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外科手段,早在1980年11月我院就成功地开展了冠脉搭桥术.根据术中是否应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 搭桥(OP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CCABG).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消除了体外循环(CPB)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近年来倍受关注。我院自2002年4月以来施行了OPCABG18例,同期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10例。现将麻醉方法和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gmfting,OPCABG),由于不需体外循环,减轻了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大大降低,已成为当代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热点术式之一。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施行OPCABG手术28例,均获得成功,现将麻醉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0PCABG)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已被能开展此手术的许多医生认可。除有些医院仍对所有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体外循环外,OPCABG对大部分搭桥患者是适用的,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现将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进行的6例OPCABG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赵新艳  沈娟  何林 《四川医学》2003,24(11):1178-117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消除了体外循环 (CPB)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 ,近年来倍受关注。我院自 2 0 0 2年 4月以来施行了OPCABG18例 ,同期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CCABG) 10例。现将麻醉方法和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分为两组 ,OPCABG组 18例 ,CCABG组 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等药物 ,并延续至术晨。1 2 麻醉方法 :手术前夜或术前 2h口服安定 5~ 7.5mg ,术前 30min肌注吗啡 10mg ,东莨菪碱 0 3mg…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就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非体外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予以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OPCABG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途改体外循环下进行,另2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进行搭桥1~5支(平均3.2),手术时间在2~6 h左右(平均3.3±1.2)h.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接受OPCABG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有助于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一些呼吸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年龄≥70岁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为临床高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进一步降低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2例年龄≥70岁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体外循环14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各项指标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OPCABG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600 ml、呼吸辅助时间24 h、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36 h者均少于或者低于CCABG组(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安全可行的。OPCABG和CCABG比较,OPCABG具有手术时间短、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及血管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冠状动脉搭桥术已成为治疗此类病人的主要手段,而非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即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CABG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1].我院2000年~2005年施行OPCABG 32例,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护理水平,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功能不全患常伴有多个重要脏器功能减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危险性大大增加[1]。我们于2004年9月起,在安贞医院麻醉科进修期间及在我院共对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麻醉。现将麻醉管理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搭桥术19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齐鲁医院施行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穴CPBCABG雪9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穴OPCABG雪74例,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穴CABG VP雪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死亡6例,死亡率3.1%。体外循环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为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为2.7%,冠状动脉搭桥加瓣膜置换术死亡率为10%。短期随访3~6个月,症状消失占93.0%,症状明显减轻占5.4%。结论:患者近期随访效果良好,3组的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穴P>0.05雪。  相似文献   

11.
董长生 《当代医学》2011,17(12):69-69
目的 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对32例患者采用复合麻醉,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全组患者顺利完成OPCABG,无麻醉并发症.术中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平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合理的麻醉用药可使OPCABG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更快康复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NPBH)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减退的近期效果,探讨左室功能减退患者的手术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73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减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OPCABG组(40例)和ONPBH组(33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 ONPBH组桥血管数量多于OPCABG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长于OPCABG组,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术后血浆总量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均大于OP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LVEF和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LVEF和LVEDd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与ONPBH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减退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相较ONPBH,OPCABG能缩短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PB-CABG)与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按是否应用心肺转流(CPB)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PB-CABG组,n=30)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组,n=30)。于术前、术后2、6、24h采集血标本,Olympus 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ELISA法测定心肌钙蛋白(cTnI)含量。结果: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6、24h各时点pCK-MB、cTn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CPB-CABG组相比,OPCABG组术后2、6、24h各时点CK-MB、cTnI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能显著减轻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秀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89-1890
<正>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的一种有效方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外科医生在跳动的,无体外循环支持的心脏上实施手术[1]。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OPCAB具有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但此类患者大多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术后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对术后护理提出更高要求。我院2005年2月至2006年11月开展OPCAB21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对冠心病患者术后肌酐清除率、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观察组予以OPCABG,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肾脏生化指标(SCr、NAG、BUN、肌酐清除率)变化情况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 SCr、NAG、BUN水平及肌酐清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肾脏各生化指标水平,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0PcABG的麻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麻时间(175±45)min,无一例改体外循环,无麻醉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麻醉要求较高,麻醉处理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心肌氧供与氧耗平衡,良好的麻醉管理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欧阳庆  谢双  周扬飞 《中外医疗》2012,31(26):161-16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1月126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配合方法。结果该组126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积极的护理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健康,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2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护理配合。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术后心功能改善。结论专业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2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CTS、OCTOPUS血管固定器,搭桥1~5(平均3)根.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20±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1 0月 ,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 ,给 4 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 ,其中 1 5例全部采用乳内动脉 (1 7支 )和桡动脉 (1 8支 )作为移植血管材料。共搭桥 35支 ,平均 2 33支。术中使用CTS心脏固定器。结果 全组无术中需转体外循环情况 ,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塞 ,无死亡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 ,住院天数为 1 3~ 2 7天 ,平均 1 6 5 2天。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近期效果与同时使用静脉桥的搭桥术相同 ;围手术期无动脉性桥血管痉挛的情况发生。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