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一部分,部分分子靶向药物已进入临床前或临床试验:如赫赛汀、易瑞沙、贝伐单抗及COX-2抑制剂等。本文对这几种不同分子靶向的药物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一部分,部分分子靶向药物已进入临床前或临床试验:如赫赛汀、易瑞沙、贝伐单抗及COX-2抑制剂等。本文对这几种不同分子靶向的药物分别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对肿瘤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治疗。现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已批准用于临床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不可避免的耐药问题成为了靶向治疗的瓶颈。而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尽量刺激宿主的免疫反应来长期破坏肿瘤,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有重要的免疫调节特性,二者联合作用可以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应。因此,本文对分子靶向药物对抗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分子靶向药物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本文介绍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几类分子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5.
分子靶向药物在实体瘤中的应用也取得重大进展,许多研究证实单克隆抗体单用对某些实体肿瘤即有明显疗效,而某些药物需与化疗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对于晚期NSCLC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但化疗副作用大且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肺癌靶点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对目前晚期NSCLC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鼻咽癌患者,以2011年1月为界,此前采用放化疗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此后采用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3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毒性反应及随访2年内不同时间点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鼻咽癌灶及淋巴结总有效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常见毒性反应、神经毒性反应及关节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鼻咽癌效果显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赵巍  陈焕 《医学综述》2012,18(9):1322-1324
在消化系统中,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其发病率日渐提高。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在过去和现在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治疗方法自身的弊端也不容忽视。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结直肠等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该药物在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条新途径。在此就近些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的相关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分子靶向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迅猛发展推进了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一系列的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治疗多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分子靶向治疗就是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大分子,包括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信号传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重要靶点,通过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生物学行为,或是通过强力阻止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积极发挥抗肿瘤作用.相对于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其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石功亮  何勇  颜艳倩 《西部医学》2024,36(1):120-124
目的 探讨槐耳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脾虚型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PHC患者7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支持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上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槐耳颗粒治疗,两组患者皆进行4周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实施观察,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B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A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均降低,且B组积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8+、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8+、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提高,A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的CD8+水平低于A组,CD4+与CD4+/CD8+水平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AST、AL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和TBIL水平显著减少(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高于A组(8.57%),但两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皮疹、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上升,且B组生活质量优于A组(P<0.05)。结论 槐耳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PHC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梅  陈萍 《西部医学》2009,21(6):885-887
据2008年4月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死亡原因中第二位的疾病,仅次于脑血管病,分别占22.32%和22.45%。恶性肿瘤是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0%),农村第二位死因(占农村死亡总数的21%)。肺癌为肿瘤死因的首住(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2.7%)。本文就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思考与展望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淋巴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MM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MM患者多数为不能耐受强烈治疗的中老年人,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耐受性差,疗效受到很大限制,最终导致耐药和复发,目前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MM细胞生物学行为、疾病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MM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和增殖,骨髓造血微环境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热休克蛋白、蛋白酶体途径等)密切相关。针对相关效应分子的靶向治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M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属于多血管实体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肝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涉及多种调节因子的复杂过程,受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抑制因子的平衡所控制。近年来发现肝癌还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因此,通过阻断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的作用、增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活性,或通过抑制和干扰VM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已有10余种分子靶向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单抗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等。本文对肝癌血管生成分子机制和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靶向药物用于晚期肝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只单纯的采用化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结果:经过16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下降率达到了80%,对照组患者下降率只有40%,显著低于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癌晚期的患者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方兴未艾。与传统的化疗细胞毒药物不同,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不直接杀伤细胞,而是作用于肿瘤细胞过表达或突变、且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分子(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的过度增殖、新生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然而,这类药物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可以放心大胆、不加选择地应用呢?临床应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就我们临床应用此类药物的粗浅体会,提出对上述问题的若干思考,供同道们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16.
戴俊杰  史菲 《广东医学》2023,(9):1178-1182
气道重塑是导致哮喘患者持续性气流受限及肺功能受损的主要病理基础。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哮喘气道重塑的分子干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望为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预后带来希望。本文就分子靶向药物在哮喘气道重塑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哮喘气道重塑靶向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居泌尿系统肿瘤第二位。世界范围内肾癌的死亡患者每年超过10万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抗肿瘤治疗面临新的挑战。围绕细胞毒和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存在诸多争议,特别是关于临床前模型的价值和一些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目前的抗肿瘤治疗已包含了几种具有不同机制的药物,分子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或拮抗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应用联合治疗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新型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为抗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分子靶向药物、新型靶向制剂的研究日趋成熟,该文综述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Gemtuzumab Ozogamicin(GO)、阿伦珠单抗(Alemtuzumab)等。几种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或与放、化疗等结合应用,有助于克服耐药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