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JR6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T-29凋亡机制.使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检测JR6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HT-29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JR6对HT-29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降低HT-29细胞中SOD、GSH-Px、CAT活性,升高MDA浓度.JR6对HT-2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IC50为39.8μg/ml,可能通过影响HT-29细胞中SOD、GSH-Px、CAT活性和MDA浓度,达到诱导HT-29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可能具有的其他药理作用,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对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白色念珠菌5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用MTT法研究其对结肠癌细胞HT-29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木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0.2 mg·mL-1的样品对三种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6.29、24.52和25.13 mm;质量浓度为0.2 mg·mL-1的样品对结肠癌细胞HT-29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72 h后,生长抑制率可达到85.52%。为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补充了数据。  相似文献   

3.
槲寄生总碱抗肿瘤及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行提取的槲寄生总碱,分不同剂量每天给植瘤小鼠腹腔注射,证明槲总碱在较高剂量(90 mg/kg)时对小鼠实体瘤(S180)和瘤性腹水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外,用同样的给药方法,证明槲总碱对实验性炎症反应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验利用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研究"Anti-UV Clone"柴胡细胞株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人角质上皮细胞(HaCaT细胞)和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75%乙醇提取剩余物在低浓度时对HaCaT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加入质量浓度为2.50mg/L时效果最好,添加后HaCaT细胞的生长速率比空白对照高(43.71±1.23)%.表明该提取物中存在促进HaCaT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而"Anti-UVClone"柴胡细胞株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提取物则都会抑制HaCaT细胞和HepG2细胞的生长.其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aC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加入质量浓度为7.50mg/L时对HaCaT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39.70±0.61)%和(40.20±0.95)%;而石油醚提取物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加入质量浓度为7.50mg/L时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44.97±1.01)%.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对大多数化疗药物均不敏感。本研究用裸鼠移植的人大肠癌动物模型,观察博安霉素及其与单克隆抗体R19偶联物对人大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在裸鼠可以耐受的剂量下,博安霉素对移植的人大肠癌(人结肠癌HT-29和人盲肠癌HCe-8693)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博安霉素15mg/kg和10mg/kg对人结肠癌HT-29的抑制率为92%和89%(P<0.01)对肓肠癌HCe-8693的抑制率分别为92%和190%(P<0.01)。博安霉素MMC和5-Fu在相当于l/9 LD50的剂量进行比较,博安霉素对HT-29的抑制率为82%;MMC为53%;而5-Fu仅为12%。博安霉素对人大肠癌的抑制作用明显较MMC(P<0.05)和5-Fu(P<0.01)为强。用人盲肠癌HCe-8693细胞免疫Lou/C大鼠,用大鼠杂交瘤技术获得抗人大肠癌单抗R19。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R19单抗对肠癌的特异性。用ABC法检测,发现R19对裸鼠移植的人结肠癌HT-29和人结肠癌的外科手术切块呈阳性反应,对人胚脑、胸腺、淋巴结、肺、脾和血细胞等呈阴性,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显示弱阳性。用DextranT-40为中介体的方法连接大鼠R19和博安霉素形成的偶联物兼有二者生物学活性。实验共设5组,各治疗组的剂量以博安霉素计算为1mg/kg,每周二次,共8次,最后通过称量瘤重计算各组的抑制率,游离博安霉素为52%;R19与博安霉素混合物为34%;无关抗体M_3与博安霉素偶联物为48%;R19与博安博素偶联物为90%,显著地高于其它几组(P<0.01)。综上所述,博安博素及其与R19的偶联物对裸鼠移植的人大肠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博安霉素和单抗R19的偶联物在同等剂量下对肿瘤的抑制率显著地高于游离博安霉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及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HT-29常规体外培养,随机设定空白组和不同浓度(1、3、5mg/mL)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组,干预24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药物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药物作用后HT-29细胞Shh、Ptch、Smo和Gli-1mRNA的表达.结果: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干预后,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呈现出量效作用;Shh、Ptch、Smo和Gli-1 mRNA 表达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能抑制HT-29细胞与其可抑制Shh、Ptch、Smo和Gli-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茶的HT-29人体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抗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购买的一种绿茶和一种黄荼进行HT-29结肠癌细胞体外抗癌效果评价.通过MTT试验、DAPI荧光染色分析和RT-PCR分析验证其抗癌效果.400 g/mL质量浓度下黄茶(80%)表现出对HT-29结肠癌细胞最强的生长抑制效果.RT-PCR检查Bax,Bcl-2基因表达情况及DAPI染色分析都显示黄茶对HT-29结肠癌细胞有较强的诱其凋亡的能力.由此得出,黄茶比绿茶具有更好的抗癌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PPARγ配体在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配体具有抗肿瘤、诱导分化和抗血管生成等效果.目的主要是评估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生长及克隆形成,并能抑制HT-2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此同时,罗格列酮能够升高PPARγ, p- PPARγ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初步证明罗格列酮在体内外均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成长,提示罗格列酮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结肠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丙戊酸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ADR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比色试验观察丙戊酸对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的抑制作用.采用光镜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丙戊酸能明显抑制HL-60/ADR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相当于生药32.65mg/mL时,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相当于生药66.44mg/mL.(2)形态学改变呈典型的凋亡特征.(3)丙戊酸能诱导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凋亡,凋亡率也呈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结论 丙戊酸对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的生长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诱导其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观察SIOC-AA-005体外及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SIOC-AA-005在体外的抗肿瘤活性,利用^3H-标记前体掺入法检测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了SIOC-AA-005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SIOC-AA-005对人结肠腺癌HT-29细胞的IC50为18.7nmoL/L,比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IC50低1000多倍,这一结果与集落形成和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一致.SIOC-AA-005对HT-29细胞的DNA、RNA以及蛋白质合成均有抑制作用,SIOC-AA-005在10mg/kg剂量下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率为30.5%,在5mg/kg,10mg/kg和20mg/kg剂量下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率分别为37.6%、40.0%、47.2%,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SIOC-AA-005在体外、体内均显示了较好的肿癌生长抑制作用,是一个有前景的抗肿癌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211)At标记的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3H_(11)对裸小鼠人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在短期内有明显抑制作用。治疗后第9天药物对人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211)At—3H_(11)(5μCi/只)对人胃癌的抑制率:尾静脉给药为80%,胃癌移植瘤内给药为93%,相同剂量的离子型~(211)At尾静脉给药对胃癌的抑制率为48%.第20天处死动物时~(211)At—3H_(11)尾静脉和肿瘤内给药的抑制率分别是66%和81%,离子型~(211)At尾静脉给药的抑制率为6%,抑制作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探讨新型Topo I抑制剂H13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细胞周期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人结肠癌细胞HT-29为研究对象,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13处理48 h后细胞周期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H13处理48 h后caspase-3表达的变化.2.5和5 g/mL H13处理的HT-29处理48 h后,G1期细胞百分率下降,S期细胞百分率上升,并且有剂量依赖性;2.5,5,10 g/mL H13处理的HT-29处理48 h后,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H13对诱导HT-29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中Nucleostemin(NS)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9 mRNAs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NS基因的沉默能明显提高caspase-3/9的活性(P0.05),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此外,HT-29细胞中NS基因沉默后,caspase-3/9mRNAs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提示NS基因沉默介导的细胞凋亡与caspase-3/9基因表达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MTT法检测高三尖杉酯碱对HepG2细胞体外培养的抑制作用.将常规用96孔板培养的HepG2细胞作为空白组,其余分11个剂量的给药组,相应处理24、48、72 h.与空白组对照后,HepG2细胞的增殖被各给药组不同程度的抑制,并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其抑制率也增加.高三尖杉酯碱在体外可有效的抑制人肝癌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胡椒碱(piperine,PIP)对脂多糖(LPS)和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SAC)菌体抑制人结肠腺癌HT-29和Caco-2细胞表达防御素(Defensin)的影响.方法:WST-1法检测PIP对HT-29和Caco-2细胞增殖的作用;定量PCR(qRT-PCR)检测人α防御素DEFA5(HD5)和DEFA6(HD6),人β防御素HBD-1以及胰岛再生源蛋白(Reg)Reg IIIγ等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IP处理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T-29和Caco-2细胞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8.5μmol/L和155.1μmol/L,表明PIP对细胞的毒性较小;定量PCR检测显示,PIP处理对LPS或SAC下调HT-29和Caco-2细胞DEFA5和DEFA6 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对DEFB1和Reg IIIγ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胡椒碱可能通过拮抗病原体诱导细胞表达防御素的抑制作用,进而发挥其抗肠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预先合成的半乳糖化壳聚糖—氟尿嘧啶偶合物(GC-FUA)为原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出了GC-FUA纳米给药体系,并结合单因素分析法筛选出其最佳制备条件为GC-FUA浓度2.0 mg/m L,TPP浓度1.0 mg/m L,p H值4.5,GC-FUA/TPP质量比12∶1.应用SEM、UV等表征该纳米给药体系多呈球形,大小较均一,且具有缓释性能;采用MTT法观察5-Fu、物理包封5-Fu GC纳米粒子、GC-FUA纳米粒子对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者对Hep G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GC-FUA纳米粒子作用较5-Fu和物理包封5-Fu GC纳米粒子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枸杞多糖硫酸酯化修饰及其对Hela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L_9(3)~4正交设计对氯磺酸-吡啶法制备枸杞多糖硫酸酯(SLBP)的修饰条件进行优选,最佳条件为V(氯磺酸):V(吡啶)=1:4,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2 h.枸杞多糖硫酸酯中硫的质量分数可达17.23%,硫酸基取代度可达1.935.以紫外和红外光谱对产物加以表征,并用MTT法测定了对Hela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在25~200 mg/L内,枸杞多糖(LBP)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而枸杞多糖硫酸酯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可达31.71%.用本方法所制备的枸杞多糖硫酸酯具有较高的含硫量和硫酸基取代度,对Hela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硫酸基取代度和用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外用给药制剂盐酸青藤外敷散多次给药后有效成分盐酸青藤碱在实验大鼠局部组织的药代动力学,探索其在局部给药系统中的药动学行为.对实验大鼠后足造模并贴敷给药后,测定大鼠给药足组织内盐酸青藤碱的吸收量,并用PKSolver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曲线的拟合.药动学参数Lambda_z、Vz/F_obs、Tmax、Css、DF%值分别为0.14 d-1、5.64 m L/mg、2 d、0.24 mg/m L、75%.从药动学数据可知药物在局部组织中含量较高,局部患处在高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下,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外用局部给药可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探究槐定碱抗EV71病毒的作用,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线索。在体外培养的Vero细胞体系中加入槐定碱,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在病毒感染的不同时期用槐定碱处理,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病变等指标,表征其对EV71病毒吸附、穿入的抑制作用及直接杀灭作用;用RT-PCR法检测其对于病毒RNA复制的抑制作用。(1)槐定碱具有一定细胞毒性,其CC50为1.414mg/m L;(2)能够抑制病毒对Vero细胞的感染,其IC50=0.354mg/m L;(3)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病毒的吸附和RNA复制,但对病毒穿入的抑制作用较弱。槐定碱可抑制病毒吸附和病毒增殖,在病毒感染前后用药效果都较好,且有效浓度远小于其CC50值,作为防治手足口病药物的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对骨髓瘤细胞RPMI8226(RPMI822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对数期生长RPMI8226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MA(0. 1、0. 5、1、10、100μmo L)组,24 h后用CCK8测定各组光密度(A),根据A值计算出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根据所测IC50将对数期生长RPMI822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BMA(4、6、8μmo L)各组,作用12~48 h,用CCK8测定不同作用时间下各组RPMI8226细胞A值,计算出各组增殖抑制率;根据BMA对RMPI8226增殖抑制率的影响规律再设空白对照组、BMA(4、8μmo L)组,作用24、48 h,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作用24 h后,各组BMA换算成质量浓度,在13~13 000 ng/m L(即1~10μmo L)质量浓度,各组A值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 0. 05,其IC50质量浓度为1 040 ng/m L;作用12~48 h,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加入的BMA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各组P 0. 05;作用24、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随加入BMA的增加、作用的增加而增大,各组P 0. 05.结论:BMA能抑制RPMI8226增殖并使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