟通对于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与舆情防控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政府、专家、大众和媒体是危机事件中风险沟通的主体,这些主体只有对风...  相似文献   

10.
丁伟  石文新 《新闻战线》2022,(10):73-76
建立严密高效的制度体系,信息发布实现“时度效”三统一;管用结合两手抓两手硬,正能量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联合治谣和违法惩戒相结合,维护网络生态环境的清朗健康等在抗疫斗争中积累的开展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经验,对做好新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制胜法宝,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是打赢疫情防控战争的重要保障,多元主体协同是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关键一招,日臻成熟的技术体系是提升管网治网能力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青年记者》2022,(6):101-103
由于参与主体数量众多,且时空转换多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就呈现出不确定强、连续性强、控制难度大、应对周期长等特点,其网络舆情则表现出现实中影响广、网络上引爆快的特征.这就需要将网络舆情主体放在多重尺度的时空网络里,运用多尺度自适应模型耦合策略打造基础层-数据层-事件层-应用层-支撑层的五位一体研判体系,从...  相似文献   

12.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讨论。每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都会给公众的情绪造成影响,所以在突发公共卫生类舆情中必定会导致公众情绪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在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还需要正确引导公众的情绪。对此,本文主要对突发公共卫生类舆情中公众情绪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舆情事件逐渐被转移到网络这个新平台。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事件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对所发生的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评论,使某些问题变成短时期的焦点问题,从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事件最重要的就是互动,其互动模式并不是简单地两两互动,而是涉及错综复杂的互动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的互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互动机制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参与其中,其有效的应对策略应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综合考虑。就新闻参与而言,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相对复杂,与一般医疗卫生的具体应对措施不同,媒体的应对受到政府相关规定的影响、单位性新闻源的封锁、媒体自身的报道方式、受众接受程度及社会的开放、信息的多形式流通等等方面的限制。政府相关规定的变化对媒体应对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影响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急需情感动员来推动疫情防控体系的建立。而新媒体影像中那些感人与振奋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激活和表征了疫情中的温情与正义。新媒体影像透过叙事主题、人物、音效和情节四种情感叙事策略发挥了其强大的情感动员能力,促成了网络社区内的情绪共振和认同建构,最终实现应急防控这一共意动员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宪春 《当代传播》2011,(6):50-51,57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发展特点,形成了舆情事件发展中的三个互动图示.舆情事件的发生以个体为激发点,新媒体为中心策源地,因此缩短了形成时间,加快了舆情事件发生的频率,使其影响范围也有扩大趋势等.本文根据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构建了舆情事件发展的三个“互动模式”图示,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图示、“网上网下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19.
2020年1月,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是对广播电视迅速反应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播音员主持人业务能力水平的大考.播音员主持人闻令而动,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宣传报道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逆行者"的姿态.坚守抗"疫"宣传播出一线,权威发声,主动发声,科学发声,温暖发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社会及媒体关注的热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也因此成为各新闻媒体卫生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