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用于神经内科球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球麻痹留置鼻胃管患者按胃管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36例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法,对照组36例用蝶形胶布固定法,观察2组患者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加输液管固定胃管方法比蝶形胶布方法优越,减少重置胃管次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0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两组的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在留置胃管的15天内,观察组的胃管脱出率、皮肤刺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室留置胃管的患者69例,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0例,其中,单号日期入院者为观察组,双号日期入院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的固定效果、胃管固定材料更换周期、皮肤过敏和鼻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胃管脱出率、移位率、皮肤过敏率及鼻黏膜损伤率分别为26.7%(8/30)、40.0%(12/30)、56.7%(17/30)、76.7%(23/30);观察组分别为0(0/39)、5.1%(2/39)、2.6%(1/39)、2.6%(1/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管更换周期为(18.67±5.36)d,胃管敷料更换周期为(0.72±0.20)d;观察组胃管更换周期为(29.37±0.82)d,胃管敷料更换周期为(4.10±1.01)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管更换的平均天数由19 d延长到29 d、胃管固定敷料更换的平均天数由0.7 d延长到4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胃管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比传统胃管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其减少了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且能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鼻饲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鼻饲患者按置管日期分为观察组(单日)和对照组(双日),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布质胶布固定胃管,观察分析两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移位、胃管脱落、皮肤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次性输液延长管固定胃管优于布质胶布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挂式固定胃管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胃管固定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厦门市第二医院胸心外科90例食管癌手术留置胃管患者,按不同胃管固定方法分为实验组(耳挂式固定)45例,对照组(常规固定)45例,对两组患者之间胃管脱出、皮肤刺激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实验组胃管脱落发生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耳挂式固定胃管方法可提高胃管留置效果,减轻食管癌术后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胃管留置护理法对喉癌患者术后胃部不适的影响.方法将喉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实施胃管留置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于手术当天早晨留置胃管,将胃管末端反折后用纱布包裹固定于前额;观察组将硅胶胃管随手术器械一起打包无菌消毒后,由术者在术中留管胃管.比较两组患者在胃管留置期间的胃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鼻咽部不适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中胃管留置法能有效预防、减轻患者胃管留置期间的局部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对置管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佘洁琼  饶小华  陈琼 《右江医学》2010,38(3):330-331
目的探讨两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压痕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早期活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固定胃管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与传统使用胶布固定胃管的效果对比.方法 将113例胃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用的胶布粘贴固定胃管;观察组61例采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比较2组的胃管脱落、移位率和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 在留置胃管1天内,观察组的导管脱落率、移位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比胶布粘贴固定胃管的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留置鼻胃管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绢丝胶布固定留置鼻胃管,试验组使用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鼻胃管移位、脱管、局部皮肤受损、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输液管固定带固定法鼻胃管移位、脱管率低,局部皮肤受损轻,患者舒适度好、依从性高。结论:输液管固定带固定留置鼻胃管的方法可有效地固定留置鼻胃管,减少了鼻胃管移位、脱管,对局部皮肤无损伤,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更易接受,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经济环保,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在留置胃管患儿面部固定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道术后或肠梗阻需放置胃管患儿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水凝胶面部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胃管(1)。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胃管移位,皮肤情况及舒适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脱管、胃管移位、皮肤发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水凝胶敷料能更有效的固定胃管,同时减少胶布对患儿面部的刺激,增加其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远芬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8+66-98,66
目的探讨改良后胃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新方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对比分析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结果观察组在留置胃管的脱管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胃管固定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胃管的脱出率、重新固定率及胶布过敏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钟欣 《中国民康医学》2022,(12):153-155
目的:探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固定装置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因胃肠减压、肠内营养需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3M胶带固定胃管,观察组使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装置固定胃管。比较两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胃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观察组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35.00%(1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吸痰管与3M加压固定胶带自制胃管固定装置,能有效降低胃管移位、脱落及皮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效果优于传统3M胶带固定。  相似文献   

13.
梁远琼 《中外医疗》2008,27(30):139-140
目的 探讨应用一次性口罩带系外科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需留置胃管的100例成人患者,对基胃管固定的方法及局部皮肤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发生胃管脱出1例,对照组发生胃管脱出9例,观察组胃管脱出和皮肤刺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口罩带固定胃管比常规用胶布固定胃管优越.  相似文献   

14.
陈玉娟  曾运凤  张丽娟 《中外医疗》2013,32(19):83-83,85
目的探讨止血贴在留置胃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留置胃管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止血贴固定方法。观察两组留置胃管后不同固定方法在患者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胶布脱落机率的比较。结果两组固定方法中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胃管移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布脱落百分比的指标比较更好。结论止血贴固定方法在留置胃管护理中取材方便,操作简便,便于长期护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3种固定鼻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80例留置鼻胃管患者按不同的固定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改进一组、改进二组各60例,观察三组患者鼻胃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改进一组与改进二组鼻胃管脱出发生率分别为30.00%、15.00%和3.33%,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6.67%、8.33%、1.67%。三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胶布加棉质系带双重固定鼻胃管比单纯棉质系带固定的方法可大大减少鼻胃管脱出、脱落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徐燕荣  潘开菊 《中外医疗》2012,31(27):168+170-168,170
目的对重症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9月—2011年9月这段时间里该院收治的采取留置胃管进行治疗的临床重症患者病例66例,将其按照所用留置胃管的材料和固定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这两组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经比较分析得知,采用聚氨酯材料的经鼻喂养管的观察组患者的拔管率显著低于采用塑胶材质的鼻胃管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留置胃管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主要与胃管材质、固定方式以及护理方式等有关,在临床应用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设立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和实施对策等活动步骤。观察、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增加患者的安全,并提高护士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置胃管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胃管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胃管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胃管移位率为20.0%,胃管脱出率为2.5%,对照组患者胃管移位率为47.50%,胃管脱出率为22.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降低胃管移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留置导尿管外固定方法的优劣。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CCU住院的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外固定方法,即用胶布固定尿管于患者大腿内侧;观察组使用改良外固定法固定尿管。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两组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胶布需更换时间、尿管意外脱出率、漏尿发生率、皮肤压痕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留置导尿管外固定方法,胶布不易松脱,尿管固定牢固,可有效避免尿管意外脱出或移位,减少漏尿的发生,且不会造成皮肤压痕,患者感觉舒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邱吉艳  赵春艳  徐卓珺 《广西医学》2021,43(23):2878-2881
目的 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胃管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4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V-VST法作为胃管拔管的评估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作为胃管拔管的评估方法.比较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拔管后患者进食时呛咳的发生率、再次置管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拔除胃管后的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重新置管病例,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V-VST作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拔管的评估方法,可以缩短胃管留置时间,降低拔管后患者饮水进食时呛咳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