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灌肠可分为小量保留灌肠和大量不保留灌肠。中药灌肠(小量保留灌肠)治疗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促进毒素排出。清洁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清洁肠道,促进患者排便、排气,行手术前准备或检查前准备。肛管插管的深度,患者的体住、及灌肠的压力对灌肠治疗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临床上运用血余蛋黄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的验案2则。2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诊断明确,既往接受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行单纯血余蛋黄油保留灌肠10 d,其腹泻及便血等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65例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512000)唐志英主题词结肠炎/中医药疗法,灌肠法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起病缓慢,病程长,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近年来,笔者用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本病6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疗效。方法将91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管代替肛管,保持灌肠液适宜温度、控制药液灌入速度的改进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可防止药液外溢,保持灌肠液温度,确保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慢性肾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研究表明,疗效与病变部位的药物有效浓度密切相关,临床症状改善不等于病灶修复,故必须注重局部治疗,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大大减少了消化道中各种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经肠粘膜吸收,改善结肠肠壁血液循环、减轻肠道水肿、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的异常繁殖,有利于巩固疗效。因此,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李曦  岳志平 《中医药导报》2007,13(6):98-98,116
对10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灌肠法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灌肠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用改良法灌肠能使中药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显著延长,药液更能充分发挥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赵玉娟 《新中医》2014,46(8):58-59
目的:观察腹透加中药保留灌肠与单纯腹透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将10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腹透加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腹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疲乏无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症状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透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肾衰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腹透治疗。  相似文献   

8.
保留灌肠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传统的保留灌肠方法存在着药物在肠道的保留时间较短、外溢明显的缺陷,影响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另外,护士在插管时掌握深度存在差异,患者有明显不适,导致不能坚持治疗。针对以上问题,2003年9月-2004年10月我科改进保留灌肠方法,现将改进方法与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疗效。方法将91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管代替肛管,保持灌肠液适宜温度、控制药液灌入速度的改进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可防止药液外溢,保持灌肠液温度,确保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慢性肾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艾灸神阙穴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63例患者中痊愈35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47%。结论艾灸神阙穴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能显著改善肠道功能紊乱,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修复损伤的肠黏膜。  相似文献   

11.
药物保留灌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要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灌肠技术的水平是关键。对于灌肠器的选择,国外先于我国使用各种一次性灌肠袋。而国内常规的灌肠法肛管较粗、灌肠深度较浅,患者不能有效自主控制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相对短,  相似文献   

12.
许科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649-650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两组,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药物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实施改良保留灌肠法.结果 观察组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改良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溃疡性结肠炎,能够使药物在肠腔保留时间延长,较快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2种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采用红藤汤中药制剂保留灌肠来治疗。但常规法灌肠后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较短,影响药物的充分吸收及疗效发挥,且因肛管较粗,对肛门刺激大,患者常有不适感。2002年10月-2003年10月,笔者试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器具进行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结肠灌洗后用白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电脑结肠灌洗机清洗结肠后再用白醋保留灌肠的操作方法和护理重点。结果:本组患者行电脑结肠灌洗机清洗结肠后再用白醋保留灌肠治疗后血氨指标明显下降,且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结论电脑结肠灌洗机清洗结肠后再用白醋保留灌肠可作为治疗和预防肝性脑病患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药益气活血法配合甲硝唑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的临床价值、选5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服益气活血中药、甲硝唑。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疗程4—8周。两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提示益气活血法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胃肠微循环。灌肠可使药直达病灶、促进局部渍汤面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运行。  相似文献   

16.
药物保留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利用肠黏膜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可用乳果糖口服或灌肠,剂量为30~10ml/d,从小剂量开始,以调节到每日排粪2~3次,粪pH5~6为宜;或用弱酸性液体灌肠亦可。长期的灌肠治疗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及心理压力,也给我们开展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肝功能衰竭及其各种并发证方面有肯定的疗效,而大黄为主保留灌肠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大黄能抑制肠道病原微生物,消除内毒素.中药灌肠使药物直接经直肠静脉和直肠下静脉进行大循环,减轻了肝脏负担.对于传统灌肠只能达到直肠或乙状结肠的缺点,近年来研制的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机能进行全结肠清洗,排出宿粪,洁净肠道,为中药保留灌肠准备了一个较洁净的肠道环境,然后再用大黄为主保留灌肠,实为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及临床护理。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规范护理能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并配合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对照组24例,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3.3%(P<0.05)。结论: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慢性盆腔炎,并通过精心的护理和严密观察,疗效确切,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接受该项治疗50例与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者50例对照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经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明显高于单一应用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效果,此项临床观察效果适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使患者症状得以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