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是一种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方式。水泥厂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浆渣、废液、无机淤泥等危险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特性不同选择不同的加入点对熟料煅烧影响各不相同,本文探讨了危废加入窑系统后对熟料煅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危废热值、水分、有害成分等含量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加入点可以有效降低煤耗和氨水消耗;通过浆渣入口的调整可以降低危废对窑工况和熟料煅烧的影响;对危废喂料量及有害成分的控制可以满足水泥质量要求的同时减少危废对熟料煅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固废(危险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固态系统工艺流程,分析了危固废的水分、热值及处置量与水泥窑风、煤、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排放的相关关系,以实际工业试验验证了危固废入窑对水泥窑能耗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窑喂煤量是影响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原因,窑喂煤量随着危固废热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除尘灰和大修渣入窑处置,有助于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危固废月处置量为1 000t时,实际减煤量达3.21kg/t.cl。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危固废处置量>4t/h时,为避免窑内产生还原气氛,入窑危固废氯离子含量应<1%,碱含量<4%,此控制指标下窑系统氯离子循环富集率平均为5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进行了示范应用研究。污染土壤热解析工艺与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相结合,以窑头热风为热源采用顺流式回转烘干脱附工艺热解析处置后的污染土壤进入生料配料系统,随生料进入后续熟料煅烧工序,含小分子有机物的热解析气体通过两段式篦冷机进入回转窑内彻底燃烧分解。示范应用期间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过程中无结皮风险,对窑工况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协同处置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常规物理性能指标变化较小;煅烧出的熟料中重金属浸出量低于规范限定含量限值。根据以往运行经验,协同处置含重金属的废弃物必须配备较为完善的尾气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赵宇  曹正  赵旭红  韦娟  嵇磊  曹培 《水泥工程》2017,30(5):17-18
在生料配料过程中,配入少量不同行业的酸洗污泥,考察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不同种类酸洗污泥对熟料中可浸出重金属含量、熟料率值、抗压强度、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等参数的影响。协同处置酸洗污泥的同时,检测了烧成系统窑尾废气中的铬、镍、铅、铜、锰等重金属排放浓度。结果显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适量的酸洗污泥,不影响熟料和水泥的质量,各种气态污染物能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孔睿睿  葛楠楠  张磊  马春平  齐怀莲 《水泥》2024,(1):26-29+37
结合水泥窑系统运行情况,研究了协同处置钨渣对水泥熟料质量的影响,及其替代钙质原料的可行性,并解决其环境污染问题。结果表明: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氧化钙含量在36%左右的钨渣,处置量控制在5 t/h以内,可替代水泥钙质料,原料替代率达1.8%,且煅烧、熟料质量及其岩相状况良好。处置过程需做好配伍计算、加强过程控制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范,钨渣中磷的掺入可改善生料的易烧性,且其重金属含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
张磊  马春平  葛楠楠  孔睿睿  齐怀莲 《水泥》2023,(2):23-24+80
结合窑系统运行情况和熟料质量分析,研究了协同处置固危废后熟料重金属砷、铬变化及其在水泥窑煅烧过程中的挥发情况。结果表明:总铬的挥发率随着固危废铬投加总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泥窑煅烧过程中,总铬平均挥发率为30.52%,为了确保水泥六价铬在国标限值内,熟料总铬含量应在60.84 ppm以内。处置硫化砷渣期间,砷挥发率有降低趋势,砷平均挥发率为38.44%,且水泥重金属浸出均在国标限值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废FCC催化剂对窑运行工况及水泥熟料质量的影响,开展了废FCC催化剂特性分析、重金属浸出率及配伍方案分析试验,介绍了生产实践中协同处置废FCC催化剂的不足以及废FCC催化剂对窑尾烟气排放、生产区域水质、熟料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FCC催化剂时,需提前做好配伍计算、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废FCC催化剂应与水泥原料配比充分融合。对于氧化铝含量约35%、氧化硅含量约33%的废FCC催化剂,处置量宜<1.6t/h。  相似文献   

8.
单锋  王俊峰 《水泥》2019,(2):11
列举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特点和现状,阐述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过程中,危废对水泥窑烧成系统运行状况、熟料质量和烟气排放等的影响,并做了直接、深入的分析,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中氯离子对预分解窑系统的负面影响,本文系统地分析追踪了在生活垃圾协同处置运行前后预分解窑系统和旁路放风中氯离子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投垃圾过程中出磨生料、入窑生料、C1回灰中氯离子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5下料管热生料氯离子含量投垃圾初期突然升高后期随着旁路放风除氯效率的提高开始下降;旁路放风量为4.6%时,其除氯效率高达75.2%。同时计算得出进入循环富集和结皮中氯离子量为0.011 t/h。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填埋场陈腐垃圾的工程实例,选择某填埋场8年以上填埋龄的陈腐垃圾为研究对象,经精细化作业挖掘后,利用“某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450 t/d生活垃圾示范线项目”进行预处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由于陈腐垃圾不可燃物比例高、含水率低、有机质含量低、化学成分不同等特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陈腐垃圾时,需要对生料配比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配合。通过对比水泥窑的窑磨系统操作参数,提出陈腐垃圾的处置不会对水泥窑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且处置陈腐垃圾后的熟料强度均能满足要求。本工程实例为水泥窑协同处置陈腐垃圾技术推广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老垃圾填埋场的土地再利用或库容释放,以满足填埋场重复填埋使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由于水泥窑具有高温、碱性、负压和稳定的氧化环境等特点,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不仅解决了污泥围城的问题,而且焚烧后的污泥残渣固化为熟料可节约原料,是一种符合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的污泥处置途径。依托于中材某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项目,本文进行了81%含水率湿污泥直接入分解炉焚烧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窑协同处置湿污泥对熟料的品质不会造成不利影响,熟料的强度和重金属及其浸出含量均在相关标准限值内。  相似文献   

12.
陈友德 《水泥》2000,(9):12-13
水泥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的三个重要环节是:入窑生料质量和喂料稳定性, 熟料率值和矿物成分设计值的合理性与熟料煅烧状况,以及水泥的粉磨细度、颗粒级配、颗粒形貌等 .上述三个环节实质上反映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的工艺装备技术的状况.本文就水泥预分解窑工艺装备技术及发展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依托中材某水泥厂5 000 t/d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生产线,从原材料分析、生料磨、熟料质量、熟料产量等方面,分别探究了生活垃圾中不可燃物对水泥窑协同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料磨协同处置7~10 t/h不可燃物时,由于含水率较高,间接影响熟料的产量下降2.36%。协同处置前后,生料与熟料的化学成分,熟料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凝结时间等物理特性以及矿物成分未见明显变化,且熟料重金属浸出液成分在相关标准限值内。  相似文献   

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是实现固废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铜渣、硫酸渣、混合污泥的四条生产线的固体废物(飞灰、铜渣、硫酸渣、混合污泥)和熟料进行了重金属总量、形态分析和浸出含量的测定。重金属总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固体废物中重金属含量非常高(如混合污泥中的铬元素甚至达到1.8×104 mg/kg),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而直接堆存或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本论文利用自主研发的连续浸提装置通过BCR连续浸提法对固体废物和熟料中的重金属(As、Cr、Cd、Cu、Mn、Ni、Pb、Zn)进行了形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形态以弱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经过水泥窑煅烧后,熟料中的重金属形态以残渣态为主,说明固化效果良好。实验采用标准方法对水泥胶砂试块进行养护,并对养护后的试块进行浸提,以基准水泥作为参照,结果显示在现有固废添加量下,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生产的水泥产品中的重金属向环境迁移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
黄翰卿  胡嘉文  杨超龙 《水泥》2023,(11):30-33
为了实现胶合板厂废胶渣的无害化处置,同时为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减少煤炭消耗,进行了以下研究:通过对废胶渣化学成分与燃烧特性分析(TG、DTG、DSC),确认了废胶渣作为水泥窑替代燃料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处置废胶渣4 t/h下窑尾烟气成分与熟料煤耗、品质的变化,确认了处置废胶渣4 t/h可以实现降低煤耗1.57 t/h,同时不会对熟料质量造成影响,但是要注意过程中窑尾烟气总有机碳的变化;研究了废胶渣破碎与输送效率的提升方法,通过新增剪切式破碎机专门破碎废胶渣,弥补了SMP自带破碎机效率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问题,通过在易架空位置增加固定推料器与振打电机等方式提升了废胶渣的输送效率。最终实现了6 000 t/d水泥窑处置废胶渣4 t/h,并对窑尾烟气与熟料质量没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的技术优势、主要成本及处置途径的选择;详细介绍了济源中联水泥窑工艺及协同处置污泥工艺流程设计、废气处置流程设计;分析干化城市污泥的化学成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可处置性,对投加污泥前后熟料进行比对分析。在项目前期通过对初步设计的优化,和项目调试期的一些技改,有力地推动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城市污泥)项目的正常化生产,为真正实现城市污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供了一条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使用废纺作为替代燃料,代替煤炭,降低煤耗。通过安装专家智能优化系统,迅速及时调节分解炉用煤量,稳定分解炉出口温度,提高并稳定入窑生料分解率,实现分解炉用煤自动控制,并打通生料质量控制系统与专家智能优化系统联合控制,实现分解炉用煤量在线监控,为处置替代燃料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入窑生料的稳定性,增加熟料产量及熟料强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结合窑系统运行情况,研究了水泥窑协同处置高氮固危废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有机溶剂(DMAC)为稳定高氮物料,单独入窑对NOx排放和CO无明显影响;废有机溶剂(DMAC)与碱性铝灰以及酸性蒸馏残渣混合后,稳定有机氮被分解转化为不稳定氮化物,入窑后氮氧化物显著增加,最高达到197.2 mg/m3。铝灰因含丰富的氮化铝,入窑有利于氮氧化物排放,相较于未处置固危废期间最多降低了25.7 mg/m3。水泥窑氮氧化物含量的高低主要受入窑物料氮化物稳定性及其均化发酵程度的影响,为降低氮氧化物的波动,每坑浆渣调配完成后至少均化发酵1周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电解铝大修渣后熟料碱含量、熟料强度、三率值以及煤耗的变化,以揭示大修渣的成分对水泥质量的影响,以及其原燃料替代情况。结果表明:大修渣碱含量为影响水泥窑况的主要因素,且处置量控制在生料量的2%以下为宜;大修渣能有效提高熟料28 d强度,协同处置期间,熟料3 d抗压强度平均降低1.2 MPa,28 d抗压强度平均增加2.3 MPa,熟料标准煤耗平均降低3.03 kg/t,有效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是近几年水泥企业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新兴的危废处置方式。水泥生产结合危废处置,如何做到既能控制好水泥熟料的产量和品质,又能最大化实现危废处理,是对现有水泥生产运行人员提出的新要求。MES作为面向生产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具备的数据管理、排产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功能,可以有效地为水泥企业解决跨行业的痛点和难点,协助水泥企业实现水泥熟料生产和危废处置安全、可靠的协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