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三河—平谷地震区的地震目录、GPS测量和周边台站的地电、地磁、地下水、水温及钻孔形变观测资料,绘制了相应的图件,对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夏垫—三河附近小震活动频繁,震源深度较浅,地震活动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周边台站的电、磁、水、温和形变在地震发生前后大部分有前兆异常现象,且特征各异,其特征和异常与三河—平谷地震区的构造运动及该区的地震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地球物理场特征可为今后的台站观测提供基础,将各方面的特征综合考虑,会对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和识别具有一定的意义,进而为该区的地质构造运动特征、地震监测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山东中部地区地震活动的时序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区小地震应变释放具有"间歇释放"的韵律特征,一般经历三年左右时间低速均匀的释放之后即有一个加速释放的过程.该区3.0级以上地震的时序分布表现出良好的群体密集活动特征,每个密集时段约为3.93±0.10年.认为上述韵律特征主要与该区东部沂沭断裂带的似周期性粘滑有关.本文还对其它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地震活动处于正常状态并且活动水平较为平稳.最后,对该区未来二、三年内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华北地震区历史和近代地震活动特征,得到该区180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活动,在删除余震后接近泊松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该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前该区发生6级和7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2和0.69;2010年前该区发生6级和7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9和0.75。  相似文献   

4.
西藏谢通门——扎申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藏谢通门-申扎地区近期的地震活动,以多种地震学方法分析了该区未来地震活动特点,并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对该区今后可能的地震发展趋势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01年4月阳江ML4.7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并对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对沂沭断裂带及相邻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对该区历史地震序列做了平静—活动期划分,研究了该区中强地震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对该区今后地震趋势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搜集资料和野外地质调查,对胶南块体周边及内部主要断裂的最新活动进行了判定,结合研究区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区构造活动较弱、与地震活动情况较为一致的结论,据前人研究,胶南块体隶属于苏鲁造山带,其周边断裂都具有一定的新活动迹象,而内部断裂活动性弱,证明胶南块体内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应变能积累分析方法对冀鲁豫交界区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该区地震活动的一些规律,并对该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分析判断,认为该区当前处于应变能积累一释放阶段后期,剩余能量较少,因此未来几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生的最大地震应为中等或稍强地震。  相似文献   

9.
对华东地区Ms≥5地震活动时间特征研究可知,华东地区的地震活动为群集(丛集)型地震活动。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对这种变化进行了拟合和预测,认为目前该区地震处于活动,将持续20多年;又以Ms≥5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年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区Ms≥5.5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认为华东地区Ms≥5地震持续平静,对该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中短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不同于一般做法,文中用地震的活动性来分析断裂带的活动特征.为了解邯郸市周边存在的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基于邯郸市附近地震台网监测的地震数据,利用地震纵波速度和震源位置联合反演方法,得到了邯郸市周边主要断裂带上地震波速度及震中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确定了地下壳质的纵波速度结构特征.综合分析表明:邯郸市周边小震的活动主要由磁县断裂和林州-武安断裂引起,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南端(邯郸-磁县段)几乎没有活动;地震活动集中在6 ~ 10km的范围内;活动时间特征是,从开始的2条断裂带同时活动逐渐演变为以磁县断裂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现代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推断了山东地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整体与局部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Study on active tectonics shows that large earthquake in seismogenic tectonics will recur in situperiodically.These large earthquakes that recur periodically are called“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s”.( Wallace , et al ., 1984 ; Nishenko, 1987) . However , several sub-strong earthquakes and many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will occur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two temporally adjacent characteristicearthquakes,i .e .in a complete recurrence cycle (Shen Jun,et al .,1995 ,1999 ,2004) .…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喜马拉雅弧型地震构造带西反射弧地带(简称“西触角区”),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及2005年10月巴基斯坦曼塞赫拉7.8级地震发生后,对中国大陆地震趋势的可能影响。西触角区(N30~45°,E61~80°)大震活动存在显著的时间上10年左右成组性及两次大震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的爆发性,地点上的成丛性,兴都库什深震区的地震有一定先兆意义,与东触角区(N20~29°,E95~102°)大地震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沿欧亚大陆与印度洋、澳州板块碰撞带上印尼苏门答腊8.9级地震后,再次发生巴基斯坦7.8级大地震,显示出这一板缘地震带正处于活跃状态。研究认为未来1~2年应注意西触角区尤其是天山地震带的大震连发的危险性及东触角区(缅甸及川、滇为主)发生响应性大地震的可能性。对中国大陆内部其他地区大震形势的影响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5.
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1900年以来新疆及周边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 新疆及周边地区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明显, 并具有持续时间短、 地震强度大、 频度高的特点。 新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有95%发生在地震成组活动期间, 地震成组活动是该区域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中期预测指标之一。 地震成组活动一般出现在低活动水平背景下, 而且成组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 在地震活动期间强震存在由新疆西南向北东迁移的特点, 其中天山地震带尤其是南天山西段为强震主要的活动区域。 地震成组活动伴随地震条带图像的出现; 在地震成组活动前或活动中新疆地区前兆测项异常明显增加, 具有群体异常的起伏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区划重要性及关键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的地震灾害特点,指出了加强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区划的重要性,回顾了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潜在震源区确定、地震动衰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主要技术环节的方法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霍山地震窗"小震序列运动学参数时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宇卫  张军  庆梅  王行舟  章兵 《地震》2007,27(1):26-32
利用安徽及邻近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霍山地震窗口”小震序列的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应力值和视应力值不仅能反映震“源”区的应力背景强弱,在距未来强震震中比较远的特殊构造部位,即素有“地震活动穴位”的地震窗口的小地震,同样能较客观反映出孕震区附近应力环境的信息,在华东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共和震中周围及附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其中地震频次、条带、空区、地下水(水流量和氡值)异常十分显著。在分析这些典型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孕震的阶段性与前兆阶段性的关系,同时对地震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孕震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建成唐山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该台网技术系统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设备运行稳定,在监测唐山地震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江苏及邻区地震活动概况进行背景性分析,从该地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入手,阐述了影响该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构造,对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活动空间、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灾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