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文林  李锦忠  农善华  王英杰 《内科》2014,(3):268-269,34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血清脑利尿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和心内科ACS住院治疗患者120例,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并选取普通胸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浆β-EP和血清NT-proBNP并比较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BNP、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TEMI组和NSTEMI组患者BNP、β-E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患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β-EP和血清NT-proBNP水平不仅能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浓度,探究vaspi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及对照组共200例,所有的入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初次确诊的ACS患者共15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NSTEMI患者50例和STEMI患者50例;同期住院的对照组50例为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测定各组血浆中vaspin浓度、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并结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常规、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P组、NSTEMI组、STEMI组血浆vaspi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STEMI组血浆vaspin浓度显著低于UAP组(P0.05);NSTEMI组、STEMI组血浆vaspin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浆vaspin浓度随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浆vaspin浓度呈负相关(r=-0.351,P0.01)。结论 vaspin的血浆浓度越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血浆vaspin浓度可以成为ACS的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华 《山东医药》2008,48(7):51-52
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ASTEMI)组27例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检测90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从对照组、UAP组、NSTEMI组至SIEMI组,患者血浆BNP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循环补体C3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各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补体第三组分(C3)激活的情况和补体C3激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ACS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4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检测ACS患者和健康人血浆C3、肌红蛋白(Mb)浓度。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峰值C3水平高于U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UA组C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S患者C3水平在住院的前7d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ACS患者峰值C3水平与肌红蛋白呈正相关(r=0.897,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C3均明显升高。C3水平与ACS的联系提示补体C3激活与心肌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役吸附法检测120例ACS患者[分为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无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和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入院和出院时血浆BNP水平,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对照,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血浆BNP水平:ACS患者STEMI组、NSTEMI组的明显高于UAP组,UAP组的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心衰、死亡患者的血浆BNP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5);ACS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是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亦可作为判断ACS患者疗效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刘红  杨营军 《山东医药》2008,48(16):63-64
检测90例急性冠脉综合证(ACS)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2h时血清IMA水平明显升高,并达高峰,4h时持续升高,6h时下降至正常范围.胸痛发作2、4h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UAP组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NSTEMI组和STEMI组(P<0.05).认为IMA可作为诊断ACS的早期敏感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曾国彬  杨葳 《山东医药》2013,53(5):72-73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ACS患者9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UAP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NSTEMI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1例(STEMI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随访观察ACS患者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AC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STEMI组MACE的发生率(48.39%)显著高于UAP组(10.34%)、NSTEMI组(13.33%)(P均<0.05).血浆NT-proBNP水平预测3个月内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5% CI为0.75 ~0.91,P<0.01).当血浆NT-proBNP> 385 pg/mL时,其预测ACS患者3个月内MACE发生的敏感性为67.5%、特异性为92.8%.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ACS近期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6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31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71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34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RP、CK-MB及cTnI并进行分析。结果 ACS综合征组血浆NT-proBNP、hs-CRP、CK-MB和cTnI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且由对照组、UAP组、NSTEMI组及STEMI组依次呈现增高趋势,各组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NT-proBNP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5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NT-proBNP、hs-CRP联合检测可作为传统的心肌酶谱检测的补充,对评价ACS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亚型的危险因素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心脏中心急诊行直接PCI治疗的符合ACS诊断标准的患者2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CS的类型分为三个亚型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0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9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98例),比较ACS亚型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差异。结果 ① ACS亚型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 NSTEMI组年龄、空腹血糖(FBG)、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STE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TEMI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CK-MB水平高于NSTEMI组(均P<0.05);UAP组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STEMI组(P<0.05)。②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LVEF是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LVEDD是UAP组和STEMI组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hs-CRP是NSTEMI组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是STEMI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NSTEMI组、STEMI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重于UAP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者之间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CS亚型Gensini评分与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三个亚型组Gensini评分均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324、0.482、0.556,P<0.05);NSTEMI组Gensini评分均与FiB、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97、0.324,均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25,P<0.05);STEMI组Gensini评分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429,P<0.05),与LVEF值呈负相关(r=-0.602,P<0.05)。结论 ACS患者不同亚型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且评估及预测ACS亚型冠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明确其差异性对ACS亚型风险评估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以明确诊断为急性NSTEMI患者66例为NSTEMI组;同时选择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为UAP组和7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STEMI组;行冠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3组的两两比较显示,NSTEMI组闭塞型病变(33.3%)和严重狭窄(70%~94%)病变(34.8%)分别显著多于UAP组的14.9%和8.1%;而NSTEMI组的闭塞性病变和严重狭窄病变与STEMI组的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NSTEMI组的C型病变43.9%显著多于UAP组的27.0%和STEMI组的31.6%,P均0.05;NSTEMI组的易损斑块(56.1%)显著多于UAP组的23.0%(P0.01),与STEMI组的56.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TEMI患者严重狭窄病变、C型病变、易损斑块显著多于UAP组;C型病变变显著多于STEMI组,闭塞型病变显著少于STEMI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方法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吴忠市新区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132例,男性81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40~75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35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UAP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32例(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9例(STEMI组)。另选同期年龄、性别相匹的正常体检者共35例(正常对照组)。检测PTX-3、hs-CRP水平,并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PTX-3、hs-CR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97例ACS患者随访1年MACE的发生情况,33例发生MACE。通过ROC曲线计算血浆PTX-3、hs-CR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cut off value)分别为PTX-3=6.05μg/L,hsCRP=8.21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58。结论 PTX-3水平能够预测ACS患者MACE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ACS患者12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40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4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及Gensini评分表示,于入院第2天抽血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各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各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EMI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NSTEMI组和UAP组(P<0.01);NSTEMI组与UAP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Gensini评分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判断ACS的严重程度,对其诊治及指导早期行有创检查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和血清白介素(IL)-6浓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ACS患者170例(ACS组),同时入选同期冠脉造影(CAG)或冠脉CT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SAP)住院患者80例(SAP组)以及经CAG排除冠心病的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ACS组进一步分为ST段抬高性型心肌梗死(STEMI)组(45例)、非STEMI(NSTEMI)组(5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3例)。比较分析各组间血浆sTWEAK和血清IL-6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血浆sTWEAK[(120.32±10.15)ng/L比(123.86±15.23)ng/L比(140.05±17.51)ng/L]和血清IL-6[(110.34±26.01)pg/ml比(112.38±25.74)pg/ml比(245.23±68.58)pg/ml]浓度显著升高(P均0.01),而正常对照组和SA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UAP组、NSTEMI组和STEMI组间血浆sTWEAK和血清IL-6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血浆sTWEAK和血清IL-6浓度在ACS患者显著升高,对ACS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3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134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患者49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患者37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患者48例。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TnT、NT-proBNP,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通过绘制ROC曲线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在UAP、NSTEMI及STEMI诊疗中的作用。结果 UAP组(除外cTnT)、NSTEMI组及STEMI组患者血清cTnT、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nT、NT-proBNP、hs-CRP单独检测比较,3项指标联合检测ACS各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结论联合检测cTnT、NT-proBNP、hs-CRP能明显改善ACS中UAP的诊断效果,对于NSTEMI和其他急性心肌梗死也能使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最优化,但对区分NSTEMI和其他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近70%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第1次住院后5年内死亡〔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CHF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ACS引起的CHF明显减低患者的住院生存率,增加死亡率。ACS为发展中国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这种高死亡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CST)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82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分别比较3组与对照组(90例)间血浆CST、去甲肾上腺素(NE)、CST/NE、Gensini评分及心率变异性(HRV)参数的差异。最后,将ACS患者分为心力衰竭(心衰)组和非心衰组,分别比较两组间血浆CST、NE、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结果:ACS患者CST、NE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CST/NE与对照组及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Gensini评分、心率、心律失常发生率,NSTEMI组、STEMI组均高于UA组(P0.05),HRV参数,NSTEMI组、STEMI组均低于UA组(P0.05);ACS患者伴心衰时,CST和NT-proBNP浓度均高于不伴心衰的患者(P0.05),而NE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T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同时与病情轻重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其配体(souble-RANKL,sRANKL)和OPG/sRANKL比值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研究者分成3组:ACS患者(3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120例)。其中ACS组又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P组)13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80例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21例3组。通过ELISA检测其血清OPG和sRANKL水平,并将二者血清水平及比值(OPG/sRANKL)与AC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S、SAP及对照组3组间血清OPG、sRANKL、OPG/sRANKL比值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 ACS组内3组血清OPG、sRANKL、OPG/sRANKL比值也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其中STEMI组与UAP组有显著差异(P<0.05),UAP组与NSTEMI组、NSTEMI与STEMI组间无显著差异。 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清OPG水平呈正相关(r=0.252,P<0.01),与OPG/sRANKL呈正相关(r=0.284,P<0.01),与血清sRANKL水平呈负相关(r=-0.235,P<0.05)。结论: 血清OPG、sRANKL、OPG/sRANK比值与ACS病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ACS病人140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6例,选取同期就诊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证实为无冠心病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TWEAK浓度,同时观察血浆sTWEAK浓度水平与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所有病人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ACS组血浆sTWEAK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病人血浆sTWEAK浓度水平显著高于NSTEMI组、UAP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血浆sTWEAK浓度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NSTEMI组及UAP组血浆sTWEAK浓度水平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性。血浆sTWEAK浓度水平越高,病人出院后随访6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越高。结论血浆sTWEAK浓度水平与ACS病人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ACS病人术后6个月MACE事件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吸烟与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男性ACS患者18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5例。收集吸烟、饮酒情况并测定血浆hs-CRP、LP(a)、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不同吸烟情况下[非吸烟组(A组)、已戒烟组(B组)、吸烟组(C组)]男性ACS患者的血浆hs-CRP、LP(a)及血脂水平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3组间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情况、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间hs-CRP、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LP(a)、TG、TC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间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亚组分析显示,在NSTEMI和STEMI患者中,3组间的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hs-CRP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在UAP患者中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STEMI患者中,3组间的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且HDL-C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在UAP和NSTEMI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不同吸烟情况与男性ACS患者血浆hs-CRP、HDL-C水平密切相关,而与LP(a)、TG、TC、LDL-C水平无关,吸烟能导致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而戒烟能很大程度地改善hs-CRP、HDL-C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沈阳市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ACS病人120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52例。收集同时期就诊的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证实为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无冠心病的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病人血浆sTWEAK浓度,统计分析各组sTWEAK浓度差别,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CS组病人血浆sTWEAK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三个亚组之间血浆sTEWAK浓度不同,其中,STEMI组病人血浆sTWEAK水平显著高于NSTEMI及UA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WEAK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系(r=0.452,P0.001)。结论血sTWEAK在ACS病人中显著升高,其升高水平与AC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对ACS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