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在研究中国大陆中国南北地震带及川滇地震区新的经震活动幕(1980-1996年前后)主要强震活动图象特征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中短期强震趋势预测的几项强震活动图象指标,据此川滇当前强震趋势作了初步的预测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高国英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95,9(4):357-362
对1880 ̄1993年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研究时段内7级以上强震活动有明显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现象。研究时段内的强震活动经历了5个轮回,每个轮回包括一个平静幕和一个活动幕,每个活动幕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主体活动区和7级以上单个强震都具有沿西昆仑-南天山-北天山-阿尔泰地震带往返迁移的特征。各地震带6级以上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由西南向北东整体迁移的特征,并且这种时、空、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详细补充调查和充分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对川滇交界中段的其中6次强震进行了等烈度图编制,并对川滇菱块东界大地震的等烈度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按照构造孕育与发震扩展的思路,探讨了川滇交界中段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活动的特征,结果是:地震活跃期为230—250年,平静期为130—150年;喜马拉雅南缘、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强震与本区强震明显相关,喜马拉雅南缘与缅甸北部地区发生强震后本区发震的概率分别为87.5%和66.7%;本区7级地震分带交替发生,最先发生的两个6级地震对预测未来7级地震发震地点有一定意义;中强震在8级地震前不活跃,而在7级地震前比较活跃,且青海北部与西部发生6级地震后,甘肃东南部或甘青川交界有5级地震活动。据此判断本区未来10年内存在发生7级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对滇东地区强震幕式活动与强震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登 《地震研究》1997,20(4):365-372
滇东地区的强震活动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已为众多的地震学的研究所证实,但进入第Ⅴ幕第5个强震活动时段后,仅发生了1次6.3级地震,从而改变了本世纪以来前4个强震活动时段的强震活动次数(最少2次)与强度,这就经起人们的关注,是否再次发生比6.3级更大的强震?一直困扰着人们。所以许多学提出不同的认为企图解释这一问题。作就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看法并对滇东地区的强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川滇百年强震活动的幕式图像与未来强震趋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近百年来川滇强震(M≥6.5)的时序特征和地理图像分别作出了两种不同的活踽幕划分,其差别主要在1941年耿马一澜沧地震的归属不同,但划分其后的1948~1998年的三个强震活跃幕却是一致的。另外还对强震幕的起止标志、生现性及对未来(21世纪初)的强震活动趋势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粤桂琼交界地区地震趋势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地震活动、台站前兆观测、流动重力、海平面变化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绘合分析了粤桂琼交界地区近斯的地震活动趋势。认为近3年内或稍长一些时间,该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但有可能发生5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8.
以近期地震活动计算未来强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登堡-李希特的震级-频度关系式logN=a-bM为基本公式,导出计算不同震级地震复发周期T_M=m·10~(bM-a)和最大震级M_1=a/b,利用与强震孕育有关的近期地震活动资料,可定量计算未来强震的发生时间和最大震级。通过对川滇地区强震震例的验证和实际预报效果的检验,表明该方法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基于地震活动性的强震中长期预报的三种新方法,即自助统计,Sompi谱分析及模糊时空分维。对川滇地区一些强震的震例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这三种新方法可在数年期的强震中长期预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四川M≥4级地震时、空、强活动图象分析中,提取了有重复性前兆意义的异常图象,称为特征活动图象,如条带状、丛集、环状围空、缺震异常时段、盆地及周缘区前震等。并根据当前的地震活动图像,讨论了四川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韵律性特征,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区域的强震等间距、强震空带等间距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间分布上的23a太阳活动准周期,同时探讨了活动期内主体活动区的迁移规律。综合考虑认为第5活动期的结束时间大约在2005年,主体活动区在天山带,未来几年内,该区可能会有相当8级地震的能量释放。  相似文献   

12.
天津及邻近地区自1966年3月6日至今一般说来卅余年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邢台、渤海、唐山三次7级以上大地震和十余次6级中强地震,为研究该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作者依据该区域内392口井,5000多个水样,20余个项目的分析资料,探讨了中强地震震源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与特征,为探索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判定潜在震源区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易志刚  龚复华等 《地震》1995,(2):106-116
通过对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指Ms≥5.5的地震)发生时间不均匀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自1815年以来,该区可划分为5个中强地震集中活跃时段。可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个活跃时段的起止时间。如果发生在活跃时段内的中强地震的发生时间呈较好的线性趋势变化,则可用二指数平滑方法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它的预测精度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地区强震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黄海地区 1 846年以来MS≥ 6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该区强震活动具有 6a、1 2a和 5 7a的基本周期 ,此外还有 6 3a、6 9a和 75a的周期 .根据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特征和丛集特征 ,对南黄海地区未来MS≥ 6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论证 .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及邻区、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大陆及其邻区1902年以来MS≥7地震的成组活动划分出7组,其首发大震分别为1902年阿图什8.2级,1911年阿拉木图8.2级,1920年海原8.5级,1931年富蕴8.0级,1946年缅甸7.8级,1966年邢台7.2级,1988年缅甸7.2级。川滇MS≥6.7地震成组活动划分出5组,其首发强震为1913年峨山7.0级,1933年茂县7.5级,1948年理塘7.3级,1966年东川6.5级、6.2级,1988年澜沧7.4级。其中,川滇MS≥7的首发大震滞后中国大陆首发大震几个月至4年不等。按成组大震的界定,目前中国大陆处于1998~2007年(估计)的大震少发时段。川滇未来1~2年的大震形势为川滇西部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性。中国大陆新一轮强震成组活动中的大地震将可能在2007~2009年前后发生,主体危险区可能为天山地震带中段及川滇东部。2007~2008年可能出现5~6级地震的增强过程。巧家—东川一带可能最先发生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6.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与强震复发模型   总被引:75,自引:9,他引:7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巴颜喀拉和华南三大活动块体的交接部位,发育着多组具有发震能力的活动断裂。由于横向次级活动断裂的存在,川滇块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滇中和川西北2个次级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可划分出东端的龙门山次级块体。深部探测反映出川滇和巴颜喀拉块体地壳中均存在着低速-高导层(体),它们是上地壳多震的原因之一。地质研究和现今GPS观测表明:各级块体均存在着SE向或SSE向平移运动、顺时针转动和隆升运动,但量值存在着一定差异。文中还给出了各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地质或GPS滑动速率,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建政 《内陆地震》1991,5(3):254-257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灾变预测模型,建立了北天山地震带强震(M≥6.5)的预测模型。模型得出该区下次发生强震的时间为1993年前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地震时空分布来讨论新疆强震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诸如强震活动的群体迁移和往返迁移现象,七级强震前六级地震频度降低而五级地震频度增大现象,七级地震前的地震围空特征,强震活动的正交和菱形网络现象。并统计分析了新疆强震活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韩晓明 《高原地震》2010,22(4):6-11
根据全国强地震目录,选取1900年至2010年发生在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交界地区的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试图论证上述地区中强地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蒙甘宁青地区中强地震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在划定的不同时空范围内,这种相关性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0~2007年以来,青海省东部及邻区(34°~40°N,96°~104°E)ML≥2.3级地震资料进行特征参数耽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发生的9次6.0级以上地震中有6次震前7—28个月在震中周围出现叻值异常区,并且大部分地震前的异常区存在异常出现一异常区面积扩大一面积收缩一发震的变化过程,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