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快速有效地判别矿井突水水源,提高水源判别准确率,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即用各含水层水质判别指标的Huber-M估计量,替代其平均值作为各含水层的标准背景值。将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斜沟煤矿突水水源判别中,结合斜沟煤矿水文地质特点,通过K++Na+,Ca2+,Mg2+,Cl-,SO2-4,HCO-3建立判别指标,并采用超标加权法来确定判别指标权重,隶属度函数采用"三角形和半梯形组合"的隶属函数。实验结果表明,用Huber-M估计量替代平均值作为各含水层的标准背景值进行实验,提高了突水水源判别的准确率,且未知水样的水源判别结果全部正确,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采矿方案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在综合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和加权TOPSIS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加权TOPSIS-灰色关联综合评判模型,对多种采矿方案进行综合评判优选。优选过程中,从经济、技术、安全3大类因素综合考虑影响采矿方法的评判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各评判指标的权重向量,利用灰色关联系数改进加权TOPSIS法,建立加权TOPSIS-灰色关联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TOPSIS法原理计算出各方案基于评判指标的综合优越度。以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案优选为例,得出4种拟选采矿方案的综合优越度分别为47.9%、62.5%、63.9%、59.9%,确定第3种采矿方案最优。经矿山实践验证了该评判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赖德莲 《科技资讯》2007,(13):220-221
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特点,选用2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组成泥石流危险性的两层次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加权关联分析法来实现泥石流危险性的综合判别。实例说明该方法的评判结果较科学可靠,能满足地灾评估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将尺寸公差单位和公差等级系数作为加权系数,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建立了更为合理的确定平面连杆机构的最佳尺寸公差与运动副配合公差的数学模型,并用Churchill剃齿机工作台机构为例,说明本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采用的煤层冲击倾向性判别方法存在的不足,基于理想点法的基本原理,选取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量指数、冲击能量指数和单轴抗压强度作为评判指标,通过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基于熵权-理想点法的煤层冲击倾向性判别分类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在实验室实测煤样的冲击倾向性分类中.研究结果表明:熵权-理想点法的判别结果与综合判定方法结果相同,且符合实际情况,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用于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各因子的判别权重和加权距离, 并结合二次判别和两类判别, 构造了二次加权距离判别. 该方法既保留了所有因子又体现了不同因子的判别能力. 经实际数据的计算验证, 其判别效果优于马氏距离判别.  相似文献   

7.
定义了各因子的判别权重和加权距离,并结合二次判别和两类判别,构造了二次加权距离判别.该方法既保留了所有因子又体现了不同因子的判别能力.经实际数据的计算验证,其判别效果优于马氏距离判别.  相似文献   

8.
提高建模精度,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努力挖掘先验知识的价值,对社会科学研究非常必要,加权建模是其重要途径.给出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模型的加权建模计算方法,讨论了典型情况下权重系数的确定原则,结合我国各地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知识化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验证了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回归选优模型加权建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应提倡加权建模,但在权重系数选择上则要慎重,努力避免人为偏见.  相似文献   

9.
确定了I/O中直耗系数变动对“全局”的影响程度因子,并把该因子作为直耗系数的权重,对RAS法进行修正推广。提出了RTALS方法及其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采用隶属函数构造了单因素判别矩阵,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 对平顶山研究区典型工作面进行了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定量预测和突出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强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内涵的界定,构建了测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为有效解决主观赋权法产生的主观随意性,以及客观赋权法忽视决策者的主观信息这一问题,提出了将G1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的组合赋权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同时解决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各自产生的弊端,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组合预测中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权系数的确定问题是组合预测方法中的关键和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系数确定方法,将权系数确定问题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建立了关于组合预测方法的关系数据模型,通过属性值特征化建立了知识系统,在数据驱动下通过分析预测方法对预测对象的依赖性和重要性,计算出组合预测模型的权系数,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权系数确定方法的主观性,避免了线性或非线性极值问题的数值计算,使得组合预测方法具客观性,所给案例说明了所提方法 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不确定型AHP计算权重向量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定义偏离矩阵和相对于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数字判断矩阵, 给出了一种新的群组决策下区间数判断矩阵权重向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准静态框架下,动态参数由权重函数、动力学量算符、形状函数的卷积得到.传统方法的权重函数并不能满足外源驱动次临界系统的中子动力学分析的要求.基于改进的准静态方法,选取临界权重函数模型和全局稳态权重函数模型分别计算一维次临界平板堆启堆过程和断束工况下的中子动力学结果,通过与时空动力学方程直接求解结果对比来深化对权重函数的认识:在外源驱动次临界系统中,权重函数应具有"次临界堆中子价值"物理意义;共轭外源项表征了堆芯内某一位置对外源中子的响应,与外源中子在该位置存在的概率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局部稳态权重函数模型,用裂变因子乘以权重系数作为共轭外源项.实践表明,采用局部稳态权重函数模型获取的中子动力学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新开发矿区为工程背景,依托煤矿水文地质资料,采用脆弱性指数法和传统的突水系数法划分矿区4号煤的带压开采区域。结果表明:突水系数法只考虑个别因素,结果不够准确、带压开采区域分辨率低;脆弱性指数法考虑综合因素,结合矿区构造情况,所得结果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相关分析法确定圈闭评价中关键地质因数的权重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钻井圈闭为模型,根据各项参评地质因素与已知钻井圈闭含油气性的相关性来确定各参评地质因数的权重系数。以塔里木盆地圈闭评价为例,应用此方法求得评价所需的各参评地质因数(构造条件、可靠程度、通道条件、储层条件等)的权重系数,这样使得评价结果不仅具客观性,且与圈闭的含油气性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圈闭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模糊综合评判在圈闭、区带等含油气性有利区预测及其优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模糊综合评判中,参评地质因素的权值确定也非常重要。应用粗糙集理论,对原始地质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其求得各项参评地质因素的属性重要度,并将其权值化处理作为其权重系数,克服了传统方法确定权重系数的主观性,这样使得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从而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精度。最后,以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凹陷圈闭评价为例,用此方法求得评价所需的各参评地质因素的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配电网常见的安全隐患和传统组合赋权法中综合权重选取的组合系数依据不足的缺陷,提出统计偏差修正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反熵权法(anti-entropy weight method,AEWD)的组合赋权法综合评估模型。首先构建配电网隐患指标体系,分别使用层次分析法和反熵权法计算综合评估模型的主客观权重,然后根据统计偏差理论计算组合系数,进而计算出配电网隐患的风险值,最后以某地区配电网六个月的隐患记录进行实例分析。通过与传统组合赋权法对比证明了该模型合理有效且更具有泛用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组合赋权法与云模型对坝基岩体质量分级进行了评价,主要采用6项评价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结构面间距、RQD、完整性系数、声波纵波速度和地应力修正系数,以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坝基岩体作为实例进行了质量评价.通过偏好系数法将优序图法和熵值法组合,利用云数字特征值建立岩体质量各评价因子的云模型,并得出岩体样本各评价因子对应的确定度,综合确定度最大值对应等级为岩体的质量等级.利用云模型的评价结果与传统的BQ分级法和可拓理论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云模型具有可操控性和较高分类精度,能够精确地表达出岩体质量的综合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