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外感发热患者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的外感发热患者,统计分析其病因及中医辨证分型情况。结果:病因分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3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01例,肺部感染40例,急性胃肠炎89例。中医证候分布:风热犯表478例,湿热内蕴69例,风热夹湿64例,风寒化热24例,风寒袭表33例;风热犯表证占有率与其他各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州大学城地区外感发热病因主要体现在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病因,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亦多见;中医证候以风热犯表为主,病机为风邪犯表,由表人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外感发热及咳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36例外感发热及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中医予以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从随访的结果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外感发热及咳嗽对症下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柴葛解肌汤对外感发热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10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自拟柴葛解肌汤治疗。治疗3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后积分、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中医证候积分低,完全退热时间、解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柴葛解肌汤治疗外感发热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退热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发热是指腋温超过37.4℃,肛温超过37.9℃的一种临床症状,在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常伴发热.婴幼儿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常起病比较急,持续高热可引起全身不适、头痛、惊厥等症状[1],如果就诊不及时,会加速病情发展,不利于预后.现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7例婴幼儿外感发热护理资料,探讨中医护理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以人体肌表发热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一般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凡外感六淫之邪,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引起发热的,属于外感发热。凡因脏腑气血虚损,或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发热,属于内伤发热。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录 1 编者按2 应激反应与中医证候关系篆要3 应激反应简介4 中医内伤病“基本证候”与应激反应的非特异性症状关系5 应激反应与中医内伤病不同阶段的关系6 外感热病的阶段性与应激反应的阶段性7 从应激反应探讨经络学说原理1 编者按黄柄山教授 ,原系黑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中医证候研究几十年 ,对证候的内涵、层次、结构、分类均有深入研究 ,尤其对中医证候的现代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了多方面探讨与研究。近几十年来 ,黄教授经常在国外 (主要美国、加拿大 )进行讲学、科研协作 ,尤其是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治疗婴幼儿发热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婴幼儿外感发热患儿施以中药灌肠、穴位敷贴、中药擦浴,并在此药基础上施以中医护理。结果:经过治疗、护理总有效率达95%。结论:对于单纯的婴幼儿外感发热,中药灌肠、穴位敷贴、中药擦浴能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候复杂性特征及证候研究思路探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随着人们对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用系统、综合的观点探索生命现象与疾病的本质已成为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在这样的科技背景下,复杂性科学理论及思维方法与中医证候学理论及思维方法的相似性,使得证候研究引用或借鉴复杂性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外感发热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  吕文良 《吉林中医药》2012,32(1):104-107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的一类外感病证.祖国医学对外感发热认识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医治疗涉及八纲、病因、卫气营血、三焦合脏腑、六经合三焦合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以及经方随证加减、医家经验总结、中成药临床观察、自拟方、针灸刮痧等多方面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目前尚无规范的中医辨证体系和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这将不利于临床的应用和观察,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解玲芳  胡晓丹  张琼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26-526,532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颗粒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患儿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中药颗粒剂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近似,其体温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退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点。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收集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40例,分析在不同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程度、痛经疼痛持续时间方面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各证候的特点。结果:本病实证多于虚证,实证中以寒湿凝滞证最常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而虚证中以气血虚弱证为多,中医证候在不同的年龄、病程、VAS、疼痛时间,均有不同的特点。结论:重视原发性痛经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治疗时,及时根据病情,加用活血化瘀行气温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特点。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收集原发性痛经的患者240例,分析在不同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程度、痛经疼痛持续时间方面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各证候的特点。结果:本病实证多于虚证,实证中以寒湿凝滞证最常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而虚证中以气血虚弱证为多,中医证候在不同的年龄、病程、VAS、疼痛时间,均有不同的特点。结论:重视原发性痛经的年龄、病程、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治疗时,及时根据病情,加用活血化瘀行气温经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对不同证候中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期中风患者共155例,根据不同中医证候进行分组,风痰瘀阻型107例,风火上扰型15例,风痰火亢型17例,气虚血瘀型16例。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均予早期肢体康复,治疗时程为2周。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水平,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日不同时点的指数变化,比较各组疗效。结果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但以风痰瘀阻证组提高更明显,气虚血瘀组及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组效果较差。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中风病患者康复效果不同,应建立辨证的个体化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急诊外感发热方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退热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队列试验的设计方法,906例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863例,甲型H1N1流感43例,分别用麻黄汤加味、葛根汤加减治疗风寒证141例,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治疗风热证178例,清肺消炎饮加减、上感颗粒治疗卫气同病证587例。结果起效时间:4h内即刻退热人数比26.15%~100.00%。解热时间:4h内治愈率17.69%~91.67%;72h治愈率89.57%~100%。临床症状改善率达80%以上。结论各协作组验证方案、方药,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发热有较好的退热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分布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300例住院的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观察,探讨小儿肺炎病原体在不同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及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中医证型在不同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小儿肺炎病原体分布与发病年龄有相关性,与发病季节、中医证型分布无相关性;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代节气变化与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甘肃省7个地区中医院12年间全部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统计,按照统一制作的调查表格填好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不同节气、不同年代的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差异。结论年份、节气的气压变化、气温变化、湿度变化、气温较差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证型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汤小虎  唐辉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40-140,158
目的:探讨外感发热预后(痊愈、复热、遗热)与相关血生化指标(PA、A/G、TC、Apo—B)的关系,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方法:对外感发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于治疗前检测其前白蛋白(PA)、白球蛋白比值(A/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与正常值比较,痊愈者(53例)PA正常,A/G、TC、Apo—B显著降低;复热者(6例)4项指标均降低,以PA、A/G降低更为明显;遗热者(4例)4项指标均降低,以TC、Apo—B降低更为明显,复热者TC较痊愈者差异无显著性,而遗热者TC较前两者均显著降低。结论:外感发热患者血蛋白、血脂多降低,其中PA水平正常者预后良好,蛋白降低明显者预后多为复热,血脂降低明显者预后多为遗热,临床诊治外感发热时当注意这一生化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5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病理体质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阴亏虚证等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瘀血质与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气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阳虚质与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阴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心脉证显著相关。结论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将18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再分别将每一证型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观察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结果:高血压各证型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肥胖组中痰湿壅盛证组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提示:瘦素水平可作为伴有肥胖的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