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辊冷带轧机五倍频再生颤振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四辊冷带轧机五倍频颤振的产生机理,探讨了轧机支承辊与工作辊辊隙的复杂力学特性,提出了轧机五倍频再生颤振模型,并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五倍频颤振模型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变速轧制防止五倍频颤振的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变速防振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3.
分析φ180/φ400×520及φ100/φ400×500四辊轧机的设备特点、生产的产品情况,研究开发一种能自动适应轧件宽度变化的支承辊辊型曲线,以提高轧机的板型控制能力,使冷轧带钢的横向同板差下降约45%,边裂现象明显减少,并有效防止支承辊辊面剥落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板轧机的设备特点、轧制产品的工艺状况,开发了一个能适应轧件宽度变化范围较大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并研制了一种新的2300四辊轧机支撑辊辊型曲线,以提高该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研制新的支撑辊辊型曲线经过一年的工业化生产,取得明显的实效,钢板的横向同板差下降幅度达60%~75%;同时钢板的板形明显改善,薄板的边浪现象基本消除;另外轧制压力下降幅度达5%~7.5%,辊间压力分布变化趋缓、轧辊磨损减少、使用周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四辊轧机辊型曲线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板形良好为目标,运用影响函数法来设计轧辊的原始辊型。与现场使用的辊型曲线相对照,该理论方法能给出较理想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附加弯矩模型。该模型提出,在确定辊系偏移距时,应考虑附加弯矩的影响;减少万向接轴的倾角,可以提高辊系的稳定性,从而给定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在试验轧机上和现场工业轧机上对四辊热、冷轧机进行了综合测试,对四辊轧机轧辊不同交叉形式以及不同交叉角情况下的轴向力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了轧机的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参数的实际数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四辊轧机辊系轴向动态模型,根据摩擦学的预位预理论,确定了辊系接触轴向刚度的概念和量级,由此得到了辊系的固有特性,确定了轴向动负荷放大系数,为合理地分析轴向力对轧轴轴承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实用实(?).优化设计计算的结果表明,缩小立柱断面尺寸对降低机架重量效果显著;适合增加上、下横梁的高度可减少机架总变形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影响辊系稳定性的附加水平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时,还应考虑附加弯矩和摩擦弯矩产生的附加水平力对辊系稳定性的影响,从而给确定最佳辊系偏移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单辊驱动平整机水平颤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平整机工作界面摩擦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了轧辊水平振动的非线性力学模型,分析了界面摩擦状态的变化对轧辊水平运动的影响.应用相平面法分析了轧辊水平运动规律,并确定了粘着-滑动运动的极限环,定性地分析了轧辊水平运动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分析单辊驱动平整机水平颤振产生的条件及机理,得出了影响轧辊颤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1220HC六辊冷轧机带钢和支撑辊表面振纹问题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在对轧机固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支撑辊换辊周期内各阶段振动信号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在支撑辊使用早期,轧机以568 Hz的第7阶固有振动为主;在稳定轧制阶段,中间辊对支撑辊的相对运动形成支撑辊表面振纹;在支撑辊使用中后期,辊面振纹反作用于轧机,引起轧机强迫振动,进一步加剧振纹的形成,轧机的振动为共振与强迫振动共存。在振纹形成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振纹纹距与振源的关系,找到了引起轧机第7阶固有频率振动的原因,提出了振纹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冷连轧机轧制力在线计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将轧制变形区离散化的方法,在考虑变形区内横截面上张应力、摩擦应力等影响因素沿带钢轧制方向分布规律及其与带钢厚度及压下量的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金属变形抗力,建立了冷连轧机轧制力在线计算数学模型. 经大型工业轧机生产实践数据检验,该冷连轧机在线轧制力计算模型预报误差控制在6.1%以内,满足模型在线控制要求,可提高在线控制轧制力模型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冷轧平整机振纹实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1700冷轧平整机支持辊表面振纹问题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 在对平整机固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支持辊各个使用时期内振动信号的分析与比较,得到了平整机的振动特征以及振动与振纹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支持辊使用初期,平整机系统的振动以自激振动为主,振动频率为150 Hz,在稳定轧制阶段工作辊对支持辊的相对运动形成支持辊表面振纹;在支持辊使用中后期,由振纹引起的强迫振动进一步加速了振纹的形成,系统的振动为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共存. 在对振纹形成过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振纹抑制措施,即在轧件入口侧增加抑振辊或改变轧制速度.  相似文献   

15.
在轧制过程中,带钢表面经常会出现明暗交替的振痕,严重影响带钢表质量;由于轧制速度等轧制参数波动会导致振痕特征频率的变化,难以准确捕捉振痕特征频率,无法实现振痕特征频率的自动识别和实时监测。分析了带钢表面振痕特征,根据轧制参数确定了带钢表面振痕出现的特征频率,提出了对振动加速度信号的自相关处理和小波包分解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小波包分解能量分布情况,克服了轧制参数波动对振痕特征频率的影响,实现了对带钢表面振痕的有效识别。试验证明该方法不仅便于计算机自动识别,而且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冷连轧机SmartCrown轧辊磨损辊形对板形调控能力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宽带钢冷连轧机首次应用的SmartCrown板形控制技术,通过对SmartCrown轧辊大量实测得到了轧辊磨损辊形,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轧辊磨损预报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三维辊系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磨损辊形对SmartCrown板形控制技术在服役过程中板形调控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新辊形使用工艺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的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提高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精度,提出一种解析数学模型结合神经网络校正模型的计算方法,建立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采用径向基函数的局部映射和全局线性映射相结合的神经网络校正模型求解带钢变形抗力和轧制变形区的摩擦因数;并采用轧制变形区离散化方法分析轧制变形区内张力、摩擦力及金属变形抗力等在带钢轧制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从而建立轧制力在线计算数学模型。现场实测数据离线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基于神经网络的冷连轧机轧制力预报模型预测轧制力,其预测误差小于8.9%,此模型能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单辊驱动四辊冷轧平整机出现的带钢表面振纹问题,通过现场实测辊系的振动信号,并对平整机振动系统固有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带钢表面振纹是平整机支撑辊使用中后期辊系系统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结合振纹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建立带钢表面振纹振动频率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轧制工艺参数对振纹振动频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系统产生共振的措施,不仅有效减轻了带钢表面振纹缺陷,还延长了平整机支撑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CVC带钢冷连轧机启动阶段支持辊油膜轴承静压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应用流体润滑理论,建立了轴承倾斜工作下静压承载能力的全润滑系计算模型,分析了轧机压下倾斜、油泵功率和节流器液阻对轴承静压承载性能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压下倾斜过大会造成轴套与衬套的轴线出现倾斜,进而导致轴承的静压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是造成轴承寿命缩短、连轧机启动频繁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实际生产中,限定了轧机压下倾斜设定值上限,增大了润滑油黏度,从而有效提高了轴承的承载能力,机组启动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