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欧博鼻炎冲剂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实验大鼠血清IL-4(interleu-kin-4)、IL-5(interleukin-5)、总IgE的影响,探讨其对变应性鼻炎实验大鼠模型的作用与疗效。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以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作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组。给药28d后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4、IL-5、总IgE的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4、IL-5、总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IL-4、IL-5、总IgE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欧博鼻炎冲剂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4、IL-5、总IgE的含量,起到抗变态反应,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病因病机入手,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R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治疗AR方式灵活多样,包括中医药内治、针灸、帖敷等外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穿心莲煎剂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实验设空白组、模型组,穿心莲组、西替利嗪组和联合用药组,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运用HE染色、ELISA、RT-PCR法分别观察各组动物鼻腔黏膜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及肺组织中Tim1、Tim3的mRNA表达。结果:穿心莲煎剂、西替利嗪和两者联合用药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变应性鼻炎豚鼠症状学积分;改善鼻腔黏膜、肺组织、肺泡灌洗液的炎症程度;上调血清中INF-γ含量,下调IL-4含量;下调肺组织中Tim1、Tim3的mRNA表达,且联合用药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穿心莲煎剂能够通过干预Th1/Th2细胞亚群平衡,进而改善鼻腔黏膜和肺组织的变应性炎症,且与西替利嗪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大猛  朱振生 《河北中医》2009,31(3):464-466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本病属中医学鼻鼽范畴,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发作常与气候变化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即变态反应性鼻炎,以阵发性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涕,伴鼻塞、嗅觉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因其反复发作,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难治病。西药疗效虽快却易复发,而中医外治法则显示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是鼻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治疗上常用鼻用糖皮质类固醇、新一代抗组胺药等药物及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常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明显、远期疗效稳定的优势,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广阔前景。本文就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患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目前现代医疗虽起效快、短期疗效显著,但也存在不良反应明显、停药易反复、适用范围局限等不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针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鼻鼽"范畴。西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与日俱新,但药物的副反应不可避免。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变性鼻炎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外治法如针刺、灸法、针药结合、穴位埋线、鼻腔割治等均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综述变应性鼻炎的多种外治法,并提出评估及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史春和  韩福谦 《河北中医》2012,34(7):1094-1097
变应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涕及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病症,是鼻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明显增加,约为10%~25%[1].西医治疗以脱敏疗法和抗组胺药治疗为主,可缓解症状,但容易复发,难以根治[2].中医学通过整体观念,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为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本病以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为主要症状,有慢性迁延性、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与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分泌旺盛、感觉神经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57-260
就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诊疗方法进行综述,包括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运气学说、寒邪、外寒内热、火热、正气虚衰等)认识,以及分型辨证论治(肺寒饮犯,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旨在明确中西医在诊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各自优劣。参考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13.
《上海针灸杂志》2011,(1):37-37
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多因素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在AR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起源于CD4+脊髓造血前期细胞,然后由骨髓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系统,此时处于未成熟状态,只有当它们的前体细胞迁移到最终定居的部位才能分化成熟。在人体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上迎香、上星、足三里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对Th1/Th2的平衡失调的调控作用,以期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客观依据,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针灸治疗组(30例),设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2)治疗前、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进行以下项目的观察: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②采用鼻额镜观察鼻黏膜。(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1)针灸治疗组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的IL-4、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针灸治疗组的GM-CSF水平与IL-4呈正相关(P<0.01),与IFN-γ呈负相关(P<0.01)。(3)针灸治疗组经治疗后IL-4和GM-CS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后IL-4、GM-CSF、IFN-γ水平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灸上迎香、上星、足三里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加强机体免疫力。(2)针灸上迎香、上星、足三里穴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磊  张小梅 《河北中医》2015,(3):466-468
儿童变应性鼻炎也称儿童过敏性鼻炎,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在我国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约为10%[1],且呈不断升高趋势,多见清水样涕、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儿童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鼽嚏范畴,中医药内服外治疗效明显,较西医治疗手段多,副作用少,费用低,复发率小。兹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从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外治法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缺乏简明扼要的诊疗指南。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作用途径、作用靶点等的研究也较少,希望以后能有更深一步研究,制定中医治疗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制及高质量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结合分析多种针灸疗法如针刺、灸法、穴位敷贴、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等,旨在总结变应性鼻炎的多种针灸疗法,并提出评估及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指标因素。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有关的文献,总结变应性鼻炎发病及病理过程的相关因素。结果:微量元素、变应原检测、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疫功能、临床特点等因素均与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当前研究无法全面揭示各种因素之间及其与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的关系。如何对影响变应性鼻炎辨证分型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形成一套客观化的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针灸疗法尤其突出,具体可分为:针刺疗法、灸法、拔罐疗法、穴位埋线疗法、针刺联合他法等。针灸疗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逐渐合理化、统一化,研究方向也呈现多元化。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临床医家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见解各不相同,诊疗缺乏中医理论体系指导;没有统一的临床诊断;缺乏辨证论治规律、临床循证医学等方面的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今后研究应加强系统的中医理论指导,如"卫气营血""伏气学说""脏腑学说""中医体质"等,严格按照"随机、对照、盲法、重复"的原则进行,注重远期随访,并加强重要环节的关键性研究,为针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临床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