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桂林市历史建筑测绘建档项目中,综合采用全站仪传统测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设站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各种方式采集的离散点、实景模型和点云数据,生成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满足了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全面测绘、典型测绘或简略测绘的不同要求.为今后采用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满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建筑保护、建筑立面改造等非传统测绘需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科技发展,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以青岛迎宾馆的测绘修缮为例,介绍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中的作用,运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与手段,建立历史建筑的数字三维模型,为其他历史建筑的数字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历史建筑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势在必行。而历史建筑建档是历史建筑保护的基础工作,是保护和再利用城市历史建筑的依据。本文选取台州市历史建筑海门老街武圣庙,综合应用历史建筑点云数据、DLG、三维模型等数据,运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新测绘技术,开展历史建筑建档探析工作,为建立台州市120处“一幢一档”历史建筑资料库,推动台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历史调研和三维测绘两个方面,介绍了南满洲工业专门学校保护工程的前期调研工作。首先通过文档资料调研、现场踏勘等方法完成历史调研,了解历史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风格、历史修建过程、使用变更状况、建筑现状等,初步确定保护方向及策略;然后,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按照测绘准备、现场扫描、数据处理、绘制图纸等4个步骤实施精确测绘,补充完善图纸,为后期设计与施工提供数据基础。文章最后指出详实的前期调研可为后期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提供第一手资料,这对于保护实践工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维激光点云获取技术能快速、精确、多方位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为历史建筑测绘提供新思路.本文从三维激光点云获取技术特点及测绘历史建筑的适用性出发,介绍点云数据采集、多种数据融合处理的流程.以常州市历史建筑普查为例,论述常州市历史建筑三维激光点云获取到处理关键技术,点云成果精度符合历史建筑测绘要求,也为后续历史建筑保护和修缮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宁玲 《华中建筑》2010,28(10):148-151
在对荣巷历史街区建筑群进行测绘的基础上,该文概要分析了荣巷历史建筑的特点,同时对历史建筑的价值、保护与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历史街区是地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记忆的承载体。面对缺乏多样性和历史感的现代城市,复苏历史精神.保护和研究历史街区成为我们面对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长沙古城的历史建筑的实地测绘,感受到历史建筑的魅力,并通过文章展望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一手段在历史建筑精细测绘上存在的不足,结合项目实践,提出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数码相机等技术手段的历史建筑精细测绘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形成了完整的内外业作业流程,可为类似项目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历史保护建筑的数字化保存需求, 对比传统虚拟现实技术采集周期长、工作量大、再现展示不方便等问题, 研究了基于实景照片的三维全景图像再现方法, 并结合历史保护建筑的特性, 以热点交互的方式融合其历史轨迹资料、重点部位特写及工程相关数据, 形成历史保护建筑的数字化档案馆。结合封装发布技术, 将三维全景成果方便地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展示。  相似文献   

10.
王孝慈 《中州建设》2009,(14):67-68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置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相似文献   

11.
在优秀历史建筑检测中,对优秀历史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结构体系建立三维的信息化模型可以完整地复原其全面、真实的历史信息,为优秀历史建筑的修复、加固设计提供更翔实的基础技术资料。以某砖木结构的优秀历史建筑检测为例,运用Auto CAD进行主要房屋建筑、结构及代表性保护部位的三维模型构建,形成整体三维空间模型,直接房屋建筑结构形式,为进一步的加固、修复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历史文化主要以近代发展史为重要展示载体,历史建筑也以近代、现代建筑为主。在对南宁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进行研究时,发现南宁关于历史建筑在保护机制、保护法规、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此,本文结合以上现实问题对南宁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历史建筑是我国城乡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具有类型丰富、分布广泛、特色鲜明等特征,自2008年列入法定保护对象以来,得以深入人心,获得国家层面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及管理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分析入手,剖析其在思想认识、管理机制、配套法规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原因,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内外在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经验,分析未来历史建筑在保护修缮、功能改善及管理机制方面的对策建议,探索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里院建筑街区是青岛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建筑形式,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针对里院街区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的现象,为达到保护里院建筑街区的目的,里院街区基础资料的获取尤为重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里院建筑街区进行数字化精细建模,发掘里院建筑街区的空间尺度规律及建筑风格等信息,为里院建筑街区的数字化保护及维护修缮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郝娟 《规划师》2008,24(Z1)
浦东新区历史建筑保护曾经存在因项目开发而导致历史建筑被拆毁、因经费缺乏而导致历史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因法律法规刚性度不够而导致保护历史建筑行为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近年来,浦东新区通过明确保护范围、实施分类保护、构建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等方式实现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建立保护的长效机制,确保历史建筑得以长久保存.  相似文献   

16.
毛建东 《建筑》2020,(17):74-75
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结晶的物质载体和重要见证。BIM的引入在设计领域的其他类型建筑设计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引入BIM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中已是势在必行。构建历史建筑的综合信息资源库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历史建筑的BIM数据库包括历史建筑的几何数据库、档案信息数据库、修缮保护方案库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应保尽保、科学修缮、合理利用"原则,积极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导则编制、价值评估体系构建、保护利用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不断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精细化、规范化.自2004年启动实施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以来,全市成功抢救并保护1611处、88.68万平方米历史建筑.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测绘成果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分析了测绘成果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空间信息技术等现代测绘新技术手段在历史文化遗产发现、保护和管理中的若干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中国历史建筑的现状,阐述了在历史建筑认定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分析历史建筑不同于文物建筑的认定标准、保护原则和做法、产权人意愿对认定过程的影响、通则式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可行性等现实问题,并且提出针对历史建筑的权利、义务和荣誉相对等的保护制度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保留保护与修缮涵盖了历史建筑的日常使用、档案管理、检测鉴定、修缮设计、修缮施工等具体工作,已基本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体系和修缮技术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保护城市建筑遗产意识的提升,上海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对其保留保护及修缮现状及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文章对上海市历史建筑保留保护和修缮概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目前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提高本市历史建筑保留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