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548-2550
目的:数据挖掘法分析、总结中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规律,并对中药用药规律相关中医机制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要点或疾病特征,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咳嗽""咳痰""气短""喘息"及"肺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口服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0)",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89味,挖掘出高频药物人参、桑白皮、桔梗、麦冬、紫菀、杏仁、款冬花、川贝母、大枣、半夏、麻黄等扶助肺气肺阴、止咳化痰类中药,辨证治疗以"化痰祛邪、益气扶正"为基本大法。结论:总结用药规律,印证了"正气亏虚""痰实阻肺"等本虚标实之病机贯穿于疾病演变过程中;"益气化痰"治则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及稳定期的治疗始末。最终得出,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虚标实"的复合证型特点,在用药时可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益气""化痰"治疗的组合,进行整体调护,促进疾病尽早向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分析中药间的相互关系,探索配方颗粒剂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安庆市中医院和亳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服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的COPD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核心药物处方及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李孔定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孔定教授的门诊病历,提取其中治疗COPD且记录完整的处方,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频数、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处方76首,涉及中药146味,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黄芩、甘草、南沙参、赤芍、黄精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涉及脾、胃、肝、肾等多个脏腑,并得到二阶和三阶关联规则药物组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聚类5方。结论李孔定教授治疗COPD用药具有治肺活血、温清并施、培土生金、扶正与祛邪兼顾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急症》2020,(4):604-607
目的分析孙增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特点及遣方规律,传承中医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孙增涛教授治疗COPD的有效医案,建立电子信息数据库,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出中药处方160首,其中用药频率大于60%的有15味,包括黄芩、桔梗、杏仁、桑白皮等。处方以温、寒、平性及辛味为主,主归肺、脾、胃、大肠经。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11个,经筛选提取核心药物组合20个。结论孙增涛教授治疗COPD用药精简灵活,临床疗效确切,常用清热化痰、宣降肺气、温补脾肾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玲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于重庆市中医院罗玲主任医师门诊就诊的151例COPD患者,收集其中药方剂信息,对其数据标准化后进行二次录入,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其中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1个方剂中共出现127味中药,使用频次共...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对中药复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建库至2021 年2 月1 日公布的治疗慢阻肺的中药复方,对复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 以及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priori 算法及熵层次聚类分析的方法,挖掘核心药物、药组及新处方。 结果共纳入中药复方73 首,涉及中药307 味,总用药频次934 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黄芪、甘草、 白术、陈皮、苦杏仁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多甘、苦,主归肺经、脾经;药物功效以化痰止咳平喘药、 补气药、清热药为主;关联分析共获得10 组药对组合,其中二项关联药对组合4 组,三项关联药对组合 6 组;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发现新处方8 首。结论中药复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以祛邪为主,稳定期重在 扶正。以止咳化痰、益气扶正、清热肃肺、宣肺解表等为主要治法,多选择补气药,适当配伍补血、滋阴、补 阳、祛痰、利水、化瘀等药物治疗,可为后续临床实践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名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且整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呼吸病名医医案解析》《中医名家呼吸病辨治实录》《近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类案(肺病卷)》等7 本书籍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完整医案,提取数据,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 统计症状频次、证候频次、药物频次等;对药物核心组合进行关联分析(设置支持度为17.5%,置信度为0.6);根据无监督的k均值聚类算法提取核心类方(设置聚类个数为3)。结果:共纳入44 个医案,103 首方,涉及药物229 味。症状频次前10 位的有咳嗽、气喘、咳痰、胸闷、水肿、气短、纳差、心悸、气促、发绀。频次排在前10 味的是甘草、杏仁、茯苓、半夏、紫苏子、桑白皮、桔梗、陈皮、白术、黄芪。核心组合频次较高为甘草-杏仁、甘草-茯苓、甘草-半夏等;核心药物为二陈汤合定喘汤加减;聚类分析得到3 个核心组方分别为杏仁、茯苓和甘草,半夏、白术和甘草,黄芪、五味子和甘草;治法主要为化痰、平喘、清热和补气。结论:名医在辨证论治上大多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注重扶正固本,补气为主,同时兼顾祛痰、化湿、降气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研究冯毅主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依照纳入标准,收集冯毅主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病例共1 602 例,通过EpiData 3.1 软件录入,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以及SPSSAU 对病例数据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舌苔脉象、证型分布、药物频次、药物关联度及证型与药物关联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依次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百分比均超过60%;舌质多为淡红、暗红和红,舌苔以白薄苔和白厚苔最为多见,二者相加占比37.46%,舌苔中厚苔占比55.69%;脉象以沉细脉最多见,占比12.30%;主要证型依次是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肺肾气阴两虚、痰瘀阻肺、肺脾气虚,其次为外寒内饮、肺肾气虚、肺阳虚衰、肺气虚等证型;1 602 例病例共215 味中药中,排前20 位的药物依次是地龙、茯苓、炒白术、炙麻黄、炙甘草、黄芪、白芥子、射干、白僵蚕、瓜蒌皮、防风、苦杏仁、黄芩、紫苏叶、麦冬、太子参、厚朴、甘草、半夏、补骨脂。高频药物关联分析支持度设置在0.3 以上、置信度在0.7 以上的药物组合有20 对。排前5 位的有炒白术-茯苓,白僵蚕-地龙,白芥子-地龙,太子参-黄芪,苦杏仁-炙麻黄。证型与药物的关联分析,置信度0.5 以上时,共获得9 种证型,即外寒内饮、痰瘀阻肺、痰热壅肺、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肺阳虚衰、痰浊阻肺,及9 类核心组方。结论:冯毅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阳虚、外感风邪等,主要病理产物为痰和瘀,治法以益气温阳为主,疏风宣肺、降气化痰为辅,随证运用活血祛瘀之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刘小虹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思路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医治疗COPD提供参考。【方法】 将刘小虹教授门诊治疗COPD的有效病案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对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核心药物组合与新方提取。【结果】 共纳入处方215首,药物频次居前的药物为甘草、苦杏仁、紫菀、款冬花、浙贝母、紫苏子、半夏、莱菔子、鸡内金、桃仁等,药对组合主要由以上高频药物组成;提取得到核心组合共12个,并衍化出新方6首。【结论】 刘小虹教授治疗COPD多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为大法,并根据病症缓急、证型不同等加以调整。遣方用药喜用“三子”(紫苏子、莱菔子、苦杏仁)以降气平喘,多用“三叶”(龙脷叶、枇杷叶、人参叶)以止咳化痰、清宣肺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特点,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腧穴配伍及穴位敷贴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等自建刊以来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及用药规律。最终共纳入文献270篇,包括47个穴位、104味药物。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所属经脉穴位选择上,以肺俞、肾俞、天突、大椎、定喘等穴为主穴,以腰背部的膀胱经穴为主,穴位类型以背俞穴为主;用药上,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为多,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多温,药味以辛、甘、苦味为主,多归于肺经,以生姜为药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刘小虹教授治疗痰热郁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小虹教授近2年治疗痰热郁肺型AECOPD的中药处方,将方药录入Microsoft Excel软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用药频次和药物功效,根据Apriori算法对用药模式及关联规则(支持度≥0.30、置信度≥0.8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熵层次聚类法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相关度为7、惩罚度为2)。结果:共录入处方202首,包含中药2155味,其中用药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芩、杏仁、桑白皮、瓜蒌、甘草、半夏、浙贝母、葶苈子、麻黄、紫苏子等;主要药物功效分类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化痰药、清热药、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药、泻下药、行气药、补气药、养阴药等;常用药物配伍有“黄芩+杏仁”“黄芩+桑白皮”“黄芩+瓜蒌”“杏仁+桑白皮”等;挖掘出内在核心组合10个,以及新方5首。结论:刘小虹治疗痰热郁肺型AECOPD手法丰富、思路灵活,其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常用黄芩、杏仁、桑白皮等中药,另佐以解表、通腑、行气活血、补气、养阴等法。由内在关联聚类而成的5首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分析西药、中成药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结果茶碱、沙丁胺醇、氨溴索、头孢哌酮、地塞米松等西药为治疗COPD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中成药为治疗COPD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方法,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呈现了西药、中成药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检索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章,对数据标准化后构建处方数据库,借助R4.0软件进行数据的频次、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结果:(1)使用频率> 30%中药,稳定期有黄芪、白术、茯苓、党参、陈皮、半夏、甘草,急性加重期有半夏、苦杏仁、黄芩、甘草、紫苏子;(2)稳定期用药四气以温、平性多见,五味以辛、甘味为主,多入肺、肾、脾经;急性加重期用药四气以温、寒性多见,五味以辛、甘味为主,多入肺经;(3)稳定期高频药物药对组合有桔梗-党参、黄芩-熟地黄-五味子、半夏-党参-茯苓-陈皮、半夏-党参-茯苓-甘草-陈皮,急性加重期有莱菔子-紫苏子、黄芩-紫苏子-桑白皮、半夏-桑白皮-紫苏子-苦杏仁;(4)稳定期药物可聚为4类,急性加重期可聚为6类。结论:稳定期用药重在理气健脾、补中益气,急性加重期用药重在清热化痰、活血化瘀,而燥湿化痰类中药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复杂网络方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有效病例的方剂数据挖掘的可行性.方法:以龙华医院近3年综合治疗COPD的有效病例为基础,建立相应方剂的药物配伍网络,通过对网络的统计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COPD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通过对网络的中心性研究,发现了中心度相对较高的核心药物,通过对网络的凝聚子群分析发现了相应的核心处方及加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复杂网络方法可用于COPD方剂的数据挖掘,是研究总结方剂配伍规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筛选中医药治疗COPD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31首,涉及药物231味,总用药频次3606次。COPD证型以痰热壅肺证、肺肾两虚证、痰浊壅肺证、肺脾气虚证、痰瘀阻肺证等为主。症状以咳嗽、喘息、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发热、乏力等为主。高频药物有茯苓、苦杏仁、甘草、法半夏等。药物四气以温热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肺、肝、脾、胃经。以补虚药应用最多,其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关联强度较高的规则有20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4个新处方,因子分析可提取公因子9个。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以化痰止咳、补虚、利水、理气、活血等为基本治则进行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关联分析挖掘罗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罗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门诊病例151例,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处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关联规则显示,罗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方中,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泽兰、半夏;三药组合为泽兰、厚朴、当归;四药组合为紫苏子、泽兰、厚朴、当归。结论罗玲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病机为肺脾肾虚,宣肃失司,痰浊瘀聚所致,治疗以益气健脾、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温肾纳气为主,病至后期兼以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代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 (1)共纳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针灸处方104首,涉及腧穴51个,总使用频次552次,以膀胱经、任脉和胃经腧穴最为常用。(2)局部选穴占据主导,其中位于背部和胸腹部的腧穴分别占总腧穴数的47.46%和17.03%,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肺俞、足三里、定喘和肾俞。(3)特定穴的选取具有绝对优势,占所选腧穴的83.7%,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为背俞穴、交会穴和五输穴;以五输穴配交会穴支持度最高。结论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代临床文献的研究合理可行,相关的数据挖掘结果可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中药组方的用药规律,针对常用中药关联规则分析,为CHF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1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医案,提取方药信息,整理后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SPSS 23.0和SPSS modeler 14.2对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对方药信息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合格入选的81例病案中,涉及药物162味。按功效分为19类,使用较频繁的前5类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温里药;药性以温、平、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以入肝经、肺经、脾经、肾经、胃经的药物为主;关联性较强的药物组合为补虚药配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并形成了5个聚类,常用药物组合为黄芪、丹参、附子间相互配伍。结论诸医家在遵循"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本质上,讲究"标本兼治,补行活泄,五脏同治"的原则,善于运用益气活血法,辨证配伍温阳利水、健脾化痰等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罗旭平  王芳  陆盼盼  陈芳 《新中医》2020,52(1):7-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名老中医王会仍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浙江省中医院王会仍门诊诊治的肺结节患者病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病例140诊次,涉及中药133味,累计用药频次2 747次。其中补虚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清热药使用频率最高,分别占24.03%、20.28%、18.42%。获得高频药物40味,高频药物的药性以平、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疏肝解郁类、燥湿化痰类、补益脾肺类、清热散结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苦杏仁-浙贝母、金荞麦-三叶青为核心药对,核心药物组合为苦杏仁、浙贝母、金荞麦、三叶青、猫爪草、薏苡仁、太子参。结论:王会仍治疗肺结节兼顾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用药平和。在补益脾肺的同时,注重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燥湿化痰。  相似文献   

20.
叶芳旭  沈维  孙灵钰  张烁 《新中医》2020,52(3):191-194
目的:研究国医大师葛琳仪治疗慢性泄泻的用药规律,总结其相关学术思想。方法:利用Excel收集整理葛琳仪治疗慢性泄泻的处方数据,采用SPSS 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Apriori算法建立数据挖掘模型,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29个处方,包含216味中药,用药频次总计5 299次,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是陈皮、广木香、枳壳、生白芍、厚朴等,主要为理气药、补虚药、清热药、化湿药、消食药等,挖掘出药对或药物组合8组。结论:葛琳仪治疗慢性泄泻有立足脾胃,调畅气机;培补正气,标本同治;用药轻灵,思辨加减的特点,值得医者学习并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