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术中行颅底重建,其中15例患者同时行额骨Ⅰ期修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2年,25例存活者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膜膨出和颅内感染征象。术后死亡3例。结论:前颅底粉碎性骨折造成前颅底颅骨缺损及硬膜撕裂进行前颅底重建,可有效防治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避免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颅底创伤不仅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还可引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组织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困难.颅底创伤的临床表现多以颅底骨折、脑脊液漏为主,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重建硬脑膜、恢复颅底骨性结构、防治脑脊液漏、治疗颅底血管损伤以及修复受损神经等.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医师对颅底创伤及相关并发症的手术治...  相似文献   

4.
生长在前、中、后和侧颅底的肿瘤统称为颅底肿瘤.近来有学者将位于颅底中线部位的肿瘤称为中央颅底肿瘤,它们可以纵跨前、中、后颅底,手术暴露更为困难.与颅内肿瘤相比,在病理性质上,颅底肿瘤以良性者居多,其治疗也就更多的依赖于手术切除.然而,由于颅底区域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颅底肿瘤的手术一直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挑战.作为临床医生,治疗患者的目标应该要分层考虑:首先是控制肿瘤,阻止其威胁患者生命;其次,在得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还要提高/保持患者的生存质量,即功能保护在颅底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要.因此,对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底肿瘤患者,治疗决策、手术入路选择和手术技巧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入路以及修复重建。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此100例患者进行入路选取、并发症、优越性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本院资料回顾分析,行肿瘤全切术占82例,占总数的82%,近全切术占18例,占总数的18%;手术之后出现颅内感染占2例,脑膨出占1例,其他并发症占3例,则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6%,全部患者经2年随访之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占52.63%,良性肿瘤患者切除之后均无瘤生存。结论:针对前颅底沟通性肿瘤进行手术入路选择,要针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且联合不同的手术入路的优势选取手术方法,术后针对颅底缺损进行修复和重建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改良上颌骨拆装术在治疗前中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天坛医院2005年至2010年期间患前中颅底肿瘤并采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1例.其中10例患者为良性肿瘤,剩余1例为恶性肿瘤患者.对其进行术后疗效的观察,并且进行随访.观察改良上颌骨拆装术在治疗前中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良性肿瘤患者均无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年死亡.结论 运用改良上颌骨拆装术对前中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颅底肿瘤包括前、中、后和侧颅底的肿瘤.颅底的鼻腔、鼻窦、鼻咽部、咽旁间隙、翼腭窝、颞下窝、颞骨等部位的肿瘤均可向上侵及前、中、后和侧颅底,甚至累及颅内形成跨颅底的肿瘤.由于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神经血管密集、功能复杂重要、术野深在狭小,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界的巨大挑战[1-2].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有效防止颅内与颅底重要结构的损伤,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予以归纳.  相似文献   

8.
王加光 《当代医学》2021,27(11):139-140
目的探究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4例颅底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意识恢复、卧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及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底肿瘤患者采用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于鼻咽肿瘤位置的特殊性,鼻咽癌复发常自下方破坏颅底骨性结构,侵犯海绵窦及其附近结构。以往多认为无法进行手术切除而采用放、化疗等姑息治疗,但效果欠佳。随着颅底外科的发展,对此部位的解剖结构和手术方法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我科于2002年起与神经外科合作对11例晚期鼻咽癌复发并侵及颅底的患者进行颅底沟通性手术,手术后行放、化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背景:骶前肿瘤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间隙内的肿瘤,由于其发生的位置在直肠后间隙,因此也称为直肠后肿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骶前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治疗要点及并发症防治。 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骨科、普外科及妇产科收治并进行手术切除的33例(男20例,女13例)骶前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切除方式:前路经腹入路10例,后路经骶骨切除18例,经腹经骶骨联合入路5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4~123个月(平均45.1个月)。对此类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症状、组织学诊断、手术类型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患者手术时年龄平均48.5岁(18~71岁)。病理类型:表皮样囊肿6例,畸胎瘤5例,平滑肌瘤3例,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鞘瘤5例,肠源性囊肿1例,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血管肉瘤各1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无围手术期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获肿瘤完整切除,1例血管肉瘤患者因与直肠粘连术中直肠损伤而行直肠造瘘术。术中出血400~11000 ml(平均2400 ml)。4例(12.1%)在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其中2例为皮样囊肿切除后引流不畅形成积液,再行手术切除引流治愈;l例畸胎瘤手术后复发,再行经骶切除后成功,1例血管肉瘤发生局部复发同时发生肺部转移,术后7月死亡。 结论:(1)骶前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原则为完整切除肿瘤。(2)手术入路的选择对于完整切除骶前肿瘤至关重要,应当肿瘤部位、性质、皮肤软组织条件及患者体型等决定手术入路,并强调多学科协作完成。(3)骶前肿瘤的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大量出血、骶神经损伤、直肠损伤等,强调术前24小时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中纱布填塞、术中仔细分离,轻柔操作、术中肛肠指诊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颅颌面联合手术治疗前颅底区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颅底肿瘤手术及术后颅底组织缺损修复方法。方法 对1992~1999年间我院收治的35例患者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并发症、生存率、修复材料和方法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5/35例),35例中良性肿瘤共11例,1例死于术后脑水肿伴全身,余了0例随访7年皆健在。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按生命表法计算)分别为58.07%和36.29%。结论 采  相似文献   

12.
儿童侧颅底肿瘤临床上罕见,诊断和治疗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儿童侧颅底肿瘤的类型包括听神经瘤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脑膜瘤、先天性胆脂瘤、横纹肌肉瘤、脊索瘤和软骨肉瘤、畸胎瘤、黏液瘤、脂肪瘤及其他肿瘤;手术径路包括经乙状窦后径路、经颅-眼眶-颧弓径路、经岩骨径路、经迷路径路、经耳蜗径路、经颅中窝径路、经颞下窝径路等。作者分别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6例(76.19%);Ⅱ级切除3例(14.29%);Ⅳ级切除2例即行脑膜瘤次全切除(9.52%)。肿瘤全切除90.48%,次全切除9.52%。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处理好受累的颅底骨质和脑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性研究 4 3例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结果 :这类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 ,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可能是该肿瘤的信号之一。全组均予以手术 ,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 ,36例肿瘤全切除 ,侵入海绵窦的 11例中 4例肿瘤全切除。结果显示 ,5年生存率为 35 .1% ,7例未切除的海绵窦内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仅为 7个月。 结论 :对该类肿瘤应早发现 ,早手术 ,侵入海绵窦内的肿瘤不应姑息 ,可以多学科联合彻底清除肿瘤  相似文献   

15.
112例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探索术前、术中的预防和术后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112例行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资料,肿瘤类型包括神经鞘膜瘤、胆脂瘤、复发性鼻咽癌、副神经节瘤、脑膜瘤等;主要手术径路包括扩大迷路、耳蜗、颞下窝、乙状窦后、颅中窝径路、颞骨径路等。结果112例侧颅底肿瘤全切率为97.32%。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脊液漏,共出现8例(7.14%),其中仅1例(0.89%)需要手术修补,由脑脊液漏造成颅内感染者2例(1.79%)。死亡3例(2.68%),死因分别为颅内出血、术后脑梗死和术后窒息各1例。脑水肿4例(3.57%),术后失语、急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腹壁皮下血肿各1例(0.89%),后组颅神经麻痹失代偿2例(1.79%)。结论术前对肿瘤的正确诊断和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正确评估、手术径路的正确选择和娴熟掌握、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可提高手术切除侧颅底肿瘤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刘坤  张虹  吴宇平  王光辉  吕杨成 《四川医学》2013,(12):1807-1808
目的 总结在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21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7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28例肿瘤全切22例(78.6%),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20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5年以上存活8例.结论 采用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严玉金  李江  王新东  余建军  励勇  管敏武 《浙江医学》2015,37(18):1537-1539
目的 探讨颅底重建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 年因开放性颅脑 损伤合并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行颅底重建的 3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评价颅底重建在治疗本病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 随 访 3 个月至 3 年,存活的 33 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 结论 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 底骨折急诊术中行颅底重建,可有效控制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关键词 】 颅底重建 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 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辅助下切除鼻窦颅底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在鼻内窥镜辅助下治疗6例侵犯鼻窦的颅底占位性病变结果。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浆细胞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圆柱瘤1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CT检查,均显示肿瘤彻底切除,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对于侵犯鼻窦的部分颅底占位性病变,可以在内窥镜辅助下采用联合进路手术。  相似文献   

19.
颅底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I期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底区手术后骨及软组织缺损的I期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对38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所致颅底软硬组织缺损进行了I期修复,修复材料主要为带蒂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8例,带蒂胸大肌下部岛状肌皮瓣5例,带蒂颞肌复合组织瓣或带蒂颞肌筋膜帽状腱膜瓣+骨块+游离皮片共17例,额肌复合组织瓣7例,前臂皮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1例,组织瓣面积8cm*10cm-7cm*25cm,结果组织瓣成活率89.47%(34/38例),术后并发症率18.4%(7/38),其中肌皮瓣部分坏死10.5%(4/38),脑脊液漏5.2%(2/38),颅内感染2.6%1/38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疹愈。结论 颅底组织缺损采用显策外科技术I期修复重建能够有效地预防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尤以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移植术修复重建颅底区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组织瓣存活率高,易掌握和可靠性强等优点,可做颅底区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颅中窝内侧肿瘤的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颅中窝内侧型肿瘤 16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 ,并就该入路的优越性和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全切除 10例 ,大部切除 6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重要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颅眶颧弓入路切除颅中窝内侧型巨大肿瘤具有显露良好、脑组织牵拉轻、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