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10例患者分属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右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1例;右半肝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5例;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肝动脉切除1例及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3例.结果 10例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根治联合性手术,无术后死亡.1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0%、20%.结论 采用半肝切除血管切除重建能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2.
Han F  Zhou JX  Zhang L  Han Y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1):763-765
目的总结肝叶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至2003年收治1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8例中66例实施了姑息性治疗;52例实施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中联合肝切除者47例,肝切除中11例实施了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行肝切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9%,合并门静脉切除者为27.3%;1、3年的存活率仅行肝切除者和合并门静脉切除者分别为85.7%、31.4%和81.8%、2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姑息治疗组仅5例存活超过3年(7.58%),无5年生存者。结论门静脉浸润不是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禁忌证,肝叶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和重建提高其治愈切除率,改善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联合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联合肝切除组合胆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四年来联合肝切除组合胆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82例,其中,肝左外叶切除65例(79.27%),左半肝切除12例(14.63%),右肝部分切除3例(3.66%),左肝外叶+右前叶下段切除1例(1.22%)。结果手术后结石取净78例(95.12%),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3例,2例结石取净,总的结石取净率为98.78%(80/82),手术并发症7例(8.53%),死亡1例(1.22%),81例术后随访1个月~4年,肝内结石复发3例(3.70%)。结论联合肝切除组合胆道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有效方法、联合肝切除必须掌握适应证,急症肝切除的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与治疗对诊治残余结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4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根治性切除33例(44.6%),其中26例联合部分肝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行姑息性切除19例(25.7%);行内引流或外引流术22例(29.7%).结果 联合肝叶及肝门部血管切除的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引流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49%;姑息性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19%;引流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5%、0.结论 根治性切除组的生存率较姑息性手术及引流手术组明显提高,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率和生存率;联合肝叶切除有利于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联合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肝部分切除的胆道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总结九年来联舍肝部分切除的胆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58例,其中肝段、肝叶切除加胆管狭窄矫形胆道重建术31例(占53.45%),肝段、肝叶切除27例(占46.5%)以及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等。结果:手术后结石取净53例(占91.4%),纤维胆道镜取石3例,1例结石取净,总的结石取净率为94.7%(54/57),手术并发症9例(占15.5%),死亡1例(占1.7%)。随访1—9年57例,肝内结石复发2例(占3.5%)。结论:联合肝段、肝叶切除的胆道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有效方法。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与治疗对诊治残余结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治疗肝动脉受侵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肝动脉受侵HCCA患者9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HCCA根治术+肝叶切除+肝动脉切除重建术)51例和姑息组(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术/内引流减黄手术)47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姑息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姑息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与姑息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1月,联合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66.7%、43.1%,,明显高于姑息组的17.0%、10.6%、4.3%(P<0.05)。结论联合肝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用于治疗肝动脉受侵HCCA,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ICC)的分型、分期与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60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日本肝癌研究会(LCSGJ)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期.比较肿瘤分型、分期、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并分析LCSGJ与国际抗癌协会(UICC)分期的关系.采用Log-rank法和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ICC患者中52例获得有效随访.其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4%(23/52)、19%(10/52)和10%(5/52).30例行根治性切除,10例行肝移植,11例行姑息性手术,9例行剖腹探查+活组织检杳,不同手术方式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3、3和1个月.肿块型、胆管周围浸润型、胆管内型和混合型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31、9/15、5/6和3/8.肿瘤分型、分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χ2=8.308,10.009,P<0.05),且肿瘤分型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13.261,5.702,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中位生存时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黏液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LCSGJ分期中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长于UICC分期中Ⅳ期患者的1.2个月(χ2=3.877,P<0.05).LCSGJ的分型和分期密切相关(χ2=8.288,P<0.05).结论 ICC预后不良.LCSCJ的分型、分期方法简明实用,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对黏液性ICC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而肝移植原则上不用于治疗ICC.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肝门切除重建(THERR)与单纯门静脉切除重建(PVRR)治疗肝门胆管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收治的101例PHC患者资料,其中接受肝切除联合THERR 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4.3±9.7)岁],接受肝切除联合PVRR 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3.8±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数据和术后近远期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胆道引流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HERR组以扩大的左半肝切除为主(10/14,P=0.010),PVRR组以扩大的右半肝切除为主(12/19,P=0.001)。THERR组手术时间[(586±158)min]长于PVRR组[(453±88)min](t=3.087,P=0.004),持续肝门阻断时间[(32.5±7.3)min]长于PVRR组[(12.4±3.8)min](t=10.325,P<0.01)。THERR组1例术后9 d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3例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9%、57.1%、37.0%,PVRR组19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9%、37.8%、3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0,P=0.698)。结论与PVRR在PHC切除术中的作用相比,THERR应用于经选择的需同时行肝动脉和PVRR的PHC切除术,特别是需行肝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重建以保留右半肝的PHC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联合肝叶和肝门血管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肝门胆管癌理想的肝叶切除术式 ,以期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对 16例侵犯肝门血管的肝门胆管癌 ,采用肝I ,IV段连同肝门胆管肿瘤与受侵血管整块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结果  15例获手术切除 ,切除率为 93 .8% ,12例获R0 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发生暂时性胆漏 1例 ,腹腔感染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 13 .3 % ,均行非手术治愈。随访病例中位生存期为 2 2个月 ,7例尚存活。结论 合并肝叶、肝门血管切除可提高肝门胆管癌的切除率和生存率 ;肝中叶和肝尾叶是肝门胆管癌手术联合切除的主要部位。肝门受侵血管的切除对提高该病切除率和根治率是有意义的 ,应酌情重建或不重建肝门血管。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yping, staging and therapeutic outcome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0 ICC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Renji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CC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and TNM staging proposed by the Liver Cancer Study Group of Japan (LCSGJ).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yping, staging,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therapeutic outcome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CSGJ staging system and UICC staging system. Results 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s of the 60 ICC patients were 44% (23/52), 19% (10/52) and 10% (5/52),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for patients with radical resection (n =30) , liver transplantation (n = 10), palliative surgery (n = 11) and exploratory laparotomy (n=9) were 13, 3, 3 and 1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radical resection rates for mass-forming type, periductal-infiltrating type, intraductal growth type and mixed type were 23/31, 9/15, 5/6 and 3/8,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umor typ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prog-nosis (χ2 = 8. 308, 10. 009, P < 0. 05), and between tumor typ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χ2 = 13. 261, 5.702,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time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bu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ypes, with a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20month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in LCSGJ stage Ⅳ was 3. 0 month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UICC stage Ⅳ (χ2 =3. 877, P <0. 05). Tumor staging was intimately related to the macroscopic type χ2 =8.288, P <0. 05). Conclusions The prognosis of ICC is poor. The typing and staging of LCSGJ is concise and practical, which is helpful in guiding treatment and evaluating progno-sis. 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applied to mucinous ICC,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not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ICC.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神经浸润在肝内胆管癌(ICC)患者的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临床价值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辅助化疗可以改善ICC患者预后,但目前辅助化疗是否能够有效改善ICC合并神经浸润患者总体生存(OS)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研究探讨ICC神经浸润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辅助化疗对于是否合并神经浸润患者的疗效,以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ICC行意向性根治术的25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ICC患者发生神经浸润的危险因素、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59例患者中,合并神经浸润者占17.7%(46/259)。无神经浸润者中位OS时间为25.0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1.3%、38.2%、26.6%;神经浸润者中位OS时间为10.0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39.1%、21.4%、0%,两者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0,P=0.004)。术前总胆红素水平、CEA水平、CA19-9水平、病毒性肝炎、肝内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癌(ICC)是位于2级胆管以上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术后易复发、化疗效果不明确,远期生存率不高。ICC目前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或者晚期。随着对ICC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关键调节子如抑癌基因p53、p16,原癌基因Ras以及miRNA和组蛋白的修饰等,这些调节因子可能成为治疗靶点。笔者就DNA-RNA-蛋白质中心法则为线索对ICC分子水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预后差。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ICC的唯一有效手段。淋巴结转移(LNM)作为影响ICC患者手术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已有多数指南建议在ICC根治性切除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LND)。然而,关于ICC根治性切除术中LND的范围及其对患者预后的价值,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故笔者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对ICC根治性切除术中LND所存在的争议及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癌(ICC)具有恶性程度高,发现晚,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润及肝内播散等特点,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仍然是目前唯一可以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方式,但存在根治性切除率低、术后容易复发等诸多难题以及肝切除范围和切缘宽度确定、淋巴结清扫与否等诸多争议。辅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放化疗尚无规范、有效的方案,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正处于临床探索阶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发现ICC在基因突变、信号传导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上展现出高度的异质性。笔者从ICC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的异质性出发,结合ICC治疗策略和新的综合治疗理念,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侵袭性高,患者往往确诊时已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接受手术者5年生存率也极低。早期判断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获益至关重要。本研究依据术前影像学联合血清学指标对ICC根治性切除患者生存获益实行预测,以期对临床判断是否适宜行根治性切除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13家三甲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821例ICC患者的影像学与血清学检测资料。影像学指标包括:发现肝脏肿块、肝内胆管扩张、门静脉侵犯、淋巴结侵犯、腹水及结石;血清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筛选目标变量,用目标变量构建CoxPH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验证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影像学发现腹水、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侵犯与血清学指标CEA>5 μg/L、CA19-9>37 U/mL、CA125>40 U/mL是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用该六个变量构建CoxPH模型,根据该模型所区分的高风险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患者(均P<0.05);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有效性。ROC曲线显示,模型1、3、5年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21、0.782;模型1、3、5年预测效能均高于独立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 由CA125、腹水、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侵犯、CEA、CA19-9这六个术前指标组成的预后模型能较好地对患者进行高低风险分层,并对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获益进行较精准的个体化预测,对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宜行根治性切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病。该病可引起胆道梗阻及胆汁淤积,继而增加结石的发生率,而机械梗阻及反复炎症刺激将加重胆道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肝萎缩、肝硬化等,甚至诱发胆管癌变。肝内胆管癌(ICC)是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有着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因此也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ICC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众多研究表明,肝胆管结石是ICC的高危因素之一,在结石长期的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下,胆管上皮沿着增生修复、不典型性增生、癌前病变的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演变成ICC。因此,根据致病因素与结石相关程度将ICC分为结石性肝内胆管癌(HICC)和非结石性肝内胆管癌(NHICC)。外科手术仍是ICC的主要治疗方式,早期根治性肝切除术可有效提高I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预后。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地区,近年来HICC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因而针对HICC的综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HICC为中心,归纳出HICC与NHICC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差异,以期为HICC患者在整个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诊断率、精准治疗、加速康复、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预后差的高度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而且近30年来其发病率持续上升。肿瘤大小作为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有着显著影响。本研究探讨肿瘤大小对单发I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从而指导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12月中国13家医院654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诊断为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I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大小患者之间总体生存(OS)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307例患者,其中肿瘤大小≤3 cm 40例(13.03%),肿瘤大小>5 cm 177例(57.65%),肿瘤大小>3~5 cm 90例(29.32%)。Cox回归分析显示,切缘状态、病理淋巴结状态、卫星灶、肿瘤大小>5 cm是单发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肿瘤大小≤3 cm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83.3%、73....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HIV-1 Tat相互作用蛋白2(TIP30)在人体多种肿瘤中存在表达下调或缺失,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然而,在肝内胆管癌(ICC)中尚未见关于TIP30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TIP30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对I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IP30的表达,分析ICC组...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侵犯第一肝门肝内胆管癌(HICC)侵袭性强,病理生理复杂 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R0切除率低,预后差.本文通过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HICC患者预后情况,探讨其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6年6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治疗98例HI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治手术67例,...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疾病起病较为隐匿、多无明显症状,早期诊断率较低,根治性切除仍是其可能获得痊愈的唯一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已多发转移、剩余肝储备不足、患者一般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等原因,其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因此,本研究探讨阳性淋巴结个数与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以期为ICC手术预后评价提供参考,为术后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150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阳性淋巴结个数(N0:无淋巴结转移;N1: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N2: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患者术后生存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类抗原19-9 (CA19-9)水平、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切缘状态、淋巴结阳性个数与ICC患者术后生存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状态(P=0.003)、术前CA19-9水平(P=0.008)、阳性淋巴结个数(P<0.001)是影响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150例ICC患者术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