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尽管目前已成功应用许多措施防止或减少心肌梗死发生 ,然而对于梗死区域的坏死心肌或无功能心肌 ,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却是很有限的。最近研究应用干细胞移植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管来供应血运。目前 ,用于尝试治疗心肌梗死的干细胞包括 :骨髓干细胞[1] ,骨骼肌干细胞[2 ] 和胚胎干细胞[3] 。其中骨髓干细胞的应用显示了特有的优势。首先 ,某些骨髓干细胞 (bonemarrowstemcell,BMCs)为多潜能细胞 (multipotent) ,具有分化成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潜能 ;其次 ,骨髓干细胞容易从自体采集 ,避免了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缺失和瘢痕形成是心力衰竭乃至死亡的病理基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虽能改善症状,甚至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却不能替代坏死心肌,彻底改善心功能。故本研究将胎鼠心肌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后瘢痕心肌组织中,本研究旨在观察同种心肌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中能否生存增殖,形成含有血管的心肌样组织,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材料与方法取体重(30 0±5 0 ) gWister成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 0只)、心肌梗死组(35只)和移植组(35只) ,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1] 建立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的心肌瘢痕模型;利用细胞培养和…  相似文献   

3.
吕婷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3,19(3):174-175,18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再灌注治疗的目标是实现梗死相关血管的心外膜下血流再通,并达到心肌组织水平的充分再灌注[1,2]。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会影响AMI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及预后。相当一部分AMI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底我国AMI患病人数已达250万,比2010年新增50万[1,2]。在西医学中,AMI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相应的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变性、坏死,治疗以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促进缺血区再灌注、尽可能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为主要原则[3,4]。在中医学中,AMI症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心肌梗死以突发、高病死率为特点,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两种类型。有资料显示,前者病变出现以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形成;后者以血小板性血栓为主,常导致心内膜下的损伤,造成冠状动脉的急性次全闭塞[1]。当冠状动脉血管狭窄>70%,冠状动脉侧枝循环逐渐开放,良好的侧枝循环可以延长局部缺血心肌的存活时间,有助于挽救坏死的心肌细胞、改善左心室功能,限制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等作用[2]。  相似文献   

6.
<正>以心肌肌钙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以前,免疫抑制法检测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同工酶是诊断AMI的"金标准"[1]。受专科和经验思维的影响,患者CK同工酶异常升高者多被考虑为心肌损伤或肌肉疾患,特别是中老年伴有胸闷、胸痛或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2-4]。实际上,CK同工酶异常升高要特  相似文献   

7.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最重要手段,它既包括心外膜血管的再灌注,又包括心肌水平的再灌注.1974年Kloner^[1]在动物模型上观察到部分动物即使解除心外膜血管阻塞,心肌也可能很少或无复流灌注.并将之描述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1985年Schofer^[2]以双核素扫描技术证明人再灌注时也会发生无复流现象。1986年Bales^[3]报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无复流现象与梗死相关血管(IRA)中异常的造影剂前向充盈缓慢相关联.无复流主要发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微栓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开通闭塞血管 ,挽救频死的心肌但是冠状动脉造影达TIMIⅢ级血流的患者 ,2 5 %以上心肌组织水平的血供并未恢复[1,2 ] 。斑块中的脂质碎片、基质成分及内皮细胞、炎症细胞脱落、血小板及白细胞黏附聚集均可造成微小血管栓塞 ,在即刻或远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非仅有自发性的斑块破裂才导致微血管栓塞 ,临床观察发现 ,在血管介入治疗中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致血栓物质的释出[2 ,3 ] ,并可能形成微血管栓塞 ,使心肌灌注发生障碍 ,因此 ,防止及减少微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微栓子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病情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1]。近年来,心肌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部分患者,尤其是重症心肌炎患者,在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和心电图等方面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然而两者的治疗措施却截然不同[2]。AMI的治疗关键是尽快开通闭塞血管,使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血管钙化是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医学课题。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阶段之一,其中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可导致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损[1]。80%的血管损伤和90%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均伴有血管钙化,血管钙化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3~4倍,临床研究表明,CAC程度能够预测心肌梗死和突发冠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