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本土化、多元化、均衡化(“三化”)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基于SAMR模型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应用人工智能化解“三化”难题的实施路径。本土化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加强师资培训和提升教育体验,从而促进中文教学的本土融入、扩大本土师资力量、提升学习主动性;多元化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教育方式改革、拓宽学习方式、增强教育服务,从而支持多元化学习,满足多元人才培养需求;均衡化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筑共享平台、开展双师教学和线上教育,化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研究还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所面临的技术发展水平国别差异、参与者技术素养不足以及配套资源缺乏三个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在服务我国强国战略方面具有八大功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助力我国国际传播本土队伍建设,推动当代中国本土化阐释;培育知华友华力量,助力构筑国际统一战线;赋能国际技术人才培养,助推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改善国家形象海外认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服务公共外交;促进华侨华人语言文化传承,增强海内外中华民族凝聚力。基于此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6条路径:科学制定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力度推进中文课程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并启动标准体系支持项目;推动虚拟空间国际中文教育加快发展;加强中文教学资源的精准化、数字化建设;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各国高层次本土中文人才;大力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的核心力量,本土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探究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加强本土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提高国际中文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个人因素的视角,对部分亚洲和非洲国家本土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以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分离出中文水平、教学投入度、职业认同、自我提升和学术能力等五个本土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观测维度。研究发现,本土中文教师的中文水平显著提升,整体职业认同度较高,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与教学投入度密切相关,但学术研究能力相对薄弱。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建议加强本土中文教师的系统化职后培养,促进本土教师的自我提升内驱动力,开展高水平本土教师学术研究项目,着力提高国际中文教育师资水平、加快国际中文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言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同,中亚五国中文教育呈现出不同特征:吉尔吉斯共和国中文教育规模大;哈萨克斯坦中文教育基础好;乌兹别克斯坦中文教育起步早、体系完整;塔吉克斯坦中文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土库曼斯坦中文教育本土化程度高。中亚五国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语言教育政策以及相对宽松的外语教育政策推动中文教育的发展,但英语的绝对优势地位却制约了中文教育的发展。通过促进中文纳入中亚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中文教育联盟、发展“中文+”职业教育等策略,助推中亚五国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迈进。  相似文献   

5.
国际中文教育对于各国在地国际化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化资源。国际中文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实现有利于多元文化融合、国际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国际理解。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在国际形势、教学条件、课程体系、服务保障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国际中文教育在地国际化应准确把握国际形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重视在地融入,改善中文教学条件;打造跨文化课程体系,培植中文教育环境;推动多元教育合作,完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学校教育本土化的基本内涵要理解学校教育本土化的内涵,首先要弄清“本土化”、“本土教育”以及“教育本土化”与“本土学校教育”的含义。本土化是一个至今为止在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却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一般认为,本土化是外来文化及传统文化改变自己的初始形态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过程。可见,“本土化”是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的更新和升华。本土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类别的划分,而只是相对于非本土的、外来的教育而言的,它是文化的影响投射到教育研究领域而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多元性与独特性是本土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文纳入海外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东盟是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开展中文纳入东盟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文纳入东盟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区域特征鲜明,不仅纳入比例高、纳入程度深,纳入层级也更高。根据影响中文纳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四维互动模型,东盟国家中文纳入发展的优势突出,为中文纳入更多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提供了启示:一是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助力中文平稳纳入;二是借力数字经济新引擎,赋能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发挥区域特色,推动“中文+”高质发展;四是增进理解互信,夯实中文纳入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需求的深度融合,在线教学模式融入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常态。调查发现,从教师教学与管理层面,目前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主要存在教师在线教学“欠胜任”、“双线”融合评价机制未建立、支持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基于实证调研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实施的相应对策:(1)提升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2)完善“双线”混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3)加大对“双线”混融教学的政策及技术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际中文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最大的不同,应该是超脱“汉语教学”的局限,从汉学教学走向中国文学与文化教学,这其实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走向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教学的国际中文教育,能给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新机遇,能使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走向世界,能促进国家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甚至能有激发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建构,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0.
闵行区“十二五”确立了“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建设现代化新闵行”的发展主线,做出了“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城市联动发展轴+黄浦江沿岸发展带+北部高端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南部创新研发先进制造功能区、东部统筹城乡发展功能区)的战略部署.面对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城市发展要求和闵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闵行区政府与闵行区教育局确定了以“五大国际基础教育圈”为抓手、建设“多元·共生·融合”的闵行基础教育国际化新愿景,并提出“一体两翼”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推进路径——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体,以“本土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本土化”为发展两翼.其中,“国际教育本土化”旨在积极引进、吸纳以国外先进课程资源为主的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其本土适应性研究,优化闵行课程与教学,提升闵行本土教育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融合教育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制定和遵循政策是其高标准开展融合教育的一贯原则。1975年以来,美国系列联邦教育法律始终贯彻融合教育理念,其法案中关于融合教育政策演变目标从人本补偿走向全人发展,参与主体实现了权力博弈与责任分担并进,治理结构从扁平形式走向扁平实质,运行机制从制度“面”发展到制度“体”。数年来,在政策推动下,美国提高了融合程度和教育质量、构筑了多元主体支持保障体系、推动了教师资格认证和教育惩戒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经历了教育模式移植、本土探索、国际化战略确立与发展、"国际本土化"与"本土国际化"四个阶段。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新加坡政府和高校从各自层面制定出了符合各时期自身发展的国际化政策和措施。随着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新加坡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发展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一、诗文诵读教学“本土化”策略的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是“诗词之乡”,从北流的丰厚文化积淀这一本土资源出发,把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与本土诗词文化相结合,既体现了追求“爱国爱乡”的核心价值,又体现了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典诗文诵读的“本土化”策略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教学流派的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教学流派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发展时机:人文社会学科的丰富、文化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环境的出现是教学流派繁荣的外部机遇:相关文件政策的出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本土教学理论的高度认同与探求、教育实验与研究的丰富是教学流派繁荣的内部机遇。教苑阵地学派林立、群星争辉的繁荣发展景象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是教育教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需求,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推手。  相似文献   

15.
语言,即思想之舟舆。国际中文教育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中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巴友好背景下持续升温,但受其国内语言教育环境影响,面临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挑战。本文认为:新时代巴基斯坦国际中文教育要以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教育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本土化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巴基斯坦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在国家、政府、民间层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及成效。但依然存在合作办学规模欠佳的问题表征,其他表征还包括双边职业教育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国际化程度低、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完善。深究其问题根源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教育体系和政策差异、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对此,需构建四级教育经费资助体系,引进多方教育资本;增加教育互信,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中国—东盟高等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构筑双边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方法,从目标设定、主题内容、演变逻辑三个方面考察我国中小学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政策变迁。研究发现,不同历史阶段下的目标指向分别为:树立“面向世界”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开放与国际意识”,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主题内容上不断回应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关注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议题;在全球文化上重视语言和思想传播,在全球联结中由侧重“引进来”到“走出去”。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发展体现了从政策文本到政策话语的演变逻辑。未来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索从服务于社会走向赋能于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本土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师作为政策话语的“阐释者”实践全球素养教学。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资格框架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议题,也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制度保障。随着菲律宾职业技术教育外部发展日渐受阻、内部体系日渐完善以及国际合作日渐拓宽,菲律宾政府建立了菲律宾国家资格框架。其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完善阶段和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兼具独立性与衔接性、工业部门的参与、完善的保障体系、信息化管理和国际化发展等特点。借鉴菲律宾国家资格框架的经验,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建设需进一步加快立法工作、建立管理机构、构建信息平台、整合探索经验以及重视国际对接。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是当前教育学界学人的众望所归。然而,从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深受“西学”的影响,以致于我们不能实现教育理论研究在元理论或元话语层面的本土化。默顿的中层理论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即在西方的元话语或元理论与中国的本土实践之间构建中层理论以实现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在中层理论层面的突破需要研究者要以理性的批判精神对待“西学”、深入本土教育实践和有本土问题意识、具有世界性视野、珍视本土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宁波市对学前教育颁布的政策快速增长。以麦克唐纳尔与艾莫尔政策工具框架为依据进行分析可知:(1)命令性、激励性的工具比较常用;(2)政策工具使用缺乏优化配置;(3)政策工具的选择指向短期目标的实现。对此,文章提出:完善教育政策工具的配置与组合,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供给和质量保障体系,并促进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