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外周血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白细胞介素(IL)-35浓度,并研究IL-35对sCD40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深静脉血栓急性期患者30例(DVT组)、健康对照者30名(HC组)外周静脉血3 mL。ELISA检测外周血清IL-35、sCD40L、IL-1β、IL-18的水平;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并分为3组,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sCD40L组(25μg/mL sCD40L)、IL-35组(20 ng/mL IL-35和25μg/mL sCD40L);CCK8法检测HUVECs的活力;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β、IL-18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GSDMD-N、cleaved 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果 DVT患者外周血IL-3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者,sCD40L、IL-1β、IL-18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DVT患者外周血IL-35与sCD40L呈负相关。体外实验表明:IL-35能抑制sCD40L诱导内皮细胞活力的损伤,降低sCD40L组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宁心方对人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机理。方法:以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为靶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或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兔血清,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人单核细胞系U937与HUVECs的粘附,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结果:ox-LDL显著增强单核U937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粘附,如在试验体系中加入灌服补肾宁心方的动物血清,则粘附率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ox-LDL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补肾宁心方中药灌服血清可显著下调内皮细胞表面ICAM-1、VCAM-1以及E-选择素的表达(P<0.01)。结论:补肾宁心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从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1(VCAM-1)及P-选择素在机械性牵张力诱导HL-60细胞向小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分离的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在一定压力下灌流HL-60细胞,使之与血管内皮相互作用后洗去未黏附细胞,镜下统计每个视野中黏附的细胞数。首先观察不同强度牵张力刺激对于HL-60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再利用针对VCAM-1、P-选择素的特异性中和抗体以及非特异性IgG预处理血管条,比较VCAM-1和P-选择素在牵张力引起的HL-60细胞黏附中的差别情况。结果随着施加在颈动脉的静水压增大,HL-60细胞黏附逐渐增多,说明牵张力引起的HL-60细胞黏附是强度依赖性增加的。非特异IgG预处理血管条后,黏附的HL-60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然而与此对照,VCAM-1与P-选择素预处理组都导致了黏附的HL-60细胞显著减少(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张引起的颈总动脉HL-60细胞黏附呈现压力强度依赖性关系;VCAM-1与P-选择素在机械性牵张力诱导小鼠颈总动脉HL-60细胞黏附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gRb1)对过氧化氢(H_2O_2)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为对照组、H_2O_2(20、40、80和160μmol/L)组、gRb1(10、20和40μmol/L)干预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凋亡;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1活性;硫代巴比妥比色法计算MD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_2O_2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存活率(P0.05),增加细胞凋亡(P0.05),抑制SOD1活性(P0.05),增加MDA含量(P0.05),促进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P0.05)。gRb1干预能够显著缓解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 gRb1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ICAM-1及VCAM-1蛋白表达减轻HUVECs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黏附的可能机制。方法取HTL处理的大鼠胸主动脉,检测NF-κB p65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HTL,分别对其进行时效与量效处理后,所谓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和Chop及黏附蛋白VCAM-1和ICAM-1的表达,以及内质网应激激动剂与抑制剂对HTL诱导的HUVECs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用"STRING"预测Bip(HSPA5)和Chop(DDIT3)与黏附因子VCAM-1和ICAM-1的相互作用。结果 HTL诱导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NF-κB p65表达,促HUVECs的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和Chop及黏附因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P0.05),内质网激动剂上调HTL对黏附因子的表达,内质网抑制剂抑制HTL对黏附因子的表达(P0.05);"STRING"软件预测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和Chop与黏附因子VCAM-1和ICAM-1具有相互作用。结论 HTL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HUVECs黏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rhIL-18BP)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20 ng/ml的TNF-α和不同质量浓度的rhIL-18BP孵育相应时间,提取mRNA并用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8)、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IL-8)、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sVCAM-1)的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1)IL-18BP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2)IL-18BP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s的凋亡。结论 rhIL-18BP对TNF-α诱导的内皮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并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aspin对TNF-α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HUVECs。NF-κB荧光酶报告质粒瞬时转染HUVECs,用不同浓度(0~320μg/L)Vaspin预培养,随后用10μg/L的TNF-α作用于HUVECs,荧光酶报告分析法测定NF-κB的转录活性。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的Akt水平。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及IL-6的浓度。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HUVECs中,Vaspin抑制TNF-α介导的NF-κB转录活性(P0.05),并且NF-κB下游因子IL-1、IL-6、ICAM-1、VCAM-1和MCP-1的表达降低(P0.05)。Vaspin增加了炎性因子TNF-α介导的磷酸化的Akt水平(P0.05)。结论 Vaspin抑制HUVECs中TNF-α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增强TNF-α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传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葛根素(PUR)对KKAy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KKAy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二甲双胍(MH)及葛根素(PUR)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糖代谢指标,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TUNEL法检测血管组织细胞凋亡;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糖代谢指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增加;血清中TNF-α、IFN-γ、TGF-β1、IL-1、VEGF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管组织中VCAM-1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MH组及PUR组糖代谢指标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明显减轻;TNF-α、IFN-γ、TGF-β1、IL-1、VEGF含量明显降低(P<0.05);VCAM-1和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生长素1(Ang1)基因转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ng1-rMSC)对内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经慢病毒载体介导构建Ang1-rMSC,观察VEGF刺激下不同时间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表达的动态改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黏附分子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HUVEC在20μg/L VEGF刺激下,ICAM-1和VCAM-1 mRNA水平显著升高,8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4.2倍及3.2倍。不同浓度上清液孵育的HUVEC在VEGF刺激后,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含70%Ang1-rMSC上清液孵育的HUVEC,VCAM-1与ICAM-1表达较单纯VEGF组显著下降。结论Ang1-rMSC上清液可抑制VEGF诱导的HUVEC黏附分子表达,通过Ang1基因修饰Ang1-rMSC用于抑制干细胞移植伴发的炎症反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蜂胶水提物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TNF-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CECs)活化,观察蜂胶水提物(WEP)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蜂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0μg/L TNF-α诱导体外培养HUVECs损伤,用50 mg/L、100 mg/L、200 mg/L WEP分别进行干预6 h、12 h、24 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0 mg/L WEP组和200 mg/L WEP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不同浓度WEP组ICAM-1和VCAM-1荧光强度随WEP浓度的增加下调。析因分析结果显示,用200 mg/L WEP和氟伐他汀钠(FS)联合预处理组与单一药物预处理组比较,ICAM-1和VCAM-1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WEP能够减少ICAM-1和VCAM-1的表达,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随WEP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效应增强的趋势。WEP与FS联合用药,对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受损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内皮细胞自身的影响。方法利用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和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正常内皮细胞和受损内皮细胞,用酶联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和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正常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作用不明显(P>0.05),而对受损内皮细胞VCAM-1和ICAM-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P<0.01)。结论正常和受到氧化损伤的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对正常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没有影响,而对受损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有下调作用,说明内皮细胞可通过下调黏附分子的表达来实现自身的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选择素)、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随机选取年龄、孕周、孕次相匹配的子痫前期孕妇9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9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中ICAM-1、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浆ICAM-1、P-选择素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ICAM-1、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子痫前期组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23,P<0.05);两组孕妇血浆均有ICAM-1、P-选择素和D-二聚体的表达,子痫前期患者血浆ICAM-1、P-选择素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子痫前期组三者之间相互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489, r=0.561和r=0.517,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ICAM-1、P-选择素和D-二聚体的高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这些指标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花含药血清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对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选择素(P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培养、RT-PCR、Western blotting、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技术,观察在常氧、缺氧、复氧及红花含药血清干预等不同条件下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氧组1、6和12 h各个时点P-选择素及ICAM-1 mRNA及蛋白水平与同时点常氧组明显差异。缺氧1 h后再给氧(缺氧复氧组)1、6和12 h后P-选择素及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时点缺氧组及常氧组;缺氧1 h后再给氧同时给予红花含药血清干预各个时点P-选择素及ICAM-1 mRNA及蛋白明显低于单纯缺氧复氧组(P<0.05)。结论:缺氧复氧条件下P-选择素及ICAM-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肺栓塞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红花注射液对其有显著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观察恒磁场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凋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分泌与表达及HUVEC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黏附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第3代的HUVEC,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AngⅡ(10-6 mol/L)组及AngⅡ+不同磁感应强度(1 Gs、5 Gs、10 Gs、20 Gs)的恒磁场组。各组细胞于单纯培养或磁场作用24 h后收集样品,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 (TUNEL)和流式细胞仪碘化丙锭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中ICAM-1、VCAM-1的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计数法观察HUVEC与THP-1的黏附率。 结果: AngⅡ10-6 mol/L可诱导HUVEC凋亡(P<0.05 vs 对照组),而1 Gs、5 Gs、10 Gs和20 Gs恒磁场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10-6 mol/L)组HUVEC的ICAM-1和VCAM-1含量和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 Gs、5 Gs、10 Gs和20 Gs恒磁场组细胞ICAM-1的含量和表达量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 (10-6 mol/L)组HUVEC与THP-1的黏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 Gs、5 Gs、10 Gs和20 Gs恒磁场组HUVEC与THP-1的黏附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 结论: 恒磁场可拮抗AngⅡ的作用,抑制HUVEC凋亡、HUVEC的ICAM-1和VCAM-1分泌与表达及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运用LPS(1 mg/L)诱导HUVECs炎症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AHV-PI组和AHV-PI+LPS组。MTT比色法检测HUVECs的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s的形态变化,筛选出AHV-PI最适浓度为5 mg/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胞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HUVECs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组织因子(TF)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胞核内NF-κB亚基p65激活转位情况。结果:LPS组细胞明显梭形化,长宽比增大,呈成纤维细胞状,胞浆出现颗粒样物质。AHV-PI浓度低于5 mg/L时对HUVECs的活性和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可减轻LPS引起的HUVECs的活力抑制和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LPS组上清液中TF和ICAM-1含量升高,胞内T-PA和PAI-1表达减少;与LPS组相比,AHV-PI+LPS组上清液中TF和ICAM-1的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内T-PA和PAI-1表达增多,细胞核内NF-κB p65表达减少。结论:AHV-PI能减轻HUVECs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抑制细胞因子分泌及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HUVECs作为靶细胞,用高脂血清制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κB 抑制蛋白α(IκB-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丹皮酚能使高脂损伤的HUVECs存活率增加,形态趋于正常;降低NF-κB p65 mRNA的表达,提高IκB-α的表达;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论:丹皮酚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F-κB/IκB通路,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这可能是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槐榆煎剂对肛肠手术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槐榆煎剂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0的含量;HE染色法检测肛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肛周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给予槐榆煎剂干预后,可抑制肛肠手术后大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的升高与IL-10含量的降低,减轻大鼠肛周组织的水肿及充血程度,抑制肛肠手术后ICAM-1、VCAM-1和NF-κB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槐榆煎剂可调控血清中TNF-α、IL-6与IL-10的含量,并影响肛周组织中ICAM-1、VCAM-1和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阿利吉仑(aliskiren)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新生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肾素组,ELISA法测定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ICAM-1的蛋白水平。将常规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以及aliskiren低剂量(1μ mol/L)、中剂量(10μ mol/L)和高剂量(100μ mol/L)组。MTT法和BrdU法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测定HUVECs的迁移率,以HUVECs在Matrigel胶上形成管腔结构情况来判断其血管形成能力。ELISA测定炎性细胞因子TNF-α、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素、TLR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肾素能够刺激HUVECs炎症因子的分泌及TLR4的表达;aliskiren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VECs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降低MCP-1、TNF-α、IL-6水平及肾素、MMP-2、MMP-9的表达,抑制TLR4表达(P<0.05)。结论: Aliskiren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HUVECs新生血管形成能力,可能与其下调肾素表达抑制TLR4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及MMP-2、MMP-9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与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啦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调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n=18)和抗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18),按不同梗阻时间(1、3、7d)再分为3组,另设假手术组(n=6)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P-选择素、ICAM-1及DC在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大鼠UUO第1d起即见P-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上调,伴随CDla^ CD80^ DC在以肾间质为主部位的浸润。第3d P-选择素明显表达,ICAM-1以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且CDla^ CD80^ DC显著增多。至第7dP-选择素表达遂下调,ICAM-1表达明显增强,而CDla^ CD80^ DC在肾间质分布聚集达峰。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ICAM-1表达受到抑制,CDla^ CD80^ DC分布聚集减少,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P-选择索等黏附分子介导树突状细胞迁移聚集,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病理损伤过程,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黏附调抑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抗衰老Klotho蛋白对高糖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设置PBS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组、33.3 mmol/L葡萄糖组、0.1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1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和10μmol/L Klotho+33.3 mmol/L葡萄糖组。使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同时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变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33.3 mmol/L葡萄糖能够显著降低HUVECs的细胞活力,增加细胞中ROS的含量,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性和MDA含量,降低SOD和GSH的活性,同时降低NO分泌,诱导ET-1、ICAM-1分泌及细胞中NF-κB蛋白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Klotho蛋白和33.3 mmol/L高糖同时作用HUVECs时,细胞活力逐渐上升,ROS和MDA含量以及LDH活性逐渐下降,SOD和GSH活性则逐渐上升,同时NO分泌增加,ET-1、ICAM-1分泌及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抗衰老Klotho蛋白能够提升高糖作用下HUVECs的细胞活力,减少高糖诱导的ROS生成及氧化损伤,恢复HUVECs的正常分泌功能,并通过减少NF-κB蛋白表达发挥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