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股票市场动荡发展,而创业板市场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纳斯达克"的序幕,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渠道。采用2010年6月1日到2016年5月10的创业板指数收益率为样本,通过LS模型、ARCH模型、GARCH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创业板市场一星期内的收益率的变化或差异,即创业板市场的星期效应。星期效应是日历效应的一种,通常是指在金融市场中与一星期的某个交易日相关的非正常收益、非正常波动及其他非正常现象。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存在显著的周三效应。基于此,提出了两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浙江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将模型参数确定为工业、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量,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确定模型中的大量关键性系数,通过赋权将多目标合并为单目标的方法,以浙江省为例,在2005年供需水平基础上进行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计算,得出2010年和2020年配水方案.综合分析表明结果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3.
采用ArcEngine二次开发包结合水力学基础算法,建立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模型,以模拟山地城市降雨径流,分析山地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放能力。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市北部新区盘溪河流域排水系统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效率系数Nash-Suttcliffe系数Ens为0.56~0.76,相对误差8.82%~11.8%。模型关键参数率定及敏感性分析表明,最敏感参数为径流宽度、坡度、曼宁系数和不透水面积率。针对排水管道内流量、充满度和溢流检查井个数等方面进行了排水系统排放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一年一遇暴雨下有0.52%的排水管道长时间处于满流状态,五十年和百年一遇的超载排水管道占排水管道总数5.86%和8.20%;百年一遇暴雨下有0.72%的检查井发生溢流,一年一遇暴雨下有0.31%的检查井发生溢流。该模型实现了对山地城市暴雨径流的产汇过程模拟以及内涝点位置和数量的识别,为城市雨水管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电脑横机为终端建立的无线传感网为对象,研究了针织服饰加工企业制造服务全过程。建立了基于电脑横机的针织服饰企业云制造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制造信息化、云技术、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控制等技术。通过试验可知,该模型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的网络化敏捷制造新模式。所述的云制造模型是一种私有云(企业云)应用,建立和完善公有云制造模型还需要多种技术的发展,如资源封装协议、云安全技术、云联网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用灰色理论预测石油总产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灰色理论及其建模方法,运用它建立了石油工业总产值的灰色预测模型,并与计量经济学模型比较,指出了对上下波功问题,建立灰色模型比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拟合程度高。同时用模型计算出了1988、1989、1990、1991等四年的石油工业总产值的预测值。本文最后指出了灰色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路运输投资资金的分配,以经济效益为切入点,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灰色预测、弹性系数法等方法,建立了GM(1,1)模型与分配模型,运用Matlab7、Excel等软件,得出了未来五年公路运输投资资金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担保系统存在无法实现风险控制和客户保留等智能化功能的缺陷,导致担保公司贷款风险增加且审批周期过长、客户流失严重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粗集神经网络模型来解决担保企业的风险控制方法;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基础分类活动(ABC)模型来实现客户分群,从而有效地解决客户流失等问题;对深圳担保协会提供的2001-2011年的企业样本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的担保系统而言,基于商务智能的担保系统具有风险控制准确率高、审批效率高、客户分群合理等优点,所提出的模型可为智能化担保系统设计提供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市雨水口地面暴雨径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假设每一雨水口集水流域产生的地面暴雨径流均汇入该雨水口的条件下,建立了由流量子模型和浓度子模型组成的城市雨水口地面暴雨径流模型.其中,流量子模型采用瞬时暴雨强度描述降雨过程、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计算扣损以描述产流过程、等流时线原理描述汇流过程;浓度子模型则反映了雨水口入流污染物浓度仅随入流流量而变化.以重庆市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雨水口为例,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并采用200O年7~9月间的水量、水质同步测量数据,对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陕西省咸阳市主城区的排水系统能力和内涝风险,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建立了咸阳市主城区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对排水系统现状进行评估,并使用英国洪涝灾害指数评价体系对内涝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咸阳市主城区采用平篦雨水口,覆盖程度满足设计要求,但是雨水口存在破损、移位及淤堵等问题,且部分排雨管道被严重堵塞,整体管道达标率较低; 现状排水管网管径较小,在4种降雨强度(设计重现期为0.5、1、3、5年)的模拟中,排水能力小于0.5年一遇、0.5~1年一遇、1~3年一遇、3~5年一遇和大于5年一遇的管网所占比例分别为68.9%、5.8%、3.9%、5.3%和16.1%; 人民路—东风路—渭河—咸通路围成的地块和东风路—河堤路—福银高速公路—金旭路围成的地块为内涝高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0.
车用电池网格模型及其在ADVISOR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电池建模方法最常见的是内阻模型、阻容模型和铅酸原理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将电池等价为某种物理模型 ,由物理模型导出公式 ,由试验数据拟合出公式系数来做计算。这类方法往往只适合一部分电池 ,通用性不强。为此 ,提出了一种新的通用性较强的电池模型——网格模型 ,并在 ADVISOR中实现了该模型 ,给出了仿真计算结果 ,并作了比较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黄河下游的河型分类,计算并统计了黄河下游冲淤标准化输沙平衡数,采用集合数学方法,研究了弯曲河型和游荡河型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冲淤标准化输沙平衡程度数方面,弯曲河型是游荡型的真子集,游荡河型包含弯曲河型,弯曲河型与游荡河型的重叠部分建议归为弯曲河型,游荡河型比弯曲河型多了些数值较大的冲淤标准化输沙平衡程度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图论的由河段数据构建河流实体,建立河系树,并进行河网自动综合和显示的过程.详细介绍了河系树的建立过程,河流的流向、主流和支流的确定方法,在综合过程中应用综合指数的方法确定左右支流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13.
取一小流域为典型,从系统角度分析了冲积河流系统的基本结构特征及水沙、河流演变特性。同时研究了水电工程对河流水沙条件的影响特点,以及冲积河流系统河流反应的特点、发展趋向性。对一些水库修建后,下游河道的河性、河床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河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水电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入境水量概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黑龙江、乌苏里江上主要控制水站的资料情况,对黑龙江、乌苏里江的入境水量进行了概算。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嫩江齐齐哈尔段河床演变及河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冰坝春季开江期气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监测中分析表明,春季开江期,有明显的降水和升温过程及有利的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是冰坝的形成和凌汛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境内的姚江与奉化江汇合后形成甬江,属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随着奉化江、甬江两岸堤防的建成,两江洪水归槽致使洪水位抬高,对姚江东排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经水文分析、明渠非恒定流水力学计算,利用一维非恒定流模型,定量分析了奉化江、甬江两岸建堤后对姚江东排能力的影响,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最优方案.考虑平原北侧钱塘江水位低、排洪距离短的优势,疏通平原骨干河道向北排洪能力、扩建北排闸门,增大北排钱塘江能力的措施,变被动地受姚江大闸闸下水位影响为主动地扩大北排能力,为姚江防洪能力的提高明确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方便各级河长智能巡河,提升各级“河长办”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运用移动终端跨平台开发技术、精准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河长智能巡河APP系统的设计,并付诸实现。分析了该系统在河南省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使用USLE模型研究沙汝河流域1992年~2007年土壤侵蚀状况,获取土壤侵蚀定量数据.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流域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变化不大,流域内土壤侵蚀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侵蚀模数上,三时期平均水土流失模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2年的1 666.698t/(km2·a)升至2002年的1 672.324t/(km2·a),2007年达1 858.095 t/(km2·a).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河南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淮河流域)"项目中完成的749个点的地表水水文调查资料,结合河流断面监测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通过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河流-地下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特征,阐述了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相互影响以及有机组分相互影响与无机组分相互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平原区地下水对排泄型河流(段)水质影响有限,人为排污、降水及上游河水水质是影响其水质的决定因素;河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与补排关系、地层岩性及结构关系密切;一些严重污染的补排交替型河流两岸分布有较宽的地下水严重污染带;河水中的有机物对地下水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