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同余交织器的系统。系统使用简单的线性同余交织器为用户分配交织序列,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节省系统资源。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占用过多系统资源的情况下,该系统可以达到随机交织器的性能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抗JTIDS系统通信过程中的突发性干扰,基于JTIDS的特征研究了4种交织/解交织技术,给出了抗干扰模型.运用Simulink建立系统的链路仿真平台,在高斯白噪声干扰方式下进行抗干扰性能仿真.通过分析4种交织/解交织技术下的误码率,得出矩阵交织和通用块交织对抗突发性干扰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已有TURBO码交织器设计规则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交织器——综合型随机交织器.通过计算机仿真,从输出码重、相关系数和延时3个方面性能对常用交织器和新交织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型交织器获得的纠错性能优于其它交织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用于自适应跳频系统的新型交织方法,本方法采用素数码来控制自适应跳频系统中交织部分的信息符号变换规律,具有交织相关系数小、延时低、存储容量需求小、且实现灵活不用刻意考虑矩阵维数的特点,达到了较优的交织性能度量.Monte Carlo仿真结果表明,在某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仿真平台中,本交织方法与常见的行列交织、伪随机交织方法相比,在满足特定误码率前提下,能够改善系统出现连串错误时超出纠错编码纠错能力的抗误码性能,具有实现简单、低延时及计算量小的优势,使得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在抗干扰方面有了更好的抑制效果,其抑制干扰的效果与平方素数码相当,好于行列交织方法,仅略低于伪随机交织方法.  相似文献   

5.
数据通信中交织与解交织的FPGA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数据通信中抗突发连串错码而采用交织和解交织技术。对利用FPGA实现交织器和解交织器中读写地址的产生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深入的探讨。结合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的特点,基于EDA技术,实现了按位的交织和解交织器。该交织器和交织器模块已成功地应用于某专用数字系统。  相似文献   

6.
Turbo码中幻方交织器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交织器的基本原理和Turbo码中常用的矩阵交织器,然后深入研究了各种幻方的构造方法,最后给出了幻方交织的构成方法以及它与矩阵交织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7.
Turbo码编解码中交织器设计的好坏影响整个通信系统性能,在设计交织器时如何使码字更接近随机序列是交织器设计的关键。对几种常用交织器的实现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固定交织方法,以奇偶交织为基础,提出螺旋奇偶交织方案,在FPGA上用查找表的方法实现了螺旋奇偶交织器的设计。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螺旋交织器的好处在于该交织器的交织和解交织序列相同,可以分时使用交织器与解交织器,大大节省硬件资源。  相似文献   

8.
从相关性分析Turbo码交织器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Turbo码编译码对交织器相关性的要求,以及交织器的设计对码距的影响,提出了以序列相关性作为设计交织器的判据和斜对角交织方案。得出了当采用斜对角交织时,由于其序列相关性为0,在较小的交织深度下,Turbo码可取得较好的差错纠错性能,仿真实验证明了此结论。  相似文献   

9.
交织器是Turbo信道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织器的扩展因子通常是衡量一个交织器好坏的量度。阐述了基于整数环的QPP(quadraticpermutationpolynomials)交织器可以产生最大扩展因子,从代数几何视角研究了交织器的修正了的非线性度性质,提出了一种交织器的新的量度,这个量度是扩展因子和非线性度的函数。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由这种新的量度选择的交织器在误码率上表现出较优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中,广播信道存在着突发噪声干扰和随机噪声干扰,而且前者的危害甚于后者。交织就是把集中的突发噪声引起的差错,按一定规律均匀分散给各码字,提高总体差错控制能力。该文介绍了DVB—T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中内交织的原理和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FPGA器件实现内交织器中的比特交织和符号交织。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信号测试方法-SignalTap。最后,经过仿真和硬件测试,得到预期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简单介绍海底定点停驻UUV概念及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在海底时的稳定性分析模型,并推导出了航行器负浮力、主轴与两支撑点之间的半角θ、流体动力Fx、Fy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航行器在海底时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Ansys ICEM对其离海底不同距离及海底有不同倾角时的情况进行结构化的网格划分,并应用CFX软件对其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外围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其在海底时所受侧向力、升力随距海底的距离、海水流速及海底倾角的变化趋势。最后,对航行器在海底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一组能够保证航行器海底稳定的较好参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Kriging模型和遗传算法开展了针对桨尖形状的气动/声学综合优化设计研究。为了获得精确的气动及声压特性,得到基于声类比混合方法计算气动噪声需要的声源数据,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URANS)数值模拟旋翼前飞粘性绕流。为了提高遗传算法的优化效率,采用一种基于EI方法的Kriging模型代替费时的数值模拟过程。以AH-1G/OLS旋翼为基准,并以气动性能为约束,噪声峰值最小为目标,进行了旋翼桨尖的降噪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文中多发展的优化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标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水下无线传感器阵列网络中,可以依据每个阵列估计出的目标方位和阵列位置、基于最小二乘法确定出目标的位置。针对在海洋环境中阵列节点不容易固定,易受洋流和波浪的影响而漂移,文章重点研究节点扰动对基于最小二乘(LS)的水下无线传感器阵列网络的目标定位算法性能的影响。推导了算法对节点横坐标和纵坐标漂移的敏感性表达式,并将推导计算的结果与LS实际计算的结果相对比验证了推导的正确性,进而分析了节点三种参数(距离、方位和阵列密度)变化时节点漂移对定位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最优制导律在求解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时十分困难。θ-D方法是一种基于State Dependent Riccati Equation(SDRE)方法的新型次优控制方法,能够获得HJB偏微分方程的近似闭环解。针对最优制导律在求解HJB方程时十分困难的问题,文章在考虑导弹自动驾驶仪动态特性和末制导的三维真实拦截情况下,建立导弹和目标的三维相对运动方程,基于θ-D次优控制方法,经状态重定义后对模型方程的伪线性化处理,得到闭环形式的θ-D三维末制导律。为验证所提出制导律的制导性能,分别针对目标不机动和机动的拦截情况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文中设计的θ-D三维闭环末制导律能克服自动驾驶仪动态延迟对制导性能的影响;对于目标作大机动逃逸的情况,其制导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5.
以抚顺大学新校区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实现了虚拟校园漫游系统。重点研究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是基于建筑图纸的三维模型的建立和优化,二是基于Virtools实现用户与校园虚拟环境的动态交互。首先在 AutoCAD中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整理,作为建模的框架依据;然后利用3dsmax按真实尺寸比例建立校园模型,通 过烘焙后得到真实感较强的校园模型;最后将模型导入到Virtools中实现自主漫游功能并设计了碰撞检测,避免了 上天入地的不真实现象。所建立的虚拟校园漫游系统得到了实际使用,很好地展示了新抚顺大学的风貌,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浅海的复杂水声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分解的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的自适应模态滤波器,利用接收阵列的声场数据和声速梯度数据,估计了各阶简正波复幅度系数。最小方差模态滤波器提取声场某阶模态时,可以抑制其它模态和噪声的影响,减弱模态滤波器对阵列长度的依赖性及对噪声的灵敏度。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最小方差模态滤波器的性能,并与其它线性模态滤波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态滤波器比其它线性模态滤波器能更精确地估计各阶简正波复幅度系数,并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用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研究载人登月舱动力下降段应急返回轨道设计问题。针对应急返回对等待时间的需求,改进了同心椭圆返回轨道方案。将显式制导法应用于应急返回上升段控制中,充分利用了登月舱的剩余速度,得到了满足要求的入轨精度。根据仿真结果确定了利用下降级推力器完成上升段应急返回的准则。在上升段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跟踪段过渡椭圆轨道,显著缩短了登月舱在停泊轨道的等待时间。文中的方法和结论可以为载人登月工程应急返回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速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系统中的空时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上实现空时码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编译码过程中各步骤的实现过程。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编译码器具有控制单元简单、模块结构规则,易于FPGA实现,可用于高速场合等特点。仿真分析表明,硬件实现的性能与理论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19.
针对ICM模型用于目标识别参数需要人工设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ICM模型参数设置方法。该方法从提高目标识别率出发,提出利用相关系数确定ICM模型参数学习准则,使用梯度下降法对这一准则进行求解,达到根据输入图像的不同自适应确定ICM模型参数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解决传统ICM网络参数需要人工选取的劣势。  相似文献   

20.
空间多姿态下自动钻铆托架变形分析与调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壁板自动钻铆系统中托架具有自重大、跨距长、变形量大等特点,其变形误差随工作姿态的不同而改变,从而导致壁板钻铆超差。文章在对自动钻铆托架结构设计基础上,建立了托架横梁弯曲变形模型,根据钻铆点位与横梁变形曲线的空间关系构建了壁板钻铆点位变形量数学模型;针对传统调平补偿方法无法精确满足托架变形量动态变化的问题,采用迭代优化方法建立了托架多姿态变形补偿调平算法;并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了托架处于各角度时钻铆点位的变形量及外法线向量;将理论算法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托架变形分析与调平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