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早期综合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4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1例),两组均给予胃肠道外营养和/或鼻饲管喂养、早产儿常规护理、抚触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部感觉运动干预、合适的喂养护理技巧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胃肠外营养、鼻饲喂养及平均住院时间;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时的日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率等.结果 干预组胃肠外营养时间、鼻胃管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时日龄均早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时间,促进早产儿尽早完成向经口喂养模式的转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喂养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口喂养综合干预 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 方法 便利选取104例在NICU住院的早产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吞咽训练及触觉/动觉刺激联合应用的经口喂养综合干预 。 结果 对照组49例,干预组47例完成全程研究。两组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干预组干预第7天、14天时非营养性吸吮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干预组经口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达完全经口喂养时,干预组早产儿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口喂养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改善经口喂养表现,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建立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获得早产儿喂养的最佳证据。将2019年1~3月住院早产儿96例列入对照组,2019年5~7月住院早产儿129例列入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统计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基于最佳证据的早产儿喂养护理方案,可规范护士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提升早产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操应用于改善早产儿口腔喂养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96例住院早产儿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编呼吸训练操实施干预。结果 观察组干预10 d、15 d后非营养性吸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经口喂养至全口喂养过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呼吸训练操应用于早产儿可提高口腔喂养能力,加快经口喂养进程。  相似文献   

5.
张岚  何娇  乐琼 《护理学杂志》2021,36(16):25-28
目的 探讨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效果、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入住NICU的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5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口腔运动干预,2次/d,每次5 min;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每次口腔运动干预过程中播放家属录制的音频和(或)视频.结果 干预组干预第3、6、9天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接受康复科会诊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家属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属声频音乐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加速喂养进程,促进早产儿康复,从而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捏脊联合腹部按摩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于餐后1h进行捏脊联合腹部按摩护理,2次/d;对照组于喂奶前30min予以金双歧250mg口服,3次/d。干预10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联合腹部按摩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优于金双歧口服法,且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采用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新生儿科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完成研究56例),对照组(60例,完成研究53例);在发展性照顾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婴儿主导喂养方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医生主导喂养方式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经口喂养康复、生化、免疫、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过渡时间,以及N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低于对照组,CD3+和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早产儿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联合婴儿主导喂养方式能提升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营养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进程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为早产儿营养支持提供参考。 方法 将114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饲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即用0.1 mL母乳(3滴)滴至早产儿舌下,并给予安抚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同时用3 mL母乳将大棉签浸润后放置在距离早产儿鼻腔2~3 cm处进行嗅觉刺激。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全经口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出院体质量、喂养不耐受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母乳嗅觉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缩短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过渡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肠外营养维持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嗅觉和味觉刺激对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进程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为早产儿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将165例早产儿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6例和干预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饲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嗅觉和味觉刺激,即在管饲喂养前5 min用浸润母乳的纱布接近早产儿鼻孔提供嗅觉刺激,将母乳涂抹于早产儿嘴唇和舌头提供味觉刺激.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喂养过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肠外营养维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住院时间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自发性肠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开展嗅觉和味觉刺激有利于缩短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进程,缩短喂养过渡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及肠外营养维持时间,促进早产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和口腔支持(OS)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将193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NNS组64例,NNS+OS组6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经口喂养护理,NNS组在常规喂养前15 min给予NNS 10min,NNS+OS组在NNS组基础上于喂养时给予OS。结果 NNS组和NNS+OS组喂养过渡时间、首次喂养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NS+OS组首次经口喂养5min摄入量与NNS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喂养成效、效率,摄入奶量及漏出量的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常规给予NNS训练,同时辅以OS,可缩短经口喂养进程,使喂养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1.
多潘立酮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7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均给予保暖、抗感染、静脉营养、留置胃管鼻饲喂养.同时予以妈咪爱及胃蛋白酶助消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腹部按摩,观察患儿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达经口全胃肠喂养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缩短.胃潴留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多潘立酮联用腹部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肛门刺激预防早产儿胎粪排出延迟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住院号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早产儿出生后12h内用10~12F医用橡胶肛管进行肛门刺激。结果两组初次排胎粪时间、每天大便次数、胎粪排清时间、需光疗例数及喂养不耐受例数、体质量增长速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肛门刺激能有效预防早产儿胎粪排出延迟,减轻黄疸,减少喂养不耐受,加快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营养风险早产儿进行喂养延续护理管理,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方法 将80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喂养方案干预,评估出院早产儿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6个月体格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体格生长发育Z评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长再入院率及纯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 纠正月龄3、6个月观察组身长及其Z评分、体质量及其Z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早产儿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营养风险早产儿进行喂养延续护理管理,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眼罩蔽光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眼罩蔽光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温箱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眼罩蔽光护理,观察两组进奶量、体重、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 住院15 d观察组进奶量、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配戴眼罩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5.
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华蓉 《护理学杂志》2011,26(23):29-3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包括住院期间指导家长掌握早产儿喂养、护理知识,出院后进行电话咨询、上门访视、预约早产儿专家门诊、开通网络服务,及时解决家长护理早产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结果 3个月后,两组生长发育指标及1年后患病率比较,除鹅口疮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患病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出生体重1000~2000 g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72 h内实施音乐干预,3次/d,15 min/次,直至出院前.其他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体重增长、对疼痛刺激即针刺足跟采血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每日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足跟采血后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刺激前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缩短机体疼痛刺激阈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出生体重1000~2000g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72h内实施音乐干预,3次/d,15min/次,直至出院前。其他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体重增长、对疼痛刺激即针刺足跟采血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每日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足跟采血后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刺激前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疗法能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缩短机体疼痛刺激阈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ICU环境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60例早产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环境管理,即控制噪声和光线的刺激,加强鸟巢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体质量、身长、头围增长速度及每日摄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其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环境管理能满足早产儿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蔡慧婷  韩旻 《护理学杂志》2020,35(10):13-1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11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32例作为对照组,在早产儿常规护理基础上,按照常规实施营养支持。选择2019年1~10月在NICU住院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42例作为干预组,实施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根据医护共同制定的早产儿营养支持方案实施营养支持及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出院时体质量、身长、头围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胎龄≤34周的早产儿实施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但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无明显改善。建议在做好营养管理的同时,注重出生后并发症防治和发育支持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实施视听、感知和运动等早期护理干预,并在婴儿6个月及1年时对两组早生儿的发育智商进行检测评估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适应性、运动能力、感知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行为智能发育,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