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弧形闸门优化模糊半主动减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力学边界条件优化和结构优化是降低水工弧形闸门流激振动的重要措施,但这些措施对流激振动的削弱仍然有限,且不能应用于已建成闸门的减振。采用结构控制的方法是解决流激振动问题的进一步措施。针对某大型水利枢纽导流底孔弧形闸门,在闸门上布置若干MR阻尼器,采用优化模糊半主动控制来减小振动。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模糊半主动控制能有效地抑制弧形闸门流激振动反应,可取得与LQ半主动控制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工弧形闸门流激振动脉动压力的时域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弧形闸门流激振动分析的关键之一是确定作为激励荷载的水流脉动压力,对于一定开启工况下的水流脉动问题,可以作为平稳高斯过程处理。结合脉动压力功率谱图.借助遗传算法模拟水流脉动压力时域曲线,为结构的流激振动时域分析和进一步的控制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完全水弹性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巴基斯坦汗华水电站表孔弧形闸门的流激振动情况进行了研究.动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大弧门和舌瓣门的自振频率均避开了水流脉动压力高能区,运行中可避免因振动频率相近而引发的自激振动.另一方面,闸门振动加速度的大小与止水设置情况密切相关,在闸门运行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加速度最大和动应力最大的工况.  相似文献   

4.
凤滩弧形闸门局部开启原型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测定了凤滩水电厂弧形闸门原型的动力特性和局部开启时结构的振动反应,对闸门振动现象及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闸门开启运行时的最不利泄流位置,为同类型闸门作局部开启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乌江思林水电站溢流坝弧形工作闸门流激振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乌江思林水电站溢流坝弧形工作闸门可能出现的闸门流激振动问题,通过制作几何比尺为1/35的完全水弹性模型进行流激振动试验,研究该闸门在有止水和无止水2种工况下的静动力特性及不同开度的动力响应,提出了该闸门安全运行的合理化建议.检测采用电测法,共进行静力试验2组,动力试验16组.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该闸门结构设计合理,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动力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的自振频率范围避开了水流脉动压力的高能区,正常运行情况下(止水良好)产生强烈振动的可能性不大,结构加速度最大值为0.228g,动应力最大值为0.92 MPa,各测点动力系数小于1.08,动力响应满足闸门抗振设计要求.闸门振动不利开度为0.6H和0.7H左右(H为水头).在漏水工况下运行时闸门振动加剧.  相似文献   

6.
凤滩弧形闸门局部开启原型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测定了凤滩水电厂弧形闸门原型的动力特性和局部开启时结构的振动反应.对闸门振动现象及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闸门开启运行时的最不利泄流位置,为同类型闸门作局部开启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表孔弧形闸门的有限元计算分析,保留了最能反映结构低阶振型的梁结构,把板结构转化为附加质量作用到有关梁上,从而建立了三维简化模型。并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的结构动力特性与简化结构动力特性相等的原则修正弧形闸门简化力学模型,确定了等效的弧形闸门三维简化结构模型和系统参数。提出了在闸门的横向支臂处添加粘滞阻尼器的方案,通过计算可知:闸门添加粘滞阻尼器后,在不同开度下的横向振动响应都大大降低了。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工闸门的流激振动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振动强度难以预测的问题,通过双模型试验获得结构振动响应特征,即通过变态相似的水力学模型试验获得流体激振载荷功率谱密度,借助严格比例的结构模型试验获得液固耦合下的结构分析点的传递函数,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闸门过流时的振动随机响应特征.在某大型翻板闸门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通过模型试验与随机响应计算,预测实际流激振动的随机响应特征量;门顶过流时该闸门的振动响应集中在低频段,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同时该闸门对波浪载荷作用将是敏感的,必须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9.
长跨平板闸门稳态自激响应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水流诱发长跨平板闸门顺水流方向弯曲振动自激响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试验确定了振动方程中的参数 ,达到可预报闸门振动的目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 ,说明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上反映了平板闸门顺水流方向弯曲振动自激响应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依据MR智能阻尼器的力学模型,以合肥翡翠电视塔为工程背景,研究MR智能阻尼器对电视塔结构风振反应的控制效果分别采用了2种半主动控制策略:一种是基于现代最优控制理论的LQR半主动控制,另一种是基于局部反馈的模糊丰主动控制策略计算实例结果分析表明:采用MR智能阻尼器对结构进行半主动控制能有效地减小电视塔结构的风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工作闸门是水利枢纽的咽喉,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针对五道水库泄洪洞工作闸门的流激振动问题,进行了泄洪洞1∶20水工模型试验,获取工作闸门的动水压力特性;通过1∶10工作闸门动特性试验,应用实验模态分析方法识别结构动特性;建立工作闸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振动响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闸门的低阶模态频率没有完全脱离动水激励的高能区域,可能产生较大流激振动;闸门振动响应在0.5相对开度时达到最大,应避免在此开度长时间运行。  相似文献   

12.
支承磁悬浮轴承的径向磁流变阻尼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子振动时其频响函数是其刚度和阻尼的函数,调节合适的刚度和阻尼,可以抑制转子振动.针对磁悬浮轴承对转子振动抑制能力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径向磁流变阻尼器.用这种阻尼器支承的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通过控制磁流变阻尼器线圈中的电流来改变整个转子系统的支承刚度和阻尼,抑制转子高速时的振动.采用ANSYS对整个支承系统的电磁场进行仿真,验证及改进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  相似文献   

13.
新型可控磁流液阻尼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控磁流液(MR)阻尼器具有半主动控制、快恢复、体移小、输入功率低、易安装、安全、可靠、静音、商品化等优点,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振动抑制领域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望取代普通的无源液压阻尼器,成为新一代工程振动抑制阻尼器件,对工程结构性系统减振性能提高带来革命性的突破.论文重点介绍该智能驱动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性能特点,以及描述其阻尼力对相对速度(f-v)工作特性的滞环非线性模型,并结合路面汽车的性能要求,对该类滞环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若干研究方向,有助于加速该新智能驱动器件在实际工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半主动磁流变减振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降低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采用具有能耗低,出力大,反应速度快的智能材料-磁流变液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型的半主动控制装置-磁流变减振驱动器(MR damper)。介绍了磁流变液的工作机理,分析了磁流变减振驱动器的参数影响了设计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针对安装有磁流变减振驱动器的单自由度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选择参数并结合较好的控制算法能够很好地控制结构的反应,结构的最大位移可降59%,基底剪力可降低37%。当不加磁场时,磁流变减振驱动器相当于被动的粘滞液体减振驱动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它降低了结构的反应,所以它是一种安全无故障装置。因此,磁流变减振驱动器是一种理想的半主动制装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验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结构被动隔震控制下的减震效果.方法对1:4缩尺比例的结构模型进行橡胶垫与磁流变阻尼器联合控制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对磁流变阻尼器施加零电压和最大电压控制。来模拟结构在阻尼器被动摩擦阻尼和被动粘滞阻尼两种控制方式下。隔震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的动力响应.结果应用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的两种被动控制,均能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其中被动摩擦控制可对隔震结构在大震下的隔震层位移起到限位作用;被动粘滞阻尼控制可对隔震结构小震下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进行很好的控制.结论采用橡胶垫联合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被动隔震控制,控制方法简便易行,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磁流变液(MR)阻尼器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减振装置,将MR阻尼器以适当方式和网壳结构结合,形成具有智能材料杆件的空间网壳结构,以达到抑制结构风振的目的,研究了结构几何参数对空间网壳结构的抗风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网壳结构的几何参数的改变对加入MR阻尼器后的网壳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减振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了利用主动变阻尼控制系统优化方法设计磁流变智能阻尼隔振平台结构,为实际工程利用磁流变阻尼器为结构减振设计提供方法。方法 采用ANSYS软件提供的结构刚度矩阵庞大,不易进行半主动和主动控制系统设计,根据ANSYS有限元分析提炼出简化计算模型,基于主动最优控制设计方法,设计了磁流变阻尼隔振系统,进行了冰激振动和地震动作用下的磁流变阻尼智能振动控制反应分析.结果 该平台半主动磁流变阻尼隔振体系对导管架端帽处最大位移和甲板处最大加速度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隔振层位移满足采油工艺要求.结论 主动最优控制设计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平台结构半主动磁流变智能阻尼隔振体系是较好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