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氯静态衰减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西安市供水管网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余氯静态衰减试验,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将水体中余氯的衰减分为两大类,一阶段型和两阶段型,并建立了水体中余氯衰减的数学模型;通过相对关联度的分析,分别确定了余氯衰减系数k1、k2及分割时间tb三个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比较铁、锰对k1、k2及tb的S2A/S2T,分析了铁、锰对余氯衰减过程的影响;试验证明,余氯静态衰减过程中溶解态铁、锰的浓度变化主要受氯氧化作用的影响,总铁、锰的含量,pH和浊度的变化不受余氯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大样本余氯监测数据中合理确定余氯预测样本容量,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取样频率中余氯监测平均值的变化趋势,确定了样本密度,并根据样本数据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初步选择了样本量范围,进一步通过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两种预测方法,分析了不同样本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并以预测误差的平均幅值和均方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管网余氯预测模型时,用72小时的样本容量即可得到较好的、稳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常州市供水管网为例,通过人工取样检测水厂、补氯站、管网、二供采样点的余氯浓度,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常州市供水管网余氯分布均匀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水厂-补氯站两级消毒方案改善了常州市政管网余氯浓度分布均匀性,应加强对冬夏两季水质敏感点的监控。同时,应综合考虑经济因素,采用增设补氯点、改造管网、改变消毒方案等方式提高供水管网余氯分布时空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耗氯试验历史数据,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了水体余氯衰减模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核函数的非线性特征,得到较为满意的模型拟合精度与预测性能.发现余氯衰减规律可分为两段,初期衰减非常快,其后衰减明显变慢,且不能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  相似文献   

5.
在参与供水管网余氯消耗的三种因素中,除了主体水和管壁生物膜的消耗外,管壁腐蚀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在铸铁管中.从微观电化学反应的角度,得到了管壁腐蚀导致的余氯衰减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给水管网余氯衰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给水管网为对象,利用水体自身的信息,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实测,分别确定了主体水和管壁水余氯衰减的模型。结果表明,管壁生长环是影响余氯衰减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管道属性对余氯衰减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别。建立了天津市管网余氯衰减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EPANET在城市多水源供水管网水力及水质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EPANET软件对某城市多水源供水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其计算精确性较高,利用其水质模拟功能对管网中余氯的分布进行了计算。最后,也指出EPANET有待于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8.
电厂温排水中余氯衰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刘兰芬  郝红  鲁光四 《水利学报》2004,35(5):0094-0098
本文针对火(核)电厂冷却水中余氯排放后的衰减规律和主要影响其衰减的因素进行了现场研究。在余氯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在现场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观测温排水中余氯浓度衰减变化规律,并在实验室内进行对照实验,对影响其衰减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研究表明,余氯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衰减迅速,随着时间的延长,浓度衰减速率变缓,影响其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水体性质、水温和水的pH值等,其影响因素中光照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特别是在余氯最初的衰减阶段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关于供水管道内余氯消耗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考虑了余氯与管道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反应 ,与管壁附着的细菌膜反应 ,以及管壁腐蚀导致的余氯消耗及管壁与水流之间余氯的质量传输等影响因素基础上 ,建立了余氯在配水管道中的消耗动力学方程。结合配水管网的水力分析与计算 ,给出了配水管网中余氯浓度的计算公式。该模型经实际的配水管网应用证明 ,计算值与观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供水管网的试验模型,便于研究实际供水管网中的水力、水质问题。根据管流的变态水力模拟相似理论,建立了供水管网原型和试验模型主要参数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供水管网试验模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对某一供水管网进行了变态水力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和原型的管道流量、流速、单位水头损失及水头损失的相对误差及其平均值均小于或等于0.01,且关联度均大于0.90,属一级精确等级,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供水管网的微观模型和常用的宏观模型,并分析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最后,以西安市供水管网的宏观模型建立为例,验证了供水管网数学模型仿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对华东某市郊区NQ镇供水管网排气措施、管网中气体的产生量以及管网存气造成的危害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管网中气体产生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排气装置选型和安装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管网存气会造成动力消耗增加和爆管等危害。针对乡镇供水管网排气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汶川地震给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受灾地区的供水管网造成了极大损坏,通过对地震中12个城镇的供水管网损坏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了管网受损的管径管材分布情况及其原因。提出两种损失评估指标——从地震直接造成的损坏角度进行评估的"修复密度"指标和从地震造成损坏的可修复性角度进行评估的"恢复难度"指标,论证了两项指标建立的合理性,并结合调研区域内各城镇供水管网的损坏数据对其受损情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喷射混凝土作为洞挖工程的主要支护措施,在很多大型水利工程中得以应用.本文通过对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施工中喷射混凝土与TBM隧洞掘进机配合应用的论述,提出了适合本地区、本工程的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对经紫外线消毒后水中余氯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有机物含量、紫外线强度及剂量等因素对氯衰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剂量低于40mJ/cm2时紫外线消毒对氯衰减基本没有影响,而当紫外线剂量大于40mJ/cm2时会加速氯的衰减速度,紫外线剂量从40mJ/cm2提高到1 000mJ/cm2时,水中余氯由3.2mg/L下降到2.8mg/L;低紫外线强度下氯的衰减速度低于高紫外线强度情况,如紫外线剂量为100mJ/cm2,紫外线强度为0.113 00mW/cm2和0.028 25mW/cm2时,水中余氯分别为2.31mg/L和2.63mg/L;在同一紫外线剂量下,pH偏酸性时氯衰减速度高于高pH情况;增加水中有机物浓度会加快氯的衰减速度。在实际应用低紫外线强度进行消毒时,如降低投氯量将不能有效保证管网水中的余氯量。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城市供水中余氯测量周期长、耗费试剂大和实时性差等难题,根据余氯和DPD显色反应原理,对基于顺序定量环注射分析法水中余氯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出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吸光度值与余氯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的范围,以及该方法的检出限和相对标准偏差。结合PLC 程序,测量系统实现了余氯的自动在线监测,极大地减少了试剂的用量和废液量,显著地提高了分析速度。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中余氯对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我国饮用水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氯消毒,在去除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同时,会形成一定浓度的余氯。为了监测余氯对用于在线监测的水生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讨论了饮用水中余氯对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当余氯为0.16 mg/L时,大型蚤24 h存活率为100%,48 h存活率为90%;当余氯达到0.32 mg/L时,大型蚤48 h存活率为30%。在最小致死剂量(MLD=0.16 mg/L) 暴露下,40 d慢性毒性结果显示水中余氯对大型蚤生长和生殖影响显著。因此,可用于实现在线连续监测过量投加后水中高浓度的余氯。而当大型蚤用于毒性的在线生物监测(如突发性事故监测), 或用于监测水质大幅度变化时,应考虑首先消除水中余氯对动物行为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微观模型基本理论及其对供水管网系统进行模拟的基础上,为便于计算机对供水管网系统进行水力模拟,提出将供水管网系统中几大特殊系统组件包括供水泵站、加压泵、蓄水池、阀门等的工况特性描述为节点和管段工况特性模式的供水管网图。建立了连续性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了节点水压法求解工况模型的思路。最后对管网系统进行工况分析,为管网运行调度及研究水质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