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原位癌成分和早期浸润灶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51例AIS、88例MIA、4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54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组织中β-Tubulin-Ⅲ、CD34、CD31、FⅧRAg和CollagenⅣ-Laminin的表达。结果β-Tubulin-Ⅲ在IA(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以及实性腺癌)中均强阳性;在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中均阴性;在原位及浸润性黏液腺癌中均阴性。AAH、AIS及MIA原位癌成分的基膜和间质细胞中CD34均呈阳性,原位黏液腺癌及各类IA中无CD34阳性的间质细胞和基膜。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有CollagenⅣ-Laminin阳性的基膜围绕,后两者基膜显著增厚;各类IA成分无基膜围绕。结论β-Tubulin-Ⅲ可作为非黏液型肺腺癌早期浸润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6例肺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33例原位腺癌、22例微浸润性腺癌、26例附壁生长为主型的浸润性肺腺癌(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LPA)组织中TGF-β1、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早期肺腺癌中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增高TGF-β1、p53蛋白阳性率升高,E-cadherin蛋白阳性率降低(P0.05)。在微浸润性腺癌及LPA浸润成分中TGF-β1、p53阳性率高于非浸润成分,E-cadherin阳性率低于非浸润成分(P0.05)。AAH、原位腺癌中TGF-β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微浸润性腺癌和LPA的非浸润成分中TGF-β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TGF-β1、p53、E-cadherin蛋白在早期肺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检测TGF-β1、p5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 glass nodules,p GGN)的病理组成,并分析结节内各成分在形成CT值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9例p GGN的肺腺癌结节CT值与胶原纤维、弹力纤维、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含量、肺泡间隔的关系。结果 59例p GGN中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 20例、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 19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 20例。其中AIS、MIA、IAC的结节最大截面直径均值分别为(0.73±0.33)、(1.15±0.37)、(1.48±0.46)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S的CT均值(-667±114) HU,MIA的CT均值(-634±98) HU,IAC的CT均值(-495±136) HU,三组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T值与肺泡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线性回归关系,系数为正; CT值与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呈线性回归关系,系数为负。结论 p GGN中肺泡间隔及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含量对CT值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非黏液型微小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肺非黏液型MI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行CD34和TUBB3免疫组化染色,探讨其在辅助判断早期浸润中的价值。结果 309例肺非黏液型MIA中,男女比为1∶2,中位年龄54岁,多数为体检发现(84.5%),吸烟者仅占8.1%。CT表现均为周围型磨玻璃病变(ground-glass opacity, GGO),中位直径1.0 cm,其中31.4%为多发病变,双肺者占5.5%。所有淋巴结清扫标本均未见肿瘤转移。随访期间仅有1例同侧肺叶复发。CD34在肺非黏液型MIA的非浸润成分及正常肺泡壁中呈阳性,显示出完整的肺泡壁结构,而微浸润灶中癌巢周染色明显减少,呈间断性分布,部分呈阴性。TUBB3在非浸润成分中均阴性,在微浸润灶中的阳性率达65.9%。结论肺非黏液型MIA好发生于女性及非吸烟者,且多无临床症状,约1/3为多灶性。患者预后极好,罕见复发、转移;CD34和TUBB3可作为辅助判断早期浸润灶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2-40与CD34在结直肠腺癌淋巴管、微血管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2-40、CD34和VEGF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55例结直肠腺癌及1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进行标记,检测D2-40的淋巴管密度(LVD)及CD34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结直肠腺癌、早期结直肠腺癌中D2-40抗体标记的LVD分别为26.49±7.26、13.07±3.13;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53.32±23.05、18.35±13.46,VEGF阳性率分别为82.5%、53.33%。正常结直肠组织D2-40标记的LVD、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3.54±2.69、8.79±8.83,VEGF阳性率为20%。结直肠腺癌与正常结直肠组织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者标记的LVD、MVD与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D2-40标记的LVD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密切相关,为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腺癌边缘区巨噬细胞M2表型的极化效应、边缘/中心比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巨噬细胞CD163+/CD68+表型(M2表型)在49例原位肺腺癌(AIS)、11例微小浸润性腺癌(MIA)、57例浸润性腺癌(IA)边缘区及中心区的分布规律和差异,探讨巨噬细胞边缘极化效应及边缘/中心比值在肺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采用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生存分析探讨M2表型边缘极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肺腺癌边缘区M2型巨噬细胞较中心区域呈现极性聚集,具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中位数分高、低极化组,低极化组AIS中M2型巨噬细胞计数值与MIA及IA比较未见明显差别,但其在高、极化组AIS中的计数值依次低于MIA和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边缘区巨噬细胞M2表型数量及边缘/中心比值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2=44.71,P0.01;2=21.75,P0.01)。多变量Cox生存分析表明M2表型边缘高极化状态和边缘/中心比值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P0.01)。结论:巨噬细胞M2表型在肺腺癌边缘区存在边缘极化效应,其边缘极化状态和边缘/中心比值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穿刺判断边缘极化状态或术后活检检测M2型巨噬细胞型边缘/中心比值可能是评估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单克隆抗体CK2 0在恶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转移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S P法对鼻咽非角化性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肺的鳞癌和腺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胃腺癌和结肠直肠腺癌各组总计 6 7例和 4 1例分别进行了CK2 0和CK19检测。结果 CK2 0阳性率 :肺腺癌 1/ 7(14 3% ) ,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腺癌 3/ 12 (33 3% ) ,胃腺癌 3/ 9(33 3% ) ,结肠直肠腺癌组 2 1/ 2 2 (95 5 % ) ,其他癌组织均呈阴性。结肠直肠腺癌组组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K19在上述 4 1例癌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CK2 0表达对鉴别结肠腺癌和直肠腺癌与肺腺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 ;CK2 0高表达对鉴别卵巢原发性腺癌与卵巢的结肠腺癌或直肠腺癌转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 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SCC及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CAC)组织中PD-L2的表达;分析PD-L2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关系。结果 肿瘤细胞PD-L2的总阳性率为16.8%(24/143),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 TIIC)PD-L2的总阳性率为66.4%(95/143)。肿瘤细胞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16.3%(21/129),TIIC 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65.1%(84/129);肿瘤细胞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21.4%(3/14),TIIC 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78.6%(11/1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21版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及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20年9—12月手术切除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浸润性肺腺癌2 467例, 按照WHO胸部肿瘤分类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标准判读入组病例。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和病理资料, 以及靶向基因变异情况, 比较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系统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情况, 并进一步分析新分级与靶向基因变异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共入组浸润性肺腺癌2 311例。临床分期中, Ⅰ期2 046例(88.5%)、Ⅱ期169例(7.3%)和Ⅲ期96例(4.2%)。按照浸润性肺腺癌新分级标准, 临床Ⅰ期腺癌中, 1级186例(9.1%)、2级1 413例(69.1%)和3级447例(21.8%)。在Ⅱ期和Ⅲ期病例中均无1级腺癌, 而2级和3级腺癌分别为38例(22.5%)、131例(77.5%)和3例(3.1%)、93例(96.9%)。在Ⅰ期病例中, 1级腺癌均未发现肿瘤细胞沿肺泡腔播散(STAS)、脉管和胸膜侵犯, 而在2级和3级腺癌中STAS的阳性率分别为11.3%(159/1 4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腺癌胸水细胞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ARMS-PCR法检测143例肺腺癌细胞块和269例肺腺癌组织块中EGFR的29种突变类型,并检测细胞块同时送检组织块的患者49例的一致性。结果细胞块EGFR突变型71例,阳性率49.65%(71/143);组织块EGFR突变型131例,阳性率44.26%(131/269);49例有组织块对照的细胞块EGFR结果一致性有36例,一致率达73.47%(36/49),其中细胞块EGFR的阳性率44.90%(22/49),组织块阳性率67.34%(33/49)。结论肺腺癌胸水细胞块EGFR的阳性率略高于组织块;有恶性胸水的肺腺癌患者原发灶组织发生EGFR突变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ema4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5例大肠腺癌组织、19例大肠腺瘤组织和1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ema4D与VEGFR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ema4D在正常大肠黏膜表达阳性率8.33%,在腺瘤和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5.79%和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淋巴结转移、Dukes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VEGFR2在正常大肠黏膜中阳性率16.67%,在腺瘤和腺癌中表达率为21.05%和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Dukes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大肠腺癌中Sema4D与VEGFR2的表达可能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9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对109例肺腺癌标本重新进行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评估。结果肺腺癌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气短及胸痛,CT扫描常表现为实性的结节、毛玻璃样斑块和实性/毛玻璃样斑块。肺腺癌主要组织学类型包括: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病变、浸润性病变。免疫表型:肺腺癌组织中CK7阳性率为100%,TTF1阳性率为72.2%,未见CK5/6表达。结论肺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这一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结直肠正常黏膜、70例腺瘤、128例腺癌组织中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NKD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依次降低(P0.05),其在轻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与Cyclin D1阳性率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中均依次升高(P0.01),且Cyclin D1在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中度及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NKD1、β-catenin、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癌分化程度、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NKD1的阳性率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呈负相关(r_s=-0.645,P0.0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Cyclin D1阳性率呈正相关(r_s=0.618,P0.01)。结论 NKD1、β-catenin、Cyclin D1三者可能参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评价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ilva分型在HPV相关性子宫颈腺癌(HPV-associated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HPVA)及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HPVA及AIS的镜下形态,应用Silva分型标准重新分类,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子宫颈AIS的临床表现、HPV类型、细胞学结果、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中位年龄38岁,年龄以30~39岁居多;41%患者有阴道流血、白带异常及阴道排液等症状,59%患者无临床表现;HPV感染阳性率为94%,其中主要型别为HPV18型,占46%,HPV16型、45型及其它型别分别占29%、5%和5%,HPV阴性占6%;细胞学结果提示腺上皮异常占32%,49%患者表现为鳞状上皮病变,14%患者未见上皮内病变;子宫颈活检及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单纯AIS仅为34%,同时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占66%,其中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MILE)亚型占14%;49例患者行根治术,术后微浸润癌占8%,浸润性腺癌占12%,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余16例患者行子宫颈锥切术保守治疗,术后随访3~4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子宫颈AIS患者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细胞学筛查敏感性不高,HPV检测存在一定阴性值,细胞学筛查联合HPV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AIS亚型SMILE易误、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WHO组织学分类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分级系统与肺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两种分类方法对预测肺浸润性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价值。方法 收集148例手术切除的肺浸润性腺癌标本,根据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和分级。ROC曲线分析两种分类方法对肺浸润性腺癌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胸膜侵犯、气腔内扩散以及pTNM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根据WHO组织学结构为主的分类:148例肺浸润性腺癌中贴壁型28例、腺泡型101例、乳头型7例、微乳头型2例、实体型10例;以组织学分类对应的病理分级:高分化28例、中分化108例、低分化12例。根据IASLC分级系统进行分类:148例肺浸润性腺癌中高分化26例、中分化56例、低分化66例。WHO组织学分类和IASLC分级系统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气腔内扩散、胸膜侵犯和pTNM分期均相关。ROC曲线显示IASLC分级系统对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气腔内扩散、胸膜侵犯的预测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腺癌组织中HMGB1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关系.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20例肺腺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肺腺癌及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MT表型蛋白(E-ca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收集8例AAH临床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53、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p16、Ki-67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8例AAH平均年龄52岁,男女比例1:3,2例长期吸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3例既往有其他部位肿瘤病史,4例并发肺腺癌;CT检查可见肺内单发或多发小片状高密度影;镜下观察可见肿物直径1—6mm,2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均为高级别病变,其中3例可见低级别病灶区域;4例经过化疗,术后随访7例,平均随访23个月无复发或病灶增多扩大等;免疫组织化学AAH中5例p16阳性,5例TTF-1阳性,5例中除1例Ki-67增殖指数为10%外其余4例均为1%,1例p53阳性,1例EGFR阳性,c—erbB-2均阴性;4例AAH合并肺腺癌中的腺癌组织中2例p16阳性,4例TTF-1阳性,4例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2%、2%、5%和40%,1例p53阳性,3例EGFR阳性,c—erbB-2均阴性。结论AAH与肺腺癌时有相伴发生,对诊断AAH患者应结合高分辨CT密切随诊,多发性AAH通过临床、影像(CT)结合形态学改变的综合判断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腺癌各亚型EGFR和ALK基因状态分布.方法:应用ARMS方法检测手术切除肺腺癌石蜡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基因情况.结果:276例肺腺癌手术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54.71%(151/276),其中19del为28.99%(80/276),L858R为23.19%(64/276),20-ins为0.72%(2/276),L861Q为0.72%(2/276),G719X为1.09%(3/276),S768I为0.36%(1/276)和T790M为0.72%(2/276),其中包含G719X+S768I,19del+T790M,L858R+T790M各1例,ALK基因融合阳性率为5.80%(12/207),在肺腺癌各亚型中EGFR基因突变附壁状腺癌,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实体状腺癌和浸润性黏液腺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P=0.023,P<0.001和P=0.030),与其他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腺癌各亚型中ALK融合基因突变各亚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学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附壁状腺癌、腺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出现EGFR基因突变比其他亚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1例肺腺癌眼部转移病例,探讨肺腺癌眼球转移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腺癌眼球转移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1岁,以右眼渐进性视力下降6月为主诉入院。镜下可见(眼球)视神经盘处中度异型腺体呈浸润性生长,并产黏液伴坏死形成,累及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未侵透巩膜,压迫视神经,但未见明确侵犯;视神经断端及周围软组织未见癌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E1/AE3(+)、CK7(+)、TTF-1(+)、Napsin A(+)、CDX-2(-)、HMB45(-)、CK20(-)、Vimentin(-)、Ki67(80%+)。综上:腺癌,中分化,结合临床考虑肺脏来源。结论对于以眼部症状首发,有肺癌家族史和胸片提示肺部结节的患者,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缩短疾病的诊断周期,及早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