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渤海海域庙西中南洼围区勘探程度低,烃源岩非均质性强等问题,基于烃源岩有机相划分和改进后的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及沉积体系特征,刻画了庙西中南洼围区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类型及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以C相和D/E相为主,烃源岩品质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C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庙西中南洼南次洼及黄河口东洼东部与庙西中南洼结合部,北次洼分布相对局限;沙四段烃源岩以F相为主,优质烃源岩发育局限,C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庙西中南洼南次洼。此次研究认为,庙西中南洼南次洼是沙三段和沙四段优质烃源岩叠合发育区,是下一步勘探应重点关注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3.
2009年钻探凹陷南侧的QHD29-2构造,揭示了千万吨储量的构造岩性复合凝析油气藏.秦南99陷总体上研究程度比较低,文中从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生烃史模拟和油气优势运移路径模拟方面探讨了秦南凹陷勘探潜力和有利区带.秦南凹陷发育3套烃源岩,沙河街烃源岩为好烃源岩,其中沙一段烃源岩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东下段烃源岩为中一...  相似文献   

4.
南堡凹陷无井探区烃源岩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根据南堡凹陷海域地区粘井少给烃藏岩评价和资源量计算带来较大困难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该凹陷沉积相与有机质丰度,类型的关系,通过无井探区的地震地层学的沉积相研究成果,预测南堡凹陷给坨地区东三上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度平均为1.14%,生烃潜量为4.92mg/g),类型好(Ⅱ型干酪根),已进入成熟阶段,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东三下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与东三上段的各项参数相近,处于生烃高峰阶段,综合评价为好烃源岩。东二段和东一段评价为较差烃源岩。根据南堡凹陷不同层段的暗色泥岩颜色与有机碳的关系,提出灰黑、黑色泥岩的达标率为72.5%。灰、褐灰色泥岩为47.6%,灰、浅灰色泥岩为55.6%,图4表7参10  相似文献   

5.
黄骅坳陷歧南凹陷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歧南凹陷QN3井有机碳、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等多种化验分析资料出发,对QN3井各层段地层暗色泥岩有机质进行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歧南凹陷东一段属于非烃源岩,东二段以中等烃源岩为主,部分为好烃源岩,东三段、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段均属于好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I_2型为主,但浅层成熟度偏低,进入生油门限的深度在2 900~3 000m之间;埋深在3 400~3 500 m之间时开始大量生油,具备生成工业油气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孔二段烃源岩特征及测井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东营凹陷王46、莱深1、柳参2等孔二段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为中一差等烃源岩。为了全面认识孔二段烃源岩地化特征,利用孔二段烃源岩实测分析资料,建立了测井信息烃源岩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孔二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氢指数(Ⅲ)及成熟度(民)等进行了系统评价。孔二段烃源岩TOC为0.5%~2.4%,干酪根以Ⅱ-Ⅲ型为主,R0为0.72%~1.32%,表明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为一套中等-好烃源岩,是东营凹陷又一套具有巨大生烃潜力的烃源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评价东三段烃源岩并明确其油源贡献,以大量的钻井、地球化学以及油气勘探资料为基础,基于烃源岩评价的特征参数及油源对比方法,探讨了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烃源岩对油气成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东营组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三段,其w(TOC)平均为1.1%~1.2%,最高可达7.8%以上,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成藏期(距今2 Ma)R_o值为0.7%~0.9%,处于大量生油高峰,最厚的有效烃源岩位于林雀洼陷与柳南洼陷,其次为曹妃甸洼陷;与沙一段和沙三段相比,东三段典型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为Pr/Ph值高以及伽马蜡烷/C_(31)霍烷值低,以此可较好地与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进行区分。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现存的东营组烃源岩贡献的原油主要呈环状分布于柳南洼陷以及林雀洼陷附近,曹妃甸洼陷附近仍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深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其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塔南凹陷为靶区,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干边界断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洼槽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和洼槽间横向背斜发育特征,利用最大断距回剥法恢复断层演化史,明确古洼槽的分布,解剖塔南凹陷内洼槽的构造演化规律,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洼槽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断距—埋深曲线和生长指数,厘定了塔南凹陷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期次,确定了南一段上和南二段沉积时期为洼槽主要演化时期;结合主干边界断层生长机制(孤立断层生长机制和断层分段生长连接机制),将塔南凹陷内洼槽演化模式分为孤立断层控洼和分段生长断层控洼两种演化模式;依据洼槽不同演化模式将南一段上洼槽控源分布方式分为孤立洼槽控源分布和分段生长洼槽控源分布,同时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有效烃源岩可容空间的形成和演化;塔南凹陷油气分布和纵向含油面积统计结果表明,含油富集区在平面上呈“马铃薯状”分布于有效烃源岩范围内并沿主干边界断层展布,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南屯组和铜钵庙组内。  相似文献   

9.
对东营组烃源岩特征及其生烃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油气成藏认识与资源评价。利用有机岩石学、显微组分、孢粉鉴定及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系统评价了东营组烃源岩及其生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探究了有机质生烃的影响因素及生烃模式。结果表明:东营组烃源岩主要为含黏土长英质泥岩和混合型泥岩,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次之;东营组三段与东营组二段下亚段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4%、0.87%,整体为好—优质烃源岩,显微组分以壳质组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处于低成熟—成熟热演化阶段。东营组烃源岩具两期生烃特征,早期生烃高峰对应镜质体反射率(Ro)为0.6%,生成低成熟度烃类,晚期生烃高峰对应Ro为1.0%,生成成熟烃类。原油物性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显示东营组以生成成熟油为主,含少量低熟油,原油整体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量、高饱芳比、高Pr/Ph、高C19/C23三环萜烷值、低伽马蜡烷指数和低4-甲基甾烷指数等特征,属于混源有机质生源、弱氧化—弱还原沉积条件和淡水贫硫湖泊环境综合成因的轻质—中质原油。壳质组中的底栖藻无定形体及松科属孢粉等组分对低成熟—成熟阶段的烃源岩生烃具有重要贡献,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及地层超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东营组烃源岩发育受淡水湖泊、特殊生物、无机矿物和超压等要素共同控制的双峰生烃模式。研究认识对于开展以渤中凹陷东营组为主力烃源灶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清凹陷大孟庄洼槽烃源岩地震属性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少钻井资料的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烃源岩评价和油气前景预测的难度较大。由于烃源岩与非烃源岩之间在平均振幅、平均能量等地震属性上存在明显差别,据此建立了一套利用层序地层学及地震地层学识别烃源岩,根据地震速度谱信息去除烃源岩体中砂质含量,由烃源岩体提取的地震属性与实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等地化参数的对应关系,定量预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预测和评价了武清凹陷大孟庄洼槽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3个层系的烃源岩,其有机碳含量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进而确定研究区南部的京24井—务古1井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1.
近海盆地勘探受到钻探成本限制,实际收获的烃源岩样品相对有限,难以对单井进行烃源岩整体评价。目前烃源岩评价研究中,常利用测井资料建立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对烃源岩进行评价。但是单一测井评价方法难以定量评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需要多种方法互相结合。此文建立了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模型,并依据电阻率法、自然伽马能谱法、聚类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原理,对惠州凹陷古近系井点进行优质烃源岩识别与评价,并将测井资料评价处理成果与岩心的有机地化、地质录井资料相互检验,得出了适合该地区烃源岩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烃源岩评价是地质综合评价的基础。由于经费和样品的来源等原因,不可能对每口井均做大量系统的分析化验,这给烃源岩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通过采取测井方法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烃源岩作出定量化评价,识别有效烃源岩,计算永北地区生排烃量,为成藏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西部小梁山凹陷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为柴达木盆地近年来主要产油区,其中在南翼山地区深浅层均发现含油气层系,单层产量较高.油源对比表明南翼山油田油气来源于小梁山凹陷,近年来,南翼山地区中浅层石油年产量增长较快,已成为新的接替领域.对该区的烃源岩研究表明:小梁山凹陷烃源岩以暗色灰质泥岩、泥灰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上油砂山组(N22)中,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但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较高,均在100×10-6以上,最高达到1 000×10-6 以上,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从未成熟一成熟阶段均有分布.研究表明,上干柴沟组(N1)、下油砂山组(N1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是该区的主要供油源岩.  相似文献   

14.
在红山断陷内钻井及周边露头剖面中侏罗统烃源岩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烃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成烃演化阶段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认为:红山断陷中侏罗统主要的烃源岩类型为泥岩和油页岩,有机质沉积于淡水环境,其中油页岩属Ⅱ型,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多属于Ⅲ1-Ⅲ2型。红山断陷地表剖面的中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地下中侏罗统烃源岩也主要处在未熟-低熟阶段,少量处于成熟阶段。总体来看,红山断陷中侏罗统具备一定的资源潜力,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黄骅坳陷歧口断陷湖盆沉积岩厚度大,地层分布范围广,由于盆内、盆外物源十分发育,构造活动频繁,使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类型丰富多样,烃源岩除湖相泥岩外,还发育较大范围的油页岩,且在油页岩主要发育期,在一定程度上因受海水影响而具有藻类勃发的条件,在油页岩和钙质页岩中发育一定的颗石藻;针对歧口凹陷烃源岩,以"富烃源岩生烃理论"为指导,对烃源岩进行分级评价,认为歧口凹陷具有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丰富、有机质丰度高、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特点;同时,由于异常超压的发育,烃源岩的成熟门限偏深,有效生油井段长,与一般的烃源岩相比生油下限明显向深部偏移,因而也使得大量生气门限较深,有效生气期作用时间短,具有"持续生油、集中生气"的特点,歧口凹陷的这种生烃热演化特征对中深层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油源对比表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南翼油气主要来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重新评价四棵树凹陷油气资源潜量对认识四棵树凹陷及周边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露头剖面、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及车排子凸起侏罗纪古地貌进行恢复,明确了四棵树凹陷与沙湾凹陷在侏罗纪为相对独立的沉积单元,在四棵树凹陷内发育3个洼陷带,是烃源岩的有利发育区;通过露头样品、岩心、岩屑等进行烃源岩指标分析,结合地震资料,落实了有效烃源岩发育范围。利用压差法模型计算四棵树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油气资源量达到2.8×108 t,为四棵树凹陷及周边油气勘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谭庄-沈丘凹陷位于周口坳陷中部凹陷带,周16井位于凹陷西部构造高部位。以镜质体反射率Ro为古温标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谭庄-沈丘凹陷古生代为克拉通台地阶段基底,热流值较低;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强烈,基底热流值升高,早白垩世末达到最高古热流;从晚白垩世开始热流值降低,盆地冷却。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4大构造运动造成的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分别为300、1090、1080、600m,不整合面对应地史时期基底古热流值分别为48、68、74、50mW/m2。周16井二叠系烃源岩238Ma进入成熟早期阶段,早中三叠世进入初次生烃期,后期地层多次抬升与沉降,早白垩世中晚期出现二次生烃,有利于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18.
以Z凹陷X井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碳(TOC)、生烃潜量(S1+S2)和氯仿沥青“A”含量、干酪根显微组分、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元素组成、镜质体反射率(R0)和孢粉颜色指数(SCI)等分析化验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3个方面.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下白垩统银根组和苏红图组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为Ⅲ型,但生烃潜量值高,是Z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和侏罗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但生烃潜量值低,为次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延吉盆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根据20口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延吉盆地铜佛寺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2种沉积相类型,暗色泥岩厚度达20~500m。基于对700余块铜佛寺组暗色泥岩样品的有机碳、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有机质类型的测试数据,确定出铜佛寺组一段、二段、三段都发育有较高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90块暗色泥岩的RO值测试数据表明,铜佛寺组暗色泥岩除德新凹陷铜佛寺组三段部分样品未达到生油门限外,其余都处于开始生烃的低熟—成熟阶段。综合各种测试分析数据,认为延吉盆地除了德新凹陷铜佛寺组三段为低熟烃源岩之外,铜佛寺组暗色泥岩均为成熟良好的有效烃源岩。综合烃源岩特征及有效烃源岩分布等,认为延吉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并依据油气显示(产量)、沉积相、圈闭类型等5个评价参数,优选出延吉盆地Y13井—Y20井区、延10井—延12井区、Y1井—Y3井区为勘探开发有利区。  相似文献   

20.
东海西湖凹陷烃源岩有机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烃源岩有机相按有机显微组份的组成及生烃潜量,结合沉积环境、地化相、干酪根元素原子比综合划分,确定四类有机相:类脂富氢相、脂镜富氢相、脂镜贫氢相、镜质贫氢相.按上述资料综合编制了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有机相图,指出了有利油气生成的区带,得到油气勘探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