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依据及结局。方法选取2014-02—2016-12间惠州市惠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2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试产组(132例)和剖宫产组(90例)。比较2组分娩各项临床指标及结局。结果阴道试产组经阴道分娩成功96例(72.73%),转为剖宫产36例(27.27%)。阴道试产成功孕妇的平均产后2 h、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均优于剖宫产组(P0.05);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失败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应以孕妇及胎儿的各项临床指征为依据。若孕妇有经阴道试产条件且无禁忌,胎儿无宫内窘迫等不宜试产情况,且医院具备必需的试产条件及应急抢救能力,阴道分娩仍是较安全、经济、有效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应用不同分娩方式的结局,为临床选择合理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临产产妇做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例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均首先应用阴道试产分娩方式,比较两组阴道试产成功率等分娩结局。结果两组阴道试产成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等临床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产后感染和子宫破裂。结论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前科学评估,合理放宽阴道分娩指征,可提高阴道分娩率,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将112例有剖宫产史产妇分为A组(阴道试产46例)、B组(再次剖宫产66例)。选取同期收治的108例无剖宫产史的正常妊娠产妇,分为C组(阴道试产例45)、D组(剖宫产63例)。对比分析4组孕妇的分娩结局。结果 A、C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阴道试产成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新生儿窒息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C组孕妇阴道分娩失败原因包括宫缩乏力、持续性枕后位、胎儿宫内窘迫等,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需进行正确产前评估。若条件允许,尽量选择阴道分娩,以避免再次实施剖宫产造成的不良妊娠结局,全面提升产妇分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足月妊娠临产出现胎儿窘迫孕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阴道助产术,观察组实施剖宫产术,观察并比较产后2组母婴结局、围产期并发症及胎儿窘迫改善情况。结果 2组产妇均顺利分娩,无产妇和围产儿死亡。观察组产后新生儿后窒息率等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剖宫产分娩,母婴围产期并发症较阴道助产低。应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剖宫产术或阴道助产术尽快结束分娩,以改善母婴预后,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给予剖宫产术,对照组60例给予阴道助产术,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全部存活,两组方式在拯救新生儿生命安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的抢救工作中均可挽救胎儿的生命,但是应用剖宫产的新生儿分娩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重度窒息发生率低,临床效果优于阴道助产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异常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与比较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孕妇(观察组,50例)与肝功能正常孕妇(对照组,50例)的一般情况、剖宫产率、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孕产妇羊水污染情况及胎儿窘迫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74.0%)显著高于对照组(36.0%)(P0.05);在孕产过程中,观察组孕产妇出现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等危象的发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孕产妇羊水出现污染的比例(46.0%)显著高于对照组(18.0%)(P0.05);同时,观察组孕产妇出现较严重的III度羊水污染的比例(26.0%)显著高于对照组(0.0%)(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24.0%)显著高于对照组(12.0%)(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肝功能异常会明显影响妊娠结局,应予及时处理,以使此类孕妇安全渡过围产期,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观察人工破膜、催产素点滴引产以及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三种方式对足月羊水偏少孕妇引产的效果,通过对三组病人的产程、产时羊水性状、新生儿情况、产褥感染及剖腹产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对足月羊水偏少孕妇引产结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人工破膜联合催产素能提高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足月羊水偏少孕妇的剖腹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随机将110例瘢痕子宫再妊娠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无剖宫产史自然分娩的11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及2组的孕妇分娩时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中77例选择阴道试产,成功64例(83.12%),观察组出血量,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不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可适当进行阴道试产,并严密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剖宫产,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前次剖宫产是否进入产程对本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限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术后尝试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成功阴道分娩,根据前次剖宫产时机将产妇分为试产后(指宫口开大≥3cm进入活跃期的孕妇)剖宫产组(29例)与择期剖宫产组(31例),观察产程时限及妊娠结局,并做好综合评估。结果试产后剖宫产组本次阴道分娩产程时限显著小于择期剖宫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等妊娠结局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次妊娠为试产后中转剖宫产者,若此次妊娠已排除前次剖宫产指征,在严密母儿监护下尝试阴道分娩者产程时限小于前次为择期剖宫产者。无阴道分娩史者尝试阴道分娩其分娩结局不受前次分娩有无试产的影响,产程的持续进展能够确保阴道成功分娩,需加强风险评估,避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风险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2010年.280例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的区别,其中130例选择阴道试产为观察组(1),随机选择同期阴道分娩子宫无瘢痕的孕妇130例为对照组(1),瘢痕子宫150例选择刮宫产为观察组(2),无瘢痕子宫剖宫产150列为对照组(2).结果:观察组130例孕妇阴道试产成功110例,占(84.62%)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与无子宫瘢痕阴道分娩的产妇其新生儿Apger评分、产程、出血量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无剖宫产史剖宫产比较,其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比较,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应多方面考虑,阴道试产是一种可选择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促进国产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生殖道感染对孕妇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320例胎膜早破孕妇为观察组,A组200例为足月妊娠,B组120例为未足月妊娠。选取同期正常孕妇320例为对照组。所有孕妇的宫颈分泌物行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阴道分泌物行细菌、假丝酵母菌、滴虫检测,并取胎膜行病理学检查。分析下生殖道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的感染率均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阳性孕妇的早产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绒毛膜羊膜炎率、产褥感染率均高于其对应的阴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生殖道感染可增加孕妇的胎膜早破率,对母婴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分娩72例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2组分娩成功率、分娩过程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分娩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33.33%)高于对照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应用经阴道分娩,分娩成功率及分娩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大,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可在具备完善条件并严密监护情况下,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孕妇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西宁)孕妇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2010年05月~2012年04月住院足月分娩孕妇1590例,其中对羊水过少90例,羊水过少发生率5.66%.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及胎盘钙化及脐带缠绕与羊水过少密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西宁)羊水过少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对围产儿影响大,确诊后应密切监测胎心及羊水变化,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的诊治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IVF-ET周期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治疗方式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本研究50例患者中10例(20.0%)无明显症状,16例(32.0%)表现阴道流血,13例(26.0%)出现下腹痛或腹胀,11例(22.0%)出现阴道流血伴下腹痛或腹胀。(2)治疗探查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壶腹部妊娠34例,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峡部妊娠4例。(3)50例患者均通过阴道超声初步诊断,异位妊娠超声表现包括1例妊娠囊、5例卵黄囊、6例胚芽、16例心管搏动、22例附件区混合性包块。(4)39例腹腔镜手术中31例宫内妊娠存活,随访妊娠结局为2例早产,24例足月活产,5例继续妊娠;8例终止妊娠(7例流产、1例畸形引产)。7例开腹手术中3例宫内妊娠足月活产,4例流产。4例介入治疗后宫内妊娠1例早产、2例足月活产、1例流产。治疗后宫内妊娠总存活率为74.0%(37/50)。随访足月及早产婴儿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先天畸形。(5)比较不同输卵管部位(间质部组、壶腹部组、峡部组)异位妊娠治疗后的宫内妊娠结局,3组间宫内妊娠存活率、早产率、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除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外,将剩余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流产分为流产组(n=12)与宫内妊娠存活组(n=37),分析两组妊娠结局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超声表现、治疗时孕周与妊娠结局有统计学相关(P<0.05),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产次、盆腔病变史、输卵管手术史、移植胚胎类型、临床症状、宫外包块平均直径、异位妊娠部位及治疗方式并不显著影响妊娠结局(P>0.05)。结论阴道超声对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孕早期尽早检查可以排除合并的异位妊娠对宫内妊娠的影响,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方法问卷式调查表对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卡和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1 500人,及在院医务工作者1 500人,进行调研,并招募有意愿了解瘢痕子宫阴道试产(TOLAC)且能够坚持参加孕妇课堂的瘢痕子宫夫妇23对进行系列性不同分娩方式的科普宣传,并随访观察最终选择的分娩方式以及结局分析。结果 (1)学历、是否接受过TOLAC宣教、对TOLAC的认知程度和周边是否有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VBAC)病例是瘢痕子宫孕妇尝试TOLA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2)与专科医生相比,非妇产科专业的医护人员对TOLAC的认知度(63.45%vs.100%)和赞同度(58.36%vs.81.82%)均较低(P0.05);相较于临床医生,行政医技人员对TOLAC的了解度明显不足(47.37%vs.66.16%)、赞同率也明显降低(33.55%vs.60.10%)(P0.05)。影响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可否选择TOLAC的主要考虑包括:对怀疑子宫破裂者成功实施紧急剖宫产把握不大、不愿意承担一旦发生不良结局的后果(68.03%),产房是否有急诊手术室(52.98%),产房是否有专用麻醉师(24.58%),是否配备新生儿特护室(22.44%)以及孕妇及家属配合理解程度(19.77%)。(3)通过宣教,23名瘢痕子宫妊娠妇女阴道试产意愿显著增加(54.55%vs.8.69%,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医护人员对阴道试产的认知度和赞同度是影响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宣教可以增加无禁忌证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的阴道试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洛阳市涧西区人医院和汝阳县人民医院28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8例中120例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组),96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0.0%;选择再次直接剖宫产168例(剖宫产组),手术产率58.3%。两组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产后输血率、子宫内膜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阴道试产组先兆子宫破裂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而剖宫产组的产后发热率明显高于阴道试产组(P〈0.05);阴道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发热及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住院日明显高于阴道试产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炎和输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阴道试产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成功的阴道试产可减少术后感染率、住院天数,但阴道试产失败可能会增加子宫破裂、胎儿窘迫及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也明显增加,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严格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足月羊水过少对分娩方式与母婴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2—2013-02间收治的150例孕足月羊水过少产妇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150例孕足月入院终止妊娠者为对照组。将2组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围生结局的差异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引产、手术助产、剖宫产、孕产妇宫缩乏力、产道裂伤、产后出血、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足月羊水过少可对母儿围生结局造成不良影响,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减少不良围生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诱因、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9—2019-02间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胎盘早剥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次是外伤、羊水过多、未足月胎膜早破、多胎,以及高龄多产等。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腰腹痛、胎心异常、血性羊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超声检查对Ⅲ度胎盘早剥孕妇的诊断准确率(89.13%)高于Ⅰ~Ⅱ度的孕妇(47.06%);Ⅰ~Ⅱ度胎盘早剥孕妇的妊娠结局优于Ⅲ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具有特异性临床表现,结合病因、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可早期诊断,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0例疤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经阴道分娩者62例,为研究组;其余388例选择剖宫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产时出血量、产褥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和体重。结果 (1)研究组产妇的分娩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产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褥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和体重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在确保阴道试产指征的前提下,采取经阴道分娩时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剖宫产术后疑似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两种超声方法的诊断结果、超声特点等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 (1)9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瘢痕妊娠患者7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确诊74例,诊断正确率为94.87%;经腹部超声确诊62例,诊断正确率为79.49%,经阴道超声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2)78例瘢痕妊娠患者中孕囊型45例(57.69%)、包块型21例(26.92%)、混合型12例(15.38%),经阴道超声显示孕囊型43例(55.13%)、包块型20例(25.64%)、混合型11例(14.10%),经腹部超声显示孕囊型40例(51.28%)、包块型15例(19.23%)、混合型7例(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对病灶长度、宽度的检查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而在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检查方面两种超声结果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超声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中,与经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正确率更高,且能够准确判断瘢痕妊娠的分型,并可准确测量子宫肌层厚度,在对于瘢痕妊娠的诊断中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